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腹针疗法认为腹壁组织中立体分布着不同的经络系统,根据这些经络的分布规律治疗疾病,多能取得良好疗效。腹针疗法已列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  相似文献   

2.
腹针疗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在临床运用的疗效。方法:运用神阙经络系统进行针刺治疗。结果:腹针疗法对虚证或虚实夹杂的病证具有理想疗效。结论:腹针疗法具有创新性,对部分病证见效快,疗效稳定,弥补了传统针灸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达到调整先天、后天经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法,其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认为神阙调控系统为经络的母系统,故有着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在妇科领域进行腹针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妇科痛证、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盆底功能障碍等有较好的疗效。对近十年腹针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并加以分析,以期为腹针治疗妇科疾病进一步提供依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腹针治疗较长病程中风后遗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体针疗法,对病程较短、症情较轻的病人确有一定疗效,但对病程较长者则效果欠佳.腹针是一种以"神阙布气说"为核心形成的微针系统,它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特殊针法,在治疗作用方面它弥补了传统疗法的不足.近年来,笔者以腹针为主治疗较长病程中风后遗症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体针组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灸含射于中国文化中,以"整体观"、"恒动观"和"辨证论治"指导临床。从《黄帝内经》至文革前,历代医家沿用经络为主传统针法。近几十年八字针法、腹针、脐针、耳针、眼针、天乙针法、易理针灸学等特种针法如雨后春笋相继产生,诸多针法作用原理归纳为三大途径:经络腧穴、太极―八卦、全息全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针疗法和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总体疗效及对疼痛和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腹针疗法,对照组行传统针刺法;分别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相近.结论 腹针针法对肩周炎的镇痛效应与常规针刺法相近.  相似文献   

7.
肥胖成为日益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常见病。针灸减肥有着其独特疗效,尤其是腹针疗法,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核心,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及相关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薄氏腹针经临床验证收效较好,且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疗法。薄氏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不乏临床研究,然而没有系统地对其综述。试图围绕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这一课题,在对腹针疗法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基础和运用进展层面探讨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从而更加有效地验证其临床价值,达到临床推广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腹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理论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腹部针法相关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探索名中医薄智云所研发腹针的治病原理.并从神阙布气说论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机理,探求腹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优势及其疗效,于常规治疗外提供另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合谷刺法、浮针疗法、刺血疗法、火针疗法、腹针疗法等特种针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概况及作用机理,指出了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特种针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腹针疗法的培训中如何把握腹针的优势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薄氏腹针广西临床治疗中心在腹针疗法的推广运用和培训腹针医师的过程中发现,参加腹针培训班的医师95%都是针灸师,在接受腹针疗法的新针灸理论之前以传统针灸之“气至病所”来作为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临床指征,即针刺穴位时,会有一种酸、麻、胀、痛的感觉,通常把这种感觉称为“得气”,这种得气的的感觉随着针刺激强度的变化由经脉循行方向感传到达病变部位,但又恰是患者不愿接受传统针灸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腹针疗法是薄智云老先生将传统医学和30多年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经络剖析产生的新疗法[1]。腹针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神阙经络调控系统为核心来治疗脏腑相关疾病[2]。神阙经络系统系先天经络系统,形成于胚胎期,是十四经经络系统的母系统,以神阙为核心的全息龟图对应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针刺人体对应全息点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笔者随山西省针灸医院牛庆强主任医师学习应用腹针配合艾灸治  相似文献   

13.
腹针疗法及其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针疗法属于微针系统的范畴。它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传统经络理论,提出“神阙布气假说”,并吸纳全息理论,提出先天经络和神龟图学说。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特点。提出不同的定位方法和针刺深度会影响不同的系统。使腹针疗法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治疗体系,扩大针灸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腹针疗法临床及临床带教工作,深切体会到腹针疗法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性:腹针疗法在临床上运用的疗效与临床带教模式有重要关系,对于初学者更为明显,体现了临床带教的重要性。虽说带教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不同带教模式,对腹针疗法临床效果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临床带教模式与腹针疗效的相关性。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新的疗法,该疗法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薄氏腹针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从而治疗全身疾病。薄氏腹针在总结前人针灸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的针灸大法。在临证时要求“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要否,而后操术勿躁,以情再做加减”。强调把腹针构架在中医基础理论上发展,突出“辨证论治”与“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阙系统及人体经络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因此腹针疗法既有传统针灸的特点,又有自身诊治特色,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经络腧穴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理论基础,指出针灸治疗该病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改善小腹、盆腔、腰骶部局部血供及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而且临床研究文献报道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CP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与手术及药物治疗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腹针疗法是一种新兴的针灸治疗方法。本文对该疗法的治疗机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分别从腹针的解剖基础、生理基础、神经反射机理及腹穴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抛砖引玉,以期对腹针的研究和推广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总结张晓阳教授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腹针理论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通过随师临证纪录、分析张晓阳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从整体辨证、取穴特点、补泻手法等方面总结张师的临床经验,并举1则验案佐证。张师认为,顽固性面瘫迁延不愈、正气暗耗则正虚邪恋,病机复杂,宜借助中医特色体检项目整体辨证,把握病机,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创立“左升右降”针法调气、调神,结合腹针疗法调整一身之阴阳气血,配合鸡爪刺疏通局部气血经络,整体扶正和局部散邪相结合、形神同治。张师治疗顽固性面瘫注重整体气血阴阳的调节,强调扶正与祛邪并治,“左升右降”针法联合腹针、鸡爪刺等特色针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Yi R 《中国针灸》2010,30(8):657-659
管遵惠教授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基础上,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开拓创新,发展了热针疗法等特殊针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本文着重介绍管遵惠老师针灸学术思想,从经络辨证经验、管氏针灸处方原则及取穴精要、管氏针刺手法、学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临床医师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疗效 ,使临床医师学到疗效确切的中医药技术 ,北京大钟寺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决定举办特效医术系列培训班。一、排毒疗法特效医术培训班 由排毒疗法传人严浩翔主任传授。内容为排毒法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技术操作。治疗病种主要是乳腺病、子宫肌瘤、粉瘤、痔疮、癫痫、腰腿痛、各种早期肿瘤、早期白内障。适合人员各层次临床医师。二、腹针疗法特效医术培训班 腹针疗法是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薄智云教授历经二十余年的倾心临床钻研 ,是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科学产物。薄智云教授提出了“神阙经络调控理论” ,…  相似文献   

20.
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对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腹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学说及临床进展。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今后应加强对相关机制的研究,以进一步深化腹针的理论体系,提高腹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