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文灿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9):1421-1423
探索体育锻炼在心理应激层面上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指引.方法 随机抽取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阿坝师范学院3所大学共41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活动量表(APARQ)配合代谢当量(MET)对体育锻炼水平进行量化,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量化心理应激水平,使用疾病严重性等级量表(SIRS)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上述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观察内在相关性.结果 4次测量的体育锻炼水平分别为(365.59±101.41) (412.17±97.34)(389.52±98.85)(403.91±102.27)分,心理应激水平为(113.28±55.17) (131.52±59.23) (117.84±58.48) (104.33±52.80)分,健康状况水平为(5.42±2.49) (4.41±2.16)(4.08±1.94) (3.98±2.25)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健康状况与心理应激之间存在正相关(r=0.27,P<0.05),与体育锻炼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05,P>0.05),且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水平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05).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显示,体育锻炼和心理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4,P<0.05),且均对学生健康状况水平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1.52,0.26,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身心健康有关,可通过强化体育锻炼,减缓大学生心理应激,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力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状态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体力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及干预效果,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国际体力活动量表,借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制定的体力活动评价标准,对120名男女大学生实施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干预并辅助心理健康教育,对体力活动强度与心理应激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 大强度、中强度、步行、对照组学生干预中期心理应激得分分别为(46.50±1.88),(47.55±2.65),(49.81±1.28),(50.61±1.85)分;干预后期分别为(44.67±1.75),(46.51±2.20),(49.37±1.15),(50.50±1.82)分;干预中、后期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大学生应激水平变化明显(P<0.05);干预后期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应激线性回归模型,提示体力活动对大学生应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95%CI=57.339~67.629).结论 大、中强度体力活动对减缓大学生心理应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崇勇  杨忠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72-1675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CQAS),随机整群抽取的对吉林省3所中学1 14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26.8±24.0)分,不同性别(t=8.85)、年级(F=9.78)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中等、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20.38%,20.92%.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平均为(86.5±7.7)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87.9±7.4)最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学生(86.0±7.9)、高一年级学生(85.6±7.6);不同运动量的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乐观、自信、韧性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8,7.56,11.30,21.34,47.67,P值均<0.01),均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自信、韧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0.35,P值均<0.01).运动量对心理资本的希望、自信、韧性维度及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08,0.12,0.22,0.19,t值分别为2.80,4.11,7.50,6.5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中上;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许群  王镆  赵崇乐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9):1403-1405
探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运动强度与女大学生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关系,为预防女大学生季节性情感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中国医科大学6所高校的1 178名大一、大二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季节性行为模式调查表(SPAQ)和自评抑郁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体育活动小等级运动量组445名(37.78%)、中等级运动量组286名(24.28%)、基本不参与组395名(33.53%)和大等级运动量组52名(4.41%);女大学生SPAQ阳性率为28.61%(337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等级活动量学生轻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明显低于基本不参与组活动量学生(OR值分别为0.20,0.09,P值均<0.05);小等级活动量学生轻度抑郁和中度抑郁低于基本不参与组活动量学生(OR值分别为0.47,0.25,P值均<0.05).结论 在自然光照环境下,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季节性情感障碍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江口库区移民心理健康水平与移民社会心理应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获取1 366份调查样本,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移民与非移民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移民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均高于非移民组(均有P<0.05);移民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量表(psychosocial stress survey for groups,PSSG)中生活事件得分、消极情绪体验得分、消极应对得分、应激总分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影响库区移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健康状况。结论 移民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亚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661-1663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对郑州地区3所大学195名大学生进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实验干预研究.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自尊得分分别为(71.21±5.61)和(70.30±5.34)分,心理资本得分分别为(93.87±7.37)和(92.19±5.6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05,1.759,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自尊得分分别为(79.97±5.61)和(71.70±5.34)分,心理资本得分分别为(99.87±5.38)和(93.65±9.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2,5.704,P值均<0.01).对照组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6,1.383,P值均>0.05),实验组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99,8.696,P值均<0.01).结论 持续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显著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探究心理危机脆弱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按年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医学院3 584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的问卷调查,AMO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活事件、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心理危机表现的总分分别为(36.53±8.58)(54.21± 11.80) (26.33±39.72)分;生活事件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54,P<0.05),与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呈正相关(r=0.30,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37,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为0.10,占总效应的15.13%.结论 生活事件既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通过心理危机脆弱性水平间接作用于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对女大学生月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120名女大学生在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统计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月经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通过运动兴趣、经期反应、行经持续时间、月经血量的改变来调控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并实施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9.
了解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及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广西4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614名壮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亚健康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壮族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为17.4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9.82%.体力活动1 h/d每周在3d以上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32.05%,农村生源为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1);肌肉锻炼每周1d以下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61.32%,农村生源为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7,P<0.01);中等运动量和大运动量活动等级城市生源学生比例均高于农村学生(x2值分别为26.81,136.51,P值均<0.01).同时男生中等和大运动量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21.11,294.65,P值均<0.01).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和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48,5.49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与睡眠的交互作用对壮族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体育运动量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比无睡眠障碍的大学生高;运动量越大并且无睡眠障碍的学生其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的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越低,心理问题检出率就越高.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对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起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路径,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商丘市3所大学641名学生进行有氧体适能测量,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路径模型.结果 大学生锻炼动机既可以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效应值0.58),也可以通过锻炼行为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有氧体适能(效应值0.22);健康动机对锻炼行为(β=0.13)和有氧体适能(β=0.25)的影响大于其他维度的动机(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锻炼动机和有氧体适能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通过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可以强化运动量,提高有氧体适能水平,促进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