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代医家祁坤,字槐庵、广生,号生阳子,山阴人。广生公敏悟,通儒书,诸子旁流,靡不详究其义,更以外科医世鲜精者,尤加考求,冥搜幽索,遂尽其奥。膺世祖章皇帝召,以御医侍值内庭。广生公性谨慎自重,圣祖仁皇帝尤嘉之,信赐与优渥,累擢太医院判官。遇休沐,兀坐一室,举家环列惟医家书,发疑问难,在直庐,或中夜有得,必索火记之。暇中殚精採掇,参《素问》、《灵枢》之奥旨,集古今名贤之确论,汇  相似文献   

2.
<正> 祁坤,为清代著名医家,他投师戴望之,著成《外科大成》一书。书中理、法、方、药、针、砭、灸、烙俱全,特别是灸法在外科的应用,确有独道之处。在谈到灸法治疗外科病的原理时曰“灸乃开结破硬之法,盖火性畅达引拔内毒,有路而发外也”提出疮疡“无论有头或无头均可灸之”但在  相似文献   

3.
祁坤的《外科大成》是中医外科正宗派的代表作之一,论治肛痈特点鲜明。在病因病机方面,其提出了肛痈病因一为经脉湿痰凝结,二为内虚致疡,核心病机为经络亏虚;在肛痈的治疗方面主要有四个特点: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内外并重、外治形式丰富。祁氏对肛痈的脓肿切开引流术达到了清代的最高水平,在论治疾病时分类合理、辨证精细、取效佳捷,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在中医治疗痈疽方面的学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外科正宗》中包含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外治法有针法、灸法、外敷、熨法、吹药等,而常用的外治法是针法和灸法。故主要从陈实功针法治疗痈疽经验方面进行总结,用以指导现代临床的应用,现将陈实功使用针法治疗痈疽过程中常用针具、针刺时机、针刺方法、针刺禁忌等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王平  方朝义 《河北中医》2009,31(10):1557-1559
《外科正宗》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外科学名著,代表明代以前外科学成就的重要文献,据现代考证为明代医家陈实功存世的惟一著作,因此其学术价值弥足珍贵。陈实功,字毓仁,又名若虚,明代祟川(今江苏南通市)人,生于嘉靖34年(1555年),卒于崇祯九年(1636年),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6.
郭志力 《中国针灸》1998,18(5):289-290
《灵枢.官针》篇有谓:“凡刺之要,官针最妙”。考其所载之“九刺”、“十二刺”、“五刺”共26种刺法,验之临床,颇有效用。对于当今之临床,不无指导意义。现举例介绍如下。1 齐刺  《灵枢.官针》篇谓:“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尤其“治痹气小深者也”于临床最有启发。具体方法是: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从两旁向病所各刺入1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笔者常用之治肩周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典型病例:李×,女…  相似文献   

7.
《护理经济学概论》学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西部中医药》2005,18(1):34-34
《护理经济学概论》一书的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护理界在护理经济学领域的空白。它对护理管理者合理开发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提升护理价值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下是本人通过该书的学习对护理经济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从本条无法看出真武汤证的病机,参阅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  相似文献   

9.
——一套原创、科学、实用、新颖的针刺新理论一本趣味盎然、通俗易懂的针刺理论新作如何客观、有效、快捷地选取针刺穴位?不同性质疾病的针刺深度如何把握?如何掌握针刺剂量?答案尽在《针法新探》中。作者对于当前针刺临床现状逐一提出疑问,以《内经》为轴线,对传统针刺理论展开挖掘、解读,层  相似文献   

10.
黄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7,29(5):320-320,F0003
1针法微型外科对解剖学的要求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提出了要求。解剖学指导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又要求解剖学不断创新。早期的解剖学主要是服务于外科手术。随着外科手术的细致深入和发展,除常规的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外,又出现了显微外科解剖,人体皮瓣解剖,B超、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解剖。  相似文献   

