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防盲先进县推动浙江省防盲治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QZ  Zheng L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6):365-368
目的 探讨创建防盲先进县的经验。方法 收集1996—1998年浙江省20个县(市)防盲治盲资料,以“全国防盲先进县标准”为依据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创建防盲先进县的有效方法是:将防盲治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争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积极配合;建立防盲指导组;健全三级防盲治盲网络;培训防盲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眼科设备。20个县(市)中,经逐级检查验收,7个县(市)成为卫生部审批的全国防盲先进县,其中绍兴市成为全国防盲先进市。13个县(市)虽未达标,但仍做了大量的防盲治盲工作,推动了全省防盲工作的开展。全省1996-1998年白内障复明手术每年达2万例,眼科医师的数量由602人增加至1850人,裂隙灯与手术显微镜等眼科设备成倍增加。结论创建全国防盲先进县是推动防盲治盲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防盲治盲工作概况遵照卫生部(84)卫防字97号文件“关于开展防盲工作的通知”精神和1985—1990年全国防盲工作规划要点的要求,我省于1985年7月组成山西省防盲指导组并召开了第一次防盲指导组会议,制定了山西省1985-1990年防盲工作规划和1985—1986年防盲工作要点。以后各地市相继成立了防盲指导组,各地按照要求,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省地县三级眼病防治网的威力,在四统一的要求下,盲人、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省范  相似文献   

3.
初级眼保健网络与防盲治盲工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初级眼保健网络与防盲治盲工作的方法。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南通市10年初级眼保健网络建设与防盲治盲工作资料。结果 10年建立了5级眼保健网络,举办各级培训班1007期,对6817259例人群进行了致盲眼病的调查,发现双眼盲13496例(0.20%),并为83.16%的可治白内障盲患者做复明手术,脱盲率为98.22%。所辖的8个县均被评为全国防盲先进县。1997年南通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防盲先进市。结论 初级眼保健是防盲工作的基础。结合初级卫生保健开展初级眼保健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复明手术经费的解决、质量的保证、查治结合是防盲治盲工作的关键。创建防盲先进县、市是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5年来,我国防盲治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以此推算,我国视力残疾的人数达2003.5万人.导致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我国根治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白内障手术率仍然相当低.如果不努力抓好防盲治盲工作,我国有可能不能实现"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已经为进一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我国已有大量开展防盲治盲的人力、财力资源;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已经能够为防盲治盲提供足够的技术力量.在防盲治盲的实际中,我国眼科界还面临着探索建立持续、高效的防盲治盲机制的任务.最近我国实施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必将加速推进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顺义区防盲治盲十八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o JL  Hu Z  Sui RF  Pan XJ  Mao J  Li CR  Jiang LJ  Qiu CL  Chen SG  Liu Q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67-270
目的 探讨城市三级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如何与基层卫生单位合作,创建防盲治盲模式单位,降低盲目患病率的经验。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与北京市顺义区卫生局合作,开展防盲治盲项目,干预对象为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防盲治盲措施:(1)于1984年进行眼病流行病学调查;(2)实施防盲治盲项目,重点开展白内障盲人的手术治疗;(3)评价1996年防盲治盲项目;(4)针对防盲治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结果 参与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使北京市顺义区防盲治盲工作逐步深入、普及。1984年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上摸清了北京市顺义区眼病的现状。在1987年开始实施的防盲治盲项目中,建立县、乡、村三级初级眼保健网,建立发现和治疗白内障盲人的转诊系统。1996年防盲治盲项目评价表明,在人口增加及老龄化趋势加重的情况下,持续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可降低盲目的患病率。结论 城市三级医院和医疗研究机构与基层卫生单位及科研工作与防盲治盲工作密切结合,可促进防盲治盲工作的深入和普及,逆转盲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我国防盲治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以此推算,我国视力残疾的人数达2003.5万人.导致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我国根治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白内障手术率仍然相当低.如果不努力抓好防盲治盲工作,我国有可能不能实现"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已经为进一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我国已有大量开展防盲治盲的人力、财力资源;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已经能够为防盲治盲提供足够的技术力量.在防盲治盲的实际中,我国眼科界还面临着探索建立持续、高效的防盲治盲机制的任务.最近我国实施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必将加速推进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7.
防盲治盲工作是健康中国和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工作70年历程, 从无到有, 防盲治盲水平不断提高, 眼病流行病学工作全面开展, 眼科队伍不断壮大发展, 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希望以此缅怀前辈, 激励后人, 为我国眼科事业和防盲治盲工作的发展砥砺前行。谨以此文向全国防盲治盲和眼病流行病学工作者致敬, 并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561-566)  相似文献   

