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对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47例18岁以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结果 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得到矫正,其中伴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2例在术中一并实施鼻窦开放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随访1~6年。所有患者对手术均满意,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手术范围小、损伤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施行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的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阻力值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半年VAS评分、偏曲侧及总的鼻阻力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宽敞侧鼻阻力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并加以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患者25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四组: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76例(A组),鼻中隔矫正术69例(B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63例(C组),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48例(D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消失率、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症状消失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B组、C组、D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伤口愈合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李俊义 《中国内镜杂志》2013,(11):1191-1193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切口,分离黏软骨膜及骨膜,在鼻中隔偏曲部分周围张力形成的类三角形3条张力线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并对上诉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可以更多的保留鼻中隔软骨和骨性支架,方法可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中隔后段偏曲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内镜成形术的优越性。方法:对3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局麻下保留方形软骨的鼻内镜成形术。结果:本组中隔偏曲情况均得到有效矫正,鼻塞,鼻出血等主诉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塌鼻、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后段偏曲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内镜成形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7例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局部麻醉后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局部麻醉后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1例出现术后血肿,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鼻中隔穿孔,1例出现术后血肿,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治愈率94.6%,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出血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率93.3%,出现5例鼻中隔扇动。结论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确切,能保持鼻中隔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19例,将其随机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观察组)58例和鼻中隔矫正术组(对照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下鼻甲重塑加鼻中隔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经药物或免疫治疗效果不佳,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后愿意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实验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加双侧下鼻甲重塑,此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2004年兰州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及临床分析.结果 在4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照组: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86.3%(19/22),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72.7%(16/22):术后1年有效率为63.6%(14/22);实验组: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96.2%(25/26),术后6个月有效率为92.3%(24/26),术后1年有效率为88.5%(23/26).结论 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患者,鼻内镜下进行下鼻甲重塑加鼻中隔成形术手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荣毅  徐松波 《临床医学》2013,33(8):40-41
目的探讨根据鼻中隔偏曲制定个体化鼻内镜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个体化鼻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治愈98例,好转5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鼻中隔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根据鼻中隔偏曲制定个体化鼻内镜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术式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观察组)69例,和采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67例,比较二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愈率观察组96.74%、对照组84.62%,手术时间观察组(40.5±3.25)min、对照组(51.4±5.01)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5.3±2.87)ml、对照组(22.9±3.10)ml,并发症观察组0.46%、对照组4.92%,各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鼻面部外伤后早期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早期治疗鼻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71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患者早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1例患者无明显鼻塞,10例有轻度鼻塞,但较术前改善;术后60例患者对鼻外观满意。结论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早期进行鼻内镜下手术干预,可以缩短病程,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的鼻外观及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均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案干预后鼻腔愈合情况,旨在指导未来该类疾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5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此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下鼻甲成形术方案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鼻塞症状主观感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和鼻腔间隙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5.83%vs.88.4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鼻腔间隙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5.12±0.75)、(2.02±0.42)分]低于对照组[(7.12±0.95)、(4.20±0.48)分],鼻腔间隙[(3.68±0.27)、(3.83±0.32)mm]大于对照组[(2.12±0.16)、(3.03±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8.33%vs.3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接受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更利于促进患者各主要症状更好更快改善,临床疗效满意,患者鼻腔间隙改善,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在鼻骨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在仰卧位下行鼻内镜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处的局部浸润麻醉、鼻骨复位。结果:内镜下33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6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具有能对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鼻腔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蒲晓兵  张俊  陈仕虎 《华西医学》2002,17(4):456-456
目的:探讨治疗复杂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高位、后段及不规则偏曲的鼻中隔病例,在电视监视下,经鼻内窥镜行鼻中隔成形术158例。结果: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无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治疗复杂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鼻内镜下电凝治疗对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反复鼻出血患者,采用30°鼻内镜下直接寻找出血点,局部采取电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鼻腔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检查治疗中均发现有鼻腔黏膜毛细血管瘤,在鼻内镜下呈现暗红色或鲜红色,丘样突起或明显的赘生物状,吸引器轻触即出现渗血或喷射状出血,且发现嗅沟近中甲头部中隔面27例,鼻中隔、鼻底部10例,下鼻甲2例,下鼻道7例,蝶筛隐窝1例。结论 30°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反复鼻出血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鼻出血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8例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5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正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根据鼻腔内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经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7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经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6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缓解,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处于正中位置,未见有器质性偏曲。结论鼻内镜下依据鼻腔内中隔偏曲具体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精确、微创和安全等优点,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