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蛋白血症发病学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从太原市 5 471名居民血脂分析中 ,选取 183名冠心病稳定期合并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及 194名身体健康的正常体检者 ,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Friedewald公式计算 ,并按Frost法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发现 ,冠心病合并Ⅱa和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合并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提示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变化在冠心病合并ⅡaⅡb及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析仪器对200例不同浓度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测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甘油三酯4.51mmol/L,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的数值相差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51m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浓度6.21mmol/L时,测定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21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准确性,帮助高血脂病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总量,载脂蛋白B浓度反应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总数。近期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文章就这两个指标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效能及临床操作性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认识危害。高脂血症(也称血脂异常)是指血液里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根据1996年全国血脂异常诊断和治疗专题研讨会规定,血中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升、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64毫摩/升为升高.同时出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于0.9毫摩/升),我们就称之为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新世界》2004,(6):54-54
英文简写: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位:毫摩尔/升(mmol/L)或毫克/分升(mg/dl)。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T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确切的结论,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1~3].本文就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进行探讨,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包括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总和,近年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评估作用不可忽视,甚至优于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广西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关系。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统一项目进行 ,对广西 5 5 1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高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R >1.33)人群的血糖、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P <0 .0 5 ) ,其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也高于正常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组 (P <0 .0 5 )。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提示 :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等因素与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法提示影响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主要因素有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病程及体重指数 (P <0 .0 5 )。结果提示 ,血脂代谢紊乱与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 ,空腹血清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反映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干预新动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皮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应用他汀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当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有效措施.为了更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倡采取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更低.同时,针对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下,也应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糖尿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8月该院40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脂检验,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结果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糖尿病中的效果确切,可准确有效反映患者血脂水平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脂异常主要是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DL-C)降低为表现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2.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等于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在糖尿病、甘油三酯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低的人群中,non-HDL-C比LDL-C更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更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non-HDL-C的目标值已被写进欧美血脂指南和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建议,但关于non-HDL-C能否完全替代LDL-C目前尚无定论。现简述近年来non-HDL-C相关研究进展,并将non-HDL-C与LDL-C进行比较,从而明确non-HDL-C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以我院心内科收治的 2 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 ,与 4 4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指标为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结果 观察组的甘油三酯 (TG) (P <0 0 1)、总胆固醇 (TC) (P <0 0 5 )含量及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G HDL C) ( P <0 0 5 )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LDL C HDL C) (P >0 0 5 )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血脂异常情况与非糖尿病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新世界》2004,(6):42-43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有两类,即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与贝丁酸(贝特类)。他汀类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贝特类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优于他汀类。  相似文献   

15.
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现代概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及病理已日趋明显 ,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重要危险因子。通过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来控制血清胆固醇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尤其是对高危人群 ,就有可能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当然 ,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预防医学科的Kurth等在一个表面上健康的女性大型队列中,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DL-C比率以及非HDL-C与缺血性卒中风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胆固醇等项目含量检测,分析血脂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健康体检测者中200例健康人员和该院内分泌科室2013年9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对400例人员进行血脂含量检测。具体对比数据为总胆固醇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数值。结果观察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低于对照组以外,总胆固醇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以及甘油三酯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值超出健康体检者,在临床上实行血脂检验,有利于对病情的评估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四、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1.血脂异常的诊断:血脂异常一般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研究发现,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  相似文献   

19.
说到血脂检查,你肯定觉得很头痛。项目林林总总,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到脂蛋白-B、脂蛋白 A-1、甘油三脂。简而言之,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心血管没有好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则能保护心血管。脂蛋白-B 和脂蛋白 A-1的意义则稍微复杂。脂蛋白-B 是构成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成分,而脂蛋白 A-1则是构成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成分。脂蛋白-B 加速血管的硬化,而脂蛋白 A-1则保护血管。一些研究显示,检查脂蛋白-B 和脂蛋白 A-1,并且计算两者的比例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患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但也有人坚持检查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并且计算两者比值就足  相似文献   

20.
从循证医学看糖尿病降脂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典型脂谱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接近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