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与围产儿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缺氧、窒息围产儿复苏后24h及72h进行耳廓微循环各项指标变化观察,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24h及72h分别进行耳廓微循环观察.结果两组比较,24h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有高度显著差异(P均<0.01);两组间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复苏后72h,两组相比较,除RBC聚集率及白微栓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外(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细静脉流速仍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窒息患儿复苏后24h与72h相比,耳廓微循环中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围产儿早期耳廓微循环障碍,对这些围产儿进行早期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可与NBNA结合,对判断窒息、缺氧时脑损伤程度及患儿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50例围产期脑损伤性小儿脑萎缩进行血氧自由基测定和甲襞微循环观察。结果显示:小儿脑萎缩患儿血各项SOD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MDA值明显升高。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综合积分值均高于正常组,以输入枝痉挛、血管袢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为主要改变。结果提示围产期脑损伤性脑萎缩的形成有脑微循环障碍和氧自由基损伤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对比观察了30例脑性瘫痪患儿头针治疗前后耳廓微循环变化:(1)头针治疗前耳廓细静脉中RBC聚集率为56.7%(17/30),治疗后为23.3%(7/30),二者差异显著(P<0.01);(2)治疗前耳廓细静脉流速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脑损伤性智力低下患儿的甲襞微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1例围产期脑损伤性智力低下(MR)患儿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MR患儿甲襞微循环在形态、流态、综合积分值上均高于健康儿,P<0.01。甲襞微循环突出的改变是输入枝痉挛、血管袢数目显著减少、可见红细胞聚集。其中48例患儿同时作了三维多普勒脑血管超声(TCD)检查,结果有大脑前、中动脉痉挛,血流量减少者27例,占57%。提示围产期脑损伤性MR存在着慢性脑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强度半导体激光鼻黏膜照射对脑瘫患儿临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瘫患儿予激光鼻腔照射治疗,观察照射后红细胞聚集及甲襞微循环变化情况。结果激光照射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改善率为60.47%,远高于对照组的26.83%(P<0.01)。且经激光照射治疗后,脑瘫患儿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低强度激光血液照射疗法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红细胞聚集异常,改善脑瘫患儿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癫痫病灶是脑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甲襞微循环障碍和脑微循环障碍相关。我们观察117例健康中学生甲襞微循环及其综合积分值为0.965±0.968。观察66例健康老干部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为2.347±1.520,观察37例癫痫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为3.765±2.361,37例癲痫病人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与上述两组正常人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及P<0.01)。癲痫病人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支持脑部缺血、缺氧,脑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及地区因素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按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评分方法 ,对按不同年龄分组的 142例中国北京地区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分析 ,同时将部分指标与国内报道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北方地区各年龄组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分别为 2 0~ 39岁组 1.17± 0 .7、 40~ 5 9岁组1.74± 1.0 8、6 0~岁以上组 2 .48± 0 .6 1。各组的管袢形态、流态及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 ,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各年龄组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 (P <0 .0 1)。微循环的管袢数、输入枝、输出枝、袢顶管径随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P <0 .0 5 )。积分值增高主要表现在管袢清晰度下降、畸形管袢率增加、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出血、乳头变浅、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其中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乳头变浅、乳头下静脉丛可见出现率随年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 :北方地区健康成人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偏高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随着增龄积分值增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健康交通警察甲襞微微循环的观察,探讨职业因素对交通警察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86例健康交警及92例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交警组的甲襞微循环总积积分值及管襻形态、流态、襻周状态积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高强度手部作业人群甲襞微循环的远期变化。方法:使用ZL104型微循环检测仪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24例参加地震救援者(观察组)左手甲襞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和袢周状态,并对照正常参考值(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甲襞微循环异常者占全部受检者的36.16%,其甲襞微血管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强度手部作业对部分人群甲襞微血管形态及功能有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0例小儿肺炎及2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以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小儿肺炎组97.5%(ST=2.47%)出现甲襞微循环异常改变,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甲襞微循环改变重,总积分值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肺炎急性期与恢复期对比中,总积分值下降幅度不明显者,病程长、易反复、预后差。提示,甲襞微循环观察对小儿肺炎的辅助诊断、病情程度的判定、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用药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耳廓微循环观察阴怀清*杨彩凤*王阿琚*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它是导致小儿时期发生脑性瘫痪或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新生儿疾病之一。为探讨HIE...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6例正常人及38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和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红细胞滤过指数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甲襞微循环血管形态及血流流态积分值及积分总值均高于正常人,血管袢周状态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与红细胞滤过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吸烟者、30例有吸烟史现戒烟者以及30例无吸烟史者行甲襞微循环观测。结果表明,吸烟组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变,总积分值高于戒烟组和无吸烟的对照组(P<001)。其主要改变为:管袢输入枝、输出枝管径增宽,管袢扭曲、分叉,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度增加。戒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吸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形态改变尚未完全恢复(P<001)。以上结果提示,吸烟可引起机体的慢性微循环障碍,戒烟可对其造成的损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张维颖1惠保定1李见勇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重度腺体萎缩伴胃粘膜上皮化生(IM)及非典型增生(ATP)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研究CAG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患者血液微循环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微循环特征。方法 观察50例偏头痛患者的红细胞流变性、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并与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偏头痛患者红细胞流变性异常,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黏度增高,呈高黏高凝状态;甲襞微循环异常,主要表现为流态异常、襻顶瘀血、异型管襻数量增多、红细胞聚集、管襻长度缩短、开放管襻数量减少、襻周渗出等。结论 红细胞流变性异常、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是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微循环特征。偏头痛患者血液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偏头痛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并与5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期组甲襞微循环的管周状态、流态及总积分比老年前期组高。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改善微循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与其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糖尿病患者甲壁微循环、血液流变指标,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组全血高、低切粘度和高、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组上述各粘度指标仅轻度增高(P>0.05);(2)糖尿病各组及不同并发症组均有微循环血流减慢,红细胞刚性增高、电泳率降低、聚集性增强,白色微血栓等指标显著异常(P<0.05~0.001);(3)NIDDM组及并发症组微血管畸形数增多,管袢长度增加,微血管周围有明显渗出及出血等形态和管周指标的改变(P<0.05~0.001)。结论:(1)各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2)甲襞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