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湖北省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工作的组织模式和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在经抢救的51例急危重患儿中,新生儿窒息占333%、早产低体重儿占220%、吸入综合征占196%、重症肺炎占156%。经全力抢救,治愈42例,好转6例,治愈好转率达941%,获得良好的效果。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是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得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全省新生儿急救初诊、现场救治、转诊、确诊、康复的网络程序,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运网络管理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为建立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及改善预后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化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转会诊救治网络,选择朝阳区2016年10月-2017年9月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转运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妇幼年朝阳区共分娩59 071例活产,共转运2 769例新生儿,占活产总数的46. 9‰。危重新生儿共1 570例,占活产数的26. 5‰。其中转至区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776例,危重新生儿346例;转至市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149例,危重新生儿121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成功率为100%。区级及市级救治医院的新生儿疾病顺位前3的分别是新生儿感染、早产、新生儿黄疸及早产、肠道疾病、新生儿窒息。结论提高各级助产机构救治水平及转运体系信息化程度,形成"助产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区域内危重新生儿急救体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淀区危重新生儿急救体系现状,为建立区域内完善的新生儿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0年度海淀区新生儿急救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海淀区近3年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2.0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65.00%,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1.00%,新生儿窒息、早产和先天畸形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近50.00%的医疗机构儿科医生未掌握新生儿插管技术,与掌握全套技术并在第一时间参与新生儿复苏的医疗机构比较,前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危重新生儿转运多种形式并存,存在转运的安全隐患,新生儿病床及NICU病床数量相对不足。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特别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新生儿急救体系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保障,急救体系建设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顺德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实施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对区域内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参照国外的经验 ,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完善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 ,改革传统的新生儿抢救模式为分区、分级的急救转运制。结果 :转运 4 2 3例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死亡率由 1998年 10 .3‰降到 6 .1‰ ,婴儿死亡率由 13.8‰降到 8.5‰ ,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由 4 0 .7%降到 2 3.8% ,新生儿急救中心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模式可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邸向瑜  谭启明 《医疗装备》2011,24(11):40-41
目的: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80例转运过程的观察并进行远期效果评价。结果:本组病例转运路程40-70km,来回达2-3h,转运成功率97.5%,转运途中死亡率2.5%,转运后死亡率2.5%,治愈率92.5%,遗留后遗症率5%。结论: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实施充分利用NICU的专业人员和急救设备,提高了院前急救质量,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生儿急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水平的日趋成熟,我院至2003年9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新生儿死亡率。并且与市内多家基层医院产科建立转运网络关系,一年多来已转运危重新生儿1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薇  王新立 《中国校医》2008,22(5):553-554
目的探讨急救转运网络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1月~2008年7月由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新生儿转运系统转运至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 195例危重新生儿的病种、转运指征和时机、危重评分以及转归进行分析。3、6个月龄时随访,进行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评估分析。结果转运病例中主要疾病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抢救成功率94.12%,病死率2.64%,放弃治疗率3.24%。结论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运作,能有效改善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孙爱荣  郑方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56-156,243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致残率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我院新生儿科自2000年率先在临沂市开展新生儿转运工作,建立了区域性高危新生儿转运网。现就5年来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转运网的建立。利用全市妇幼保健网络,主要包括市3个区9个基层妇幼保健院及各乡镇医院。随着转运网的发展壮大,各县区级医院及周边医院也加入其中,现已包括25家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半径100多公里。1·2转运对象。因各地医院业务发展水平及家长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为各种高危新生儿。1·3转运设备及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引入信息技术优化危重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建设基于5G技术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协同平台,实现与医院系统的数据实时交互对接。结果 采用协同转运平台转运的325例次患儿中,案例耗时均减少了4 min,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转运目标。结论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协同平台有效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质量,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运前参与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需做的各项准备。 