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中咳嗽既是独立性疾病 ,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部分慢性咳嗽经久不愈 ,逐渐发展致喘 ,称为“咳喘”。相当于西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矽肺、肺炎及久病之后并发的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1 病因病机 咳喘的病因分外感和内伤 2种。 ( 1 )外感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 ,致病外邪也有差异 ,但风为六淫之首 ,故常以风为先导 ,而夹它邪 ,多表现风寒、风热相合为病 ,如《景岳全书·喘促》说 :“实喘之证 ,以邪实在肺也 ,非风寒则火邪耳”。 ( 2 )内伤咳喘多由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干肺所致 ,咳喘病变主脏是肺 ,但与肝脾肾有…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是小儿呼吸道常见疾病,在祖国医学文献里早有类似命名的记述,如:“肺热喘嗽”,“肺风热喘”,“肺闭喘咳”等。清人谢玉琼在《麻科活人书》一文中,首次提出“肺炎喘嗽”这个病名。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完,脏腑未实,肺为娇脏,寒温之邪,一经侵入,郁于肺经,温邪化火,寒邪化热,炼液为痰,阻抑气机,呼吸困难,产生喘息气促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主穴 :大椎、风门 (双侧 )、肺俞 (双侧 )。  方义 :大椎属督脉经穴 ,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处 ,又称诸阳经之会穴。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 ,故可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 ,用于治疗哮喘有宣通肺气平喘之效果。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俞穴 ,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 ,该穴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之门户 ,故名“风门”。针之可散风寒、泻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 ;灸之可振奋阳气 ,实腠固表 ,既有镇咳平喘之效 ,又可预防哮喘之复发。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俞穴 ,又是肺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作用 ,可治疗…  相似文献   

4.
声带瘫痪是喉部的疾病,常见原因有喉返神经末梢神经炎、喉关节病、喉肌瘫痪、纵隔肿瘤以及甲状腺术后等。其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故属祖国医学喉喑范畴。急性多因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肺金,以致肺气不宣,气机不利;或因肺气不宣,邪热上蒸,结于喉咙,气血壅滞,脉络痹阻,以致声门开合不利,《景岳全书》卷二十八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暗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慢性者多因脏腑虚损,喉失濡养。古人有  相似文献   

5.
肺炎(pneumonia)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1]。属于中医“风湿犯肺”、“肺风痰喘”、“肺闭喘咳”等范畴。多由风热之邪犯肺,或风寒犯肺化热所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  相似文献   

7.
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 (1)治法:散寒祛湿,宣肺利水. 本证是肺之布达、通调为风寒之邪受阻,致水之上源壅闭,故用疏风宣肺以促肺之宣降、水道通调之恢复,俾通调正常则水自下趋,尿自外排,水肿自消矣,正如<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及后世"提壶揭盖"之谓.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内科系统常见心身病症之一 ,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以阵发而带有哮鸣音的气喘为其主要表现。常伴有咳嗽 ,严重者可持续发作。本病属祖国医学的“哮”“喘”“痰饮”病范畴 ,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 ,内伏少痰在肺 ,因外感风寒、饮食 ,情志或劳累过度而诱发 ,其中气候变化最为密切。正如《证因脉治》中谓 :“哮病之因 ,痰饮留伏 ,结成窠臼 ,潜伏于内 ,偶有七情之犯 ,饮食之伤 ,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 ,则哮喘之证作矣”。哮喘发之于肺而关系于五脏。临床可分虚实两大类型 ,实证多为外邪 ,痰浊及肝郁气逆等壅…  相似文献   

9.
1因地治宜,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一般表现为咳嗽、咯痰或伴有气短,多为反复外感引起。裴正学先生(以下简称裴老)认为从中医角度看慢支多为风邪犯肺所致。“风为百病之兴”“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病日欠,必伤于肾,此谓“金水相生”。甘肃地属酉北,北为寒水之源,西乃燥金之地,故该地区的慢支患者除咳喘痰延等疾浊犯肺之水湿征候外,尚有口干、咽干、鼻干、咯痰不利甚者干咳无疾等燥证表现。综上所述该地区的僵支乃风寒起病、燥湿相间、继则入里化火,新病邪实、欠病正虚;邪实为标,正虚为…  相似文献   