8.
深入开展防盲治盲是我国眼科医师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白内障手术率提高幅度不大,缺少防盲治盲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全国性规划,在发展眼科事业的同时对防盲治盲的关注不够。深入开展防盲治盲是我国眼科医师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当发扬我国眼科界重视防盲治盲工作的好传统,分析新世纪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治白内障盲是开展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当尽快地实现大量、高质和低价治疗白内障盲的目标。(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5)  相似文献   

9.
中国防盲治盲工作回顾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5年全国防盲工作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全国防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开展防盲工作的重点和策略;研究制定2006-2010年全国防盲工作规划。同时,还要对“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启动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中期评估事宜和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两天的时间,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我希望大家借此机会,广泛交流各地防盲治盲工作情况,借鉴各地有益的工作经验,在充分研讨,制定出我国2006-2010年防盲工作规划的同时,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推进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正处于有利的时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近5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防盲治盲项目,白内障手术率显著提高;我国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深入持久地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我国已有较好的条件和足够的技术力量来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但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根治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因此,应当进一步推进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包括进一步提高对防盲治盲工作的认识,加强眼病防治和防盲治盲的网络建设,做好眼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以及加强防盲治盲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管怀进 《眼科》2006,15(5):355-358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基层的眼保健与防盲工作状况。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江苏省13个全国防盲先进县的34个乡76个村。方法对上述乡、村的防盲治盲人员、职责、业务、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并作统计分析。主要指标按卫生部标准所规定的乡村初级眼保健与防盲的各项指标。结果所有乡、村达到或超过了卫生部颁布标准中有关组织网络、职责、设备指标。约50%的乡、村达到或超过了卫生部颁布标准规定的常见眼病的诊疗技术要求。部分乡、村存在统计报表不准确、白内障手术方法落后等不足。结论江苏省防盲先进地区的农村基层眼保健与防盲工作基本达到了卫生部颁布标准,但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眼科,2006,15:355-358)  相似文献   

12.
"视觉2020"行动与我国防盲治盲工作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赵家良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0):577-579
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 ,在世界卫生组织 (WorldHealthOrganization ,WHO)“视觉 2 0 2 0 ,享有看见权利”行动的推动下 ,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正在持久深入地开展 ,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主要标志是我国白内障手术数量的增加和手术质量的提高 ,以及减少白内障盲的积存数。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是全世界 3个盲人高发地区之一 ,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防盲治盲任务还相当艰巨。对此 ,我们眼科医务工作者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自觉地投入到防盲治盲工作的实际中去。目前在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中应充分注意下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防盲治盲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跨入世纪之交新千年的时候,在中华眼科杂志创刊50年之际,回顾我国50年来,尤其近10余年来,防盲治盲工作的历程,展望21世纪防盲治盲的发展前景,使我们更增加了防盲治盲的使命感及责任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一、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历程解放前和建国初,我国的眼病及盲目情况十分严重。当时致盲的主要原因是以沙眼为主的传染性眼病、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角膜软化症、外伤及青光眼等眼病。沙眼的患病率为500%,偏远农村的患病率为800%~900%。新中国建立初期,各级政府大力组织…  相似文献   

14.
卫生部官员透露,全国防盲治盲形势严峻,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到2020年,全国盲人总数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以下简称指导组)自1984年成立以来,承担了大量的防盲治盲的技术指导工作,培养了大批防盲技术骨干,充分调动眼科工作者及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为我国防盲治  相似文献   

16.
开创防盲治盲的新局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防盲工作的国际化和区域间合作的加强 ,防盲治盲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其重要性已远远超出眼科学本身的涵纳范围。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 ,已取得很大成绩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1982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 2 4届国际眼科学会和第 2 7届美国眼科年会联合大会上 ,大会主席Maumene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 ,“今后召开任何眼科年会 ,首先要报告防盲治盲工作情况”。他的讲话语重心长 ,意义深远 ,体现了一位眼科学泰斗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Maum…  相似文献   

