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骨髓炎属祖国医学“附骨疽”、“附骨流注”的范围。把骨髓、骨质、骨膜的炎证都概括在内,是毒邪内结,发于筋骨深处的疮疡,是无头疽的一个特殊证型。初起多表现为阳证,而后期则多表现为阴证,也有一发病即表现为阴证者。在临床上按照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两大类进行辨治。一、发生骨髓炎的主要机理1.由于外感邪毒,久而不解,火毒炽盛,侵入骨髓而成本病。如《灵枢·痈疽篇》说:“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  相似文献   

2.
外科运用活血化瘀治法的理论依据,是本源于内经,以及历代各家的论述,早在《素问·营卫生会篇》就说过:“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又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明确记载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外科全生集痈疽总论》说:“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医宗金鉴》在古代典籍基础上,把外科疮疡形成的机理概括为“疮疡缘是火毒生,经络阻格气血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围,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脱疽范围。《灵枢·痈疽》云:“发于足趾(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又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不行,肢端失于温养,而遂发本病,或因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祖国医学所说的“喉痈”,实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症。喉痈的名称,始见于宋窦汉卿疮疡全书,它说:“积热生痈;其肿如黄糖李,微黃,上面红丝,外证项上痛,齿痛,此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在内经中只有“喉痹”一名,所谓“痹”,金刘完素六书说:“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正如灵枢痈疽篇所说:“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  相似文献   

5.
1古今痈疽概念的差异 <灵枢·痈疽>首次对痈与疽进行了辨别,使两者在概念上得到区分:"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痛.""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从病势轻重、部位深浅、内陷与否、虚实性质等方面对痈疽进行了辨别.  相似文献   

6.
大凡来中医外科求诊者,溃疡不愈者很多,究其不愈原因多为腐肉未尽,新肉不生所致。故溃疡期治法当以祛腐为先,须待脓腐尽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治之,此也谓“祛腐生肌”。若不遵此规律,脓腐未尽时即用生肌之品治之,则脓腐不脱,新肉不生,伤口愈合无望。此为溃疡期总治则,当明之。  相似文献   

7.
痈疡“内陷”中的毒陷、毒串的临床特点是:寒战发热,热极出汗,热随汗退,但不能退尽,以后再寒战,发高热,出汗,反复不已。“内陷”之变,一般多较急骤,如小儿附骨疽往往未及确诊即已内陷,而面唇疔痈朝发夕陷者亦常有之。其重笃之证,内陷之邪可直犯神明,播散营血,朝不保夕。内陷的成因很多,大要有:1.正虚邪盛,正不敌邪,疔疽痈肿之毒迅速侵入营血。2.痈肿成脓,未及时切开排脓,或切口太小,脓腐内蓄而侵入营血。3.如《医略存真》所说,痈疡未熟,“若用刀过早,不独有血无脓,而且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糖尿病是类似于中医学中的消渴病痛疽,属“脱疽”范畴。认为肾虚、内热是本病的主要内因,外感湿热是其主要外因。同时阐明了脏腑失调,阴虚内热、血气变涩、营卫不行、湿热变盛是其主要病机。现今中医多认为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l气明亏虚气阴亏虚则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则乘虚入足;阴虚则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消渴病涌脓而致。2瘀血阻络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运受阻、血脉瘀滞、瘀血阻络,故出现面紫胸闷,舌…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术语内涵常随之而变迁。“腐”为中医学一词多义的典型,文章梳理古代文献,发现其概念起源于自然界物质发酵或败烂的过程、形态、气味,以及冬月祭祀的“朽臭”。中医衍生其含义:生理层面,涵盖体内固精培元、疏利秽浊之“腐臭”真气,以及水火共作而发生的“腐熟”消化过程。病理层面,“腐秽”作为病因,代指自然界臭败之浊气,以及体内郁滞之糟粕、湿浊、食积、瘀血、水饮;“腐肉”形容体表具有毒、瘀属性的病理产物“死肉”;“热蒸肉腐”描述痈疽热壅致瘀、毒热灼血、蒸变致腐、炼液成脓的病机。症的层面,含人体散发的秽浊之气,以及腐秽之气体现于舌面的“腐苔”。药性层面有化物藏元、除固导浊之“腐臭”。  相似文献   

10.
<正> 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顾丕荣主任医师,行医六十载,擅长内科杂病治疗。虽年近八旬,然临证思维敏捷,承先启后,师古不泥,于治肺痈宗徐大椿“六法”,并有所创新,补其不逮。兹将其经验稍作整理,公诸同好。顾师认为:肺痈是风邪热毒上犯于肺,热壅血凝而成痈,瘀败肉腐成脓。其预后,《金匮》虽云“脓成则死”,但在临床上只要治之得法,未必定死。徐大椿治肺痈确有独到之处,集唐人以来治肺痈之大成,倡“六法”,即用甘凉之药以治其火,滋润之药以养其血,  相似文献   