10.
慢性支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支气管炎 ,乃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依据其临床表现 ,属中医“咳喘”、“痰饮”范畴。病位在肺 ,涉及它脏。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素问·咳论》)是也。常以本虚标实论治。盖虚者 ,气虚、阴虚、阳虚是也 ;实者 ,寒饮伏肺、痰实犯肺、痰热壅肺是也。笔者根据中医理论 ,结合临床体会 ,兹将本病的辨证论治浅述如下。1 病机概说中医理论认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很多 ,病机也较复杂 ,归纳起来大凡有二 :一是外邪侵袭 ,诱发宿疾。外邪者 ,六淫之邪也。外邪袭体 ,或从口鼻而入 ,或从皮毛而受。肺主气属卫 ,肺卫受邪 ,则肺气不宣 ,…  相似文献   

11.
哮喘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呜声为主证,其发病机理,多由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失肃降之权所致。《证治汇补》说:“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而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阻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诸病源候论》说:“肺主于气,邪乘于肺,肺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由上所引,可知本病的病位在肺,病机主要为痰阻气道,闭塞不通,所以喉间痰鸣,气逆胸闷。其与喘证的区别,喘但气促而无喉间痰呜,哮则既喘促又有痰呜。朱丹溪谓:哮喘“专主于痰”  相似文献   

12.
秦秋霞 《中外医疗》2010,29(4):113-113
小儿哮喘又名小儿吼病。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保婴撮要》指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延久,肾气虚衰,并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症象。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中医古代儿科医学中的“肺风痰喘”、“肺热喘急”、“马脾风”、“暴喘”、“肺炎喘嗽”等多系指本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唇绀等为其主要证侯特征。均由邪滞肺窍,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由于感邪的性  相似文献   

14.
麻黄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上治疗太阳伤寒病的主方,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风寒之邪伤于人体肌表、毛孔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外达,则有恶寒、发热无汗。肺失肃降上逆为喘;肌表经络受邪则头痛、身疼、无汗。舌苔薄白是邪在肌表,尚未化热入里,脉浮为病在表,紧为诸寒收引之征象。只要辨证不误,本方疗效确切。《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这正是麻黄汤的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皆可犯肺致咳,因此中医将咳嗽分为风寒犯肺、风热袭肺、燥邪犯肺等证型.风为六淫之首,多夹其他外邪犯肺,风寒犯肺型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的证型,其病机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遇风、寒等刺激加重.按照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其治法为祛风散寒、宣肺止咳[1].而西...  相似文献   

16.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外感风寒表邪未解,入里化热,汗下而喘,无大热者而设。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壅闭于肺,或风热之邪壅遏于肺,至肺失宣降,属辛凉重剂的经典方。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咳嗽、喘症  相似文献   

17.
一、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文献复习在中医文献“真心痛”及“胸痹”中可见到心绞痛的描述,在病机讨论方面,虽然也论述了外感六淫之邪(特别是风寒之邪)及情志对本病的影响,但这些都是诱因,而内因是人的阴阳失调,《金匮要略》指出  相似文献   

18.
一、对本病的认识大叶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肺部炎性病变。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多属中医温病“风温”、“春温”、“冬温”等范畴,是卫气营血俱可见的一种典型热病。发病原因是:内因是正气不足,肺卫失固;外因是寒温失常、劳倦,或酒后当风,或冒雨涉水,或触犯时邪—如冬令非时之暖,或春日风热之盛,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或风寒入里化热,首先侵犯肺卫而发病,即叶天士所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而司呼吸,风热犯肺,肺失宣降,以致痰浊内生,痰热搏结,壅塞气道,则肺气郁阻,而出现咳喘、气急、咯痰、胸痛等痰热壅肺的症候。  相似文献   

19.
中医的咳喘病包括哮证、喘证、肺胀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慢脚市等疾病。治疗上往往拘于此景岳“气喘之病最为危候,人欲辨之者,亦为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日虚喘也。”“此其一为真喘一为似喘;真喘者,其责在肺,似喘者,其责在肾,何也?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皮毛而主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喘,气之壅滞者宜清宜破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火邪致病特点来探索火邪致咳的治疗规律。[方法]从清代和近代咳嗽医案入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论述来分析火邪犯肺咳嗽的特殊性。[结果]肺位居上,火性上炎,火逆犯肺咳嗽具有易发性;其致病以阴虚之火为多见,如肾阴虚、心阴虚、肝阴虚,此外,也有食积所化之实火;其治疗宜清火、宜降气、宜养阴、宜消积。[结论]其他病邪所致之咳嗽,也可仿照火邪致咳的分析方法来探索其发病机理及其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