11.
胡晓红 《四川中医》2000,18(7):13-14
《灵枢·官针》篇主要介绍古代在治疗上公认的合乎规定的针具和针法。本文从中分析归纳出其对痹证的针法,从对痹证的分类诊断上,详细论述了对不同的痹证采用的古针法。1 痹证的诊断11 定性诊断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热邪胜者为热痹。12 定位诊断 《素问·痹论》将痹证分为五体痹、五脏痹、六腑痹。其中五脏痹、六腑痹为痹证久治不愈内舍五脏六腑所致脏腑病变,不属于本文痹证范畴,故略而不述。五体痹按病位分为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皮痹主要…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科的诊疗,首先以分别疮疡的类型,即癰、疽、疔、疮……等,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疮形症状,审别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和所发的经络部位与不同的病因来予以治疗。而治疗方两又可分内治与外治,内治以辨证恁脈施治,如初起疏通经络、和营解毒,冀其散瘀消肿或脓成速溃;溃后则托里定痛,排脓生肌;体虚者,养正和胃,毒甚者,清心解毒,使正气充沛,邪  相似文献   

13.
<中医古籍文献学>是全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张灿玾教授集20余年古籍文献整理研究之心得撰著而成.笔者系统地学习了该书,发现该书涉及的中医文献时间跨度广,资料丰富,小到查寻有关的中医文献资料,大到治学方法,均可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留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经穴内以(?)强针感和发挥针刺的持续作用增强针刺效应的一种方法。临床上有一定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内经》有关留针文献分别论述了施行留针的临床依据、留针的作用、留针的方法和时间。认为临床上不能千篇一律地留针30分钟,留针一定要根据疾病的性质,患者的体质、脉象,所刺经穴处肌肤厚薄,治疗的季节和气候等条件决定是否留针,以及采取哪  相似文献   

15.
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创始人。其著作《脾胃论》中记载很多关于针灸疗法的内容,并被高武整理、总结并命名为《东垣针法》。就《东垣针法》有关学术思想进行汇总与分析,分别从其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和理论特点进行讨论,以期“东垣针法”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服务于针灸从业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导气针法是<内经>的主要针法之一,是在针刺得气后通过均匀缓慢的提插引导逆乱之经气恢复正常的一种针刺方法 ,具有取穴少、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少.为r更好地继承和使用<内经>导气针法,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归纳整理<难经>学术思想对针法的贡献11个方面,即发扬针刺时双手配合;重视进针角度与深度;强调行针与得气;丰富了母子补泻法;创立了泻南补北法;拓展了迎随补泻法;倡导刺井泻荥法;开创了提插补泻法;规范了营卫补泻法;发挥了因时施针法;首次提出五腧穴.这些学术思想对现在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3卷。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质难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其中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方面的问题。由于记载详悉,论述精当,对后世针灸学发展颇有影响。本文仅对其针法作一初探,以希提高针灸理论水平并提高临床疗效。1 补母泻子法  虚补实泻的治疗原则,始见于《灵枢·经脉》,《灵枢·禁服》等篇。《难经·六十九难》根据五行学说“母能令子虚”和“子能令母实”的理论,创立了补母泻子的针法。其一,根据本经井、荥、俞、经、合的五行关系进行补泻。如肺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经》的研读,从通经络之手法、补泻、脉诊、选穴、取穴、进针深度与留针时间等方面初步探索《内经》古典针法。明确论述《内经》古典针法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努力还原古针法的原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第五段【原文】“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提要】本段指出,观察分析气候变化,首先就要了解一年中各个季节在气候及物化方面的正常表现,即五气的德、化、政、令特点。其次,要了解一年中各个季节在气候及物化方面的异常变化,即五气的灾、变特点。同时指出,气候变化与物化现象、人体生理和病理表现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物由之”,“人应之”。关于德、化、政、令、灾、变的含义:所谓“德”,指好的本性。《易·系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意即自然界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予了生化万物的气候条件。所谓“化”,指生化。天地生成万物日化,“物生谓之化”。意即一年各季节及其相应气候在万物生化方面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