11.
一切肿疡在未溃之前应使之消散,若失治或误治,未能消散,已经酿脓则必溃破。溃破之后,提毒化腐与生肌长肉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法,是治疗溃疡的主要措施。提毒化腐就是用具有一定腐蚀作用的药物,使脓栓、腐肉迅速脱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一切疮疡在溃破之初,多具有脓栓或腐肉,影响脓毒外泄。若脓水不能排出,则越蚀越深。腐肉不去,则新肉难生。甚至造成病情恶化,严重者亦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溃疡初期,脓栓未落,排脓不畅,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情况下,外治必须提毒去腐,配合内服托里排脓之剂。提毒去腐的基本药物是红升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笔者之学术观点以中医外科为主阐述了外治纲要。就外治历史溯源、外治传承与发展、外治机理、外治辨证与治法知要等诸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文中还探讨了学术界的中医外科热点问题:热胜肉腐与祛腐生肌;祛腐、祛瘀、补虚与生肌;煨脓长肉与创面愈合等。  相似文献   

13.
《外科精要》是宋代著名旴江医家陈自明所著,该书总结痈疽的病因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病机为热毒之气熏蒸,令肉腐血化为脓.治疗上内治以消、托、补为法,善用宣热拔毒之法使毒势消散,不致内攻,且在悬痈预后成漏论治中,首次提出冷漏的概念,主张以温法治之;外治强调脓成宜切开,善用膏方贴敷及灸法治疗.通过对痈疽之悬痈证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温病须辨卫气营血。透法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清代温病学家叶天氏认为温病邪在卫,“若无汗恶寒,卫偏胜,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入于气分,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可冀其战汗透邪”,“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陷入营血,则...  相似文献   

15.
有问必答     
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郑屯黄玉彬问: 为什么“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答:“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是《古今名医方论》中吴琨评“当归补血汤”的一句名言。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是“治男妇血虚似白虎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医宗金鉴》1985年7月第2版总734页)之证的方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它道出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  相似文献   

16.
耳前瘘管感染中药换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前瘘管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第一鳃沟的遗迹 ,一般在夏季易继发感染 ,先天性耳前瘘管大多发生在耳轮脚或耳屏的前上方 ,可一侧或双侧发生 ,中医称本病为“耳漏”或“耳瘘” ,从瘘管结构而言 ,管中秽物积聚 ,蓄热而肉腐 ,如遇不洁物或感受风邪 ,则热甚肉腐加甚而形成脓肿 ,由于瘘管盲管的外口大多在上端 ,管底在下 ,常使袋形腔中积脓 ,形成《医门补药》所云之“兜脓” ,引流不畅 ,脓液无法排尽 ,故脓肿形成 ,难以愈合。我们根据长期临床实践 ,用五五丹、九一丹药线换药治疗 ,效果颇佳 ,1994年总结用此法治疗 30例 ,全部治愈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梳理《疡科心得集》中关于脓的病因病机、辨脓、脓的处理,以期指导临床。该书运用“营气不从”、“按部求因”、“伏邪理论”、“经络辨证”、“外疡内出”等理论分析脓的成因; 同时介绍辨脓的“阴阳、气血、虚实、有无、深浅、形质色泽、气味、预后”的经验; 脓内治提倡按卫气营血的阶段进行治疗,并且在临证中善用和营之法; 外治注重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8.
姜兆俊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外科 40年 ,学验俱丰。对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研究颇深 ,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以飨同道。1 祛腐生肌并用 ,兼顾清热收湿急性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 ,新肉未生 ,先用提脓祛腐药如七三丹、八二丹、九一丹等以尽快祛除脓腐组织 ,以使“腐脱新生”;到了后期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新肉不生者 ,则宜生肌收口 ,选择各类生肌药加速疮面愈合。因此提脓祛腐和生肌收口分别是急性溃疡初期和后期的外治法则。姜老师认为慢性溃疡由于溃破日久 ,脓水不断 ,疮面脓腐组织部分或大部分已脱落 ,同时又有部分新生肉芽…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师胡树安副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选用三仙丹来治疗外科化脓性疾患,使一些顽疮治愈。现将临床应用介绍于下,请同道指正。一、三仙丹的提脓祛腐功能溃疡在脓栓未落,死肌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尽,新肉不生的情况下,用此丹能起到提脓祛腐,生肌长肉的作用。使疮疡内蓄之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故日“腐肉不去,新肉不生”。一切  相似文献   

20.
宋文焕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95-696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属祖国医学鼻渊范畴 ,传统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宣通鼻窍在本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 ;但急性期若失治误治 ,转为慢性 ,则正虚邪恋 ,缠绵难愈。笔者认为本病慢性期宜从内痈论治 ,临床应用《医学心悟》透脓散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现举一例。女 ,2 9岁 ,1 997年 2月 6日诊。患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6年 ,久治不愈 ,遇外感则发。 1周前感冒风寒后又作头痛 ,流黄浊涕 ,发热 ,乏力气短 ,食欲不振 ,二便正常 ,舌淡红有齿痕 ,苔黄腻 ,脉滑数。静滴青霉素、甲硝唑无效。辨为正气亏虚 ,毒热蕴结 ,肉腐为脓 ,法当托里排脓 ,祛腐生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