17.
胡爱莲  杨晓慧 《眼科》2022,31(3):242-244
2022年5月3日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葆忱教授因心脏疾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良师益友。孙葆忱教授1980年到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工作,1987年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曾任国际防盲协会(IAPB)中国国家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主任、全国及北京市低视力专家组组长、中国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顾问及中国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等。在我国防盲及低视力康复领域做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贡献杰出。 全国防盲治盲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1981年初在张晓楼、李荣德教授的领导下,孙葆忱教授具体牵头与邹留河、严肃、李莉等教授组成早期的防盲小组,积极取得政府的支持,以治沙防盲为重点,着手筹建“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并开展前期工作。1983年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成立防盲办公室,形成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的雏形。1984年卫生部发布关于成立“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的通知(84卫防寄字第193号),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由原卫生部领导担任,负责指导全国防盲工作,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1986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召开第三次全国防盲会议时,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省级防盲指导组。1987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作为专家组协助中残联制定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内完成了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部分的流调资料分析。同时开展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防盲组的交流与合作,促成了于1988年2月WHO确认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成为中国首个WHO防盲合作中心。 首个中国防盲规划的主要撰稿人 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况,孙葆忱教授与WHO防盲官员Konyama博士等一起制定第一个中国防盲规划——《全国防盲和眼保健七五规划》,并由原卫生部在1988年7月发布。规划中提出的防盲主要任务为:七五期间,制订眼卫生保健计划和初级眼卫生保健计划、进行白内障手术,制定全国防盲先进县标准等。此防盲规划呈送WHO获得认可。1988年卫生部第一次授予十个县为防盲先进县。至2000年防盲先进县及地区达204个。 代表中国成功申办国际防盲大会 1989年我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WHO防盲规划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孙葆忱教授代表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介绍了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开展情况。1990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卫生部司长张自宽以及孙葆忱、胡铮、罗文彬等教授应邀到肯尼亚第一次参加国际防盲协会(IAPB)第四届大会,孙葆忱教授当选IAPB西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委员。 1994年孙葆忱教授赴德国柏林参加第五届IAPB大会,代表中国递交了在中国召开第六届IAPB大会的申请并进行了陈述,及随后的成功申报环节。1999年9月5日至11日,第六届国际防盲协会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至今为止国际防盲领域唯一一次在我国召开的专业会议。会议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与前国家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国际防盲协会联合举办。在这次大会上,原卫生部张文康部长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视觉2020”全球宣言,庄严承诺:“到2020年,在我国消除可避免盲”,这是全球防盲里程碑式的壮举。 中国推广WHO沙眼SAFE战略的第一人 在解放初期,沙眼是中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沙眼,1990年5月WHO防盲合作中心在北京举办了第一个WHO新的沙眼分级标准培训班,全国20个市县参加了培训。在得到WHO授权后,孙葆忱教授率领团队翻译并在我国全面推广了WHO的沙眼防控手术、抗生素治疗、清洁脸部和改善环境(Surgery, Antibiotic treatment, Facial cleans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AFE )战略4本手册,制定了在全国举办沙眼骨干培训班的计划及实施方案,并亲自赴云南省、成都市、重庆市、北京郊区等地进行沙眼筛查,协助重点省份如山西、海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筛查、防治沙眼。 牵头创刊并发行《全国防盲简报》 1988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出版了《全国防盲简报》第一期。为促进防盲工作建立了交流平台。 中国低视力专业的奠基人 1982年孙葆忱教授首次按照WHO盲及低视力标准在中国开展眼科流行病学调查,推动了我国视力残疾流行病学调查的规范化。上世纪80年代初低视力康复工作在我国是一片空白,1983年孙葆忱教授创建低视力专业,首次将低视力学科引入中国,在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低视力门诊,当时《文汇报》及《北京日报》采访了孙教授,对此进行了报道。 建立低视力门诊之初,孙葆忱教授于1984至198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及墨尔本大学从事防盲及低视力研究工作,与国际低视力康复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回国后,得到WHO总部的支持,获得了第一批助视器以及对比敏感度检查设备。WHO授权北京同仁医院低视力门诊为“WHO低视力门诊”。鉴于国内缺乏康复的辅助器具,1986年孙葆忱教授团队成功研制第一套国产助视器,成为我国低视力患者的常用康复器具。同年,北京同仁医院举办了全国第一个低视力培训班。