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n=24)及全肠外营养(TPN)组(n=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SEN组患者PA明显升高,术后第10天TP、ALB、PA均明显高于TP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行序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的65例胃癌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干预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联合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营养支持。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于术后第1天和第6天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包括体重及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干预组护理后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排气、经口进食的时间,为其疾病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各14例.术后第2-第8天给予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和第9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3、CD4、CD8.结果 肠内普通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术后第9天的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肠内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肠内普通营养组更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33例及全肠外营养(TPN)组31例。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前、术后第8 d分别测量病人体重及血清清蛋白(ALB)水平。结果 2组病人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SEN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TPN组(P0.05);SEN组术后第8 d体重及ALB水平高于TPN组(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较TPN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规范化护理措施是保障SEN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胃癌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79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 24 h 经鼻肠管和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入能全力, 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输液速度、肠道耐受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 CD3、CD4、CD8、CD4/CD8 细胞免疫指标,术前、术后第2天、第 8天测体重并检测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糖、电解质和血常规.结果:所有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 48± 6.4)h,无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因输注速度过快出现恶心、腹胀、腹痛、腹泻,减漫速度后症状缓解.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测定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均正常.体重、血浆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测定术后较术前均有下降, 但术后第 8天较术后第 2天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CD3、CD4、CD4/CD8在术后第 8 天较术前增加(P<0.05,P<0.01).结论: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改善和恢复机体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合理的监护能使营养计划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序贯式肠内营养对脑梗死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卒中单元住院的8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43例和匀浆膳组42例。序贯组先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匀浆膳组采用医院营养科配制的匀浆膳。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数(QL-Index)评分。结果:住院第7天,两组患者人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数值均下降,但序贯组PA值高于匀浆膳组(P0.05);住院第14天,序贯组ALB、PA、TFN数值均高于匀浆膳组(P0.05);住院期间序贯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匀浆膳组;入院第14天,两组QL-Index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式肠内营养能够改善脑梗死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兵  张骏  朱震  陆中原  李雄伟  陈昱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099-1101
目的 探讨食管及食管胃交界癌术后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3例食管、食管胃交界癌患者随机分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32例和全肠外营养(TPN)组31例.TPN组术后第1天经中心静脉输注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和电解质混合液,热卡30CaL/kg,持续应用8d.SEN组术后20~24h经空肠管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500ml,次日应用维沃(1Cal/ml)+肠外营养(PN),每日热卡同TP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维沃用量,减少PN用量,待肠内营养达到目标热卡后PN停用,一般可于第4天达全量.观察术后并发症、肠内营养耐受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前1d和术后第1、第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术前1d和术后第8天测量体重.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发生,SEN组6例患者行肠内营养时出现腹泻(3~5次/d),经加大维沃稀释浓度和使用肠道收敛剂后好转.肛门排气时间SEN组(50±5)h,早于TPN组的(7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但TPN组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第1天ALB及PA均降低,第8天SEN组已接近术前水平,而TPN组仍然较低(P<0.01).结论 早期序贯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食管及食管胃交界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营养状况的改善和体重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常红  李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4030-4031
目的 探讨应用短肽型与整蛋白型营养制剂结合(即序贯式喂养)的营养支持方法后相关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患者提供适合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应用鼻饲营养支持的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8例(应用序贯式营养支持)和对照组28例(应用单纯整蛋白型制剂),15 d后对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腹胀、腹痛、反酸、便秘、腹泻及胃潴留量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序贯式肠内营养有效地减少了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减轻并发症带来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尹光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01-5402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3例,延迟肠内营养(delayed EN)组22例.均术中空肠造瘘,EEN组术后24 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delayed EN组术后接受常规输液,72 h后转为肠内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23例EEN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均显著优于delayed EN组.结论 严重腹部外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较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志超 《华西医学》2013,(11):1662-166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Gl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0 d分别检测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营养、免疫指标均较前下降,术后10 d上述指标有所恢复。Gln组术后免疫指标较EN及PN组升高。结论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剂对改善营养状态机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并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表评估9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并将有营养风险的89例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6例和早期禁食组(早期禁食,患者通气后普通流质饮食)43例,对早期肠内营养组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行营养液缓慢输注,早期禁食组患者通气后给予常规流质饮食,对两组患者于术后1周再次行营养风险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免疫指标等情况(通气时间、发热持续时间、肠瘘、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及白蛋白、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有89例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占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91%。与非早期肠内营养组相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明显缩短[(55.3±6.8)h比(73.5±7.9)h](P0.05),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且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8.5±1.6)d比(11.3±2.1)d](P0.05)。结论对老年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营养风险筛查,并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PA、Hb、IgA、IgG、IgM水平及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内),对照组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72 h),均鼻饲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的IFABP、D-乳酸、DAO、IL-6、PCT、GLU水平及NEU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LB及P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胃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d开始便施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9d,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0d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0d,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d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结论胃癌早期术后患者使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3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设为PN组,1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设为EN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化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均显著高于PN组(P〈0.05),且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出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的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颅脑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医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实验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记录2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7 d后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能够改善ICU颅脑损伤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鲍海咏  李珉  牛毅  严海萍 《临床荟萃》2009,24(18):1568-157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食管、贵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纽)36例和常规输液纽(对照组)36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质量、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34.9±3.5)g/L、(216.3±37.1)g/L和(166.5±49.3)mg/L,在肠内营养支持7天后上升至(41.3±5.8)g/L、(294.7±44.5)g/L和(186.3±37.5)rag/L(均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