1988年出版我国第一部低视力专著《临床低视力学》,目前已出版第三版;2004年受中国教育部邀请主编我国第一部低视力全国高等教材《低视力学》。研制了适用于儿童使用的《儿童图形视力卡》。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低视力康复人才 在原卫生部、WHO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及资助下,孙教授与国内各地眼科学会、金钥匙中心及国外非政府机构、大学等合作,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全国各地举办各种层次的盲及低视力培训班三十余次,培养低视力专业医生、护士、教师及残联工作人员两千余名。 2005年起孙教授因为疾病无法行走,但他仍然关心低视力康复发展,带领低视力团队人员更新《临床低视力学》第三版,撰写《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康复》与《眼与全身病》等多部专著,连续九届在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中国视觉障碍资源中心主办的“国际低视力论坛”上发言,在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同仁医院)承办的低视力培训班授课。 在全国范围内领导开展了低视力康复工作 孙葆忱教授曾担任全国低视力专家组秘书及组长,对全国低视力康复工作进行技术性指导:1988年参与国家多部委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编制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这是由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包括有低视力康复在内的全国性规划。1991年协助制定了国家八五计划纲要(1991-1995),1995年协助制定了国家“九五工作纲要(1996-2000)”。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低视力康复工作开始受到眼科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原卫生部、中残联及各地残联的领导下,孙教授帮助全国各地建立了约一千个低视力康复门诊,为当地的低视力患者带来了福音。 率先开展科研工作推进低视力学科发展 孙葆忱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始了一系列的低视力康复相关研究,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对比敏感度与视觉康复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功能性视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并对功能性视力开展研究,引领儿童低视力患者康复方向。后续进行了一系列的低视力康复相关研究:眩光与视功能、滤光镜与视功能、老年与儿童低视力特点、视觉康复与教育康复、低视力助视器应用、中国盲童学校低视力分班教学教育改革等,WHO新的沙眼分类标准的研究、WHO简化白内障分类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编译国外低视力专著近十部。作为第一完成人,低视力系列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组织国内外交流推动低视力学科发展 在国内,孙教授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合肥、石家庄、乌鲁木齐、南宁、南京、济南、长春、沈阳、太原、兰州、郑州、泉州及中国香港等地,参加有关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座。良好的英文能力,不但让孙教授赴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印尼、日本、西班牙、荷兰、美国、肯尼亚、突尼斯、德国、瑞典等参加有关低视力国际学术会议与讲学,同时也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低视力专家与学者。包括美国低视力代表团、美国视光学院代表团、泰国眼科代表团,法国、日本及菲律宾等国专家及WHO邀请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和专家等。 依托WHO北京同仁医院低视力门诊提供康复服务 低视力患者相对于其他的眼病患者,问诊、检查更加复杂困难,在北京同仁医院的WHO低视力门诊。孙教授耐心、认真地询问,带领团队为患者适配不同的助视器,为眼病患者提供最后一次看见的希望。累积为全国14万低视力患者适配助视器,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孙葆忱教授热爱防盲与低视力康复事业,一生为我国防盲事业和低视力专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为孙葆忱教授的逝世而无比痛心。愿敬爱的孙葆忱教授一路走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Zhao JL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697-7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将白内障盲的手术治疗作为防盲治盲的重点。全球最大的防盲项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效。1997年至2001年的5年内施行了206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实现了我国每年白内障手术数超过了白内障盲新发人数40万例的历史性转变。地方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白内障手术率明显提高。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防盲治盲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根治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这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是由若干热心眼病防治工作,具有防盲治盲经验和业务指导能力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以开展全国防盲工作为目的的专业性组织。 机构组成: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设组长一人、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人类赖以正常生活的特殊器官,眼睛保健和眼病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对防盲治盲以及眼睛保健提出了明确要求^[1]。我区共有3个街道8个乡镇,设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二级医院、4家地段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共同承担着全区的眼病防治任务。为推进我区的防盲治盲工作,眼病防治及眼科治疗工作者采用了多种方式开展防盲治盲工作:“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创建全国先进防盲镇”等,使更多的患白内障老人重见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