【方法】 回顾2008-2010年,自北京市上地医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前准备以及诊断和预后。 【结果】 所有79名患儿均成功转运。 【结论】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可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危重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全国省、地、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的数量、结构状况和机构间差异,为新医改进程中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8年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配置状况。结果 2767家机构中,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工作人员的中位数为445人、地市级105人、县区级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9.6%、81.5%和81.9%。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均以助理及以下职称、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合计占85.8%。结论当前卫生技术人员整体配备不足,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重点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妇幼保健机构间发展存在不平衡,妇幼保健服务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天津市妇幼卫生人群服务利用的可及性和健康公平,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妇幼卫生经费投入的科学数据。方法以功能法为核心,结合筹资法和机构法测算结果进行妇幼卫生费用的矩阵平衡分析。结果 2005年天津市妇幼卫生服务筹资以社会及个人筹资为主,占80.81%;妇幼保健机构的妇幼卫生服务总收入小于总支出,为收不抵支状况;收大于支服务项目以含有临床技术项目为主。结论应积极探索政府卫生经费投入方式,逐步量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和投入,提高政府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IV感染孕产妇对艾滋病相关咨询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新疆、云南、河南、广西4个省(自治区)15个县/市/区所有提供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4月之间发现的HIV感染孕产妇。由当地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提供相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与此同时,对其进行咨询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①本次研究共调查722名HIV感染孕产妇,其检测前、后咨询率分别为36.57%、78.33%,检测后咨询率明显高于检测前咨询率(P0.001)。HIV感染孕产妇对检测后咨询的满意度高于对检测前咨询的满意度(94.02%vs87.79%,P0.001)。②HIV感染孕产妇是否愿意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咨询过程中是否获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医生是否给予咨询帮助孕产妇选择妊娠结局,医生是否提供心理支持,都影响HIV感染孕产妇对咨询服务满意程度。结论咨询人员帮助其选择妊娠结局,给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并给予其一定的心理支持,是提高艾滋病咨询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和需求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选择2008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相关指标结果,并结合专题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比较重视专业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是,妇幼保健机构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而且在不同级别、同级别的不同妇幼保健机构之间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妇幼保健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缺乏系统性。结论建议将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继续教育与机构发展整体规划、机构内部管理、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和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保证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外来孕产妇免费避孕药具的知晓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对2006年7月1-31日在上海市某外来孕产妇正常产分娩点住院分娩的1513名外来孕产妇进行匿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知道已婚育龄妇女在上海可以获得免费避孕药具者占23.6%(357/1513),其中知道具体的免费避孕药具名称者占59.4%(212/35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在上海居住5年以上、有过人工流产史者,免费避孕药具的知晓率较高。从计划生育工作者、亲戚朋友和传媒获得避孕知识的孕产妇,对免费避孕药具知晓率高于从医护人员处获得避孕知识者。结论外来孕产妇免费避孕服务知晓率比较低,知晓率低受对象和服务提供者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利用外来孕产妇正常产分娩点提供避孕咨询和免费避孕服务,是提高外来育龄妇女避孕服务可及和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4051例在山西省某县两个镇30~60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平均年龄42.8±7.4岁。本次调查患有任何一种生殖道感染疾病者共894例,占接受妇科和实验室检查者的22.3%。年龄在50岁前,有人工流产史、本人同房前后未清洗外阴及丈夫/性伴侣同房前后未清洗外阴的人群中,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较其他组高。结论应加强对目标人群性卫生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与干预;对农村妇女应做好避孕节育的宣传工作,同时加强流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婚检率的因素,探索从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的角度如何促进婚前保健服务,提高婚检率。方法由参与2008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工作的妇幼保健机构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报系统上报数据,其中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2439所。结果 297个县区婚检率超过20%,占12.18%;1587个县区的婚检率低于1%,占65.07%;889个县区婚检率为0,占36.45%。县区所在东中西不同区域、辖区妇幼卫生事业经费的使用、妇幼保健机构的分级和分等、隶属关系、拨款形式、是否开设妇女保健门诊,是否提供婚前保健服务等因素,均对当地婚检率有一定影响。结论目前婚前检查工作覆盖面不足,应加大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加强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推动婚前保健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妇幼保健信息统计管理系统功能模型,为下一步建立信息交互模型提供基础,同时为妇幼保健信息各分系统功能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用例分析方法对妇幼保健信息统计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据此建立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系统用例图、静态模型及动态模型。结果建立了妇幼保健信息统计管理系统的用例图、静态模型及动态模型。结论基于UML的系统建模可以对系统功能精确把握,并支持新业务需求,优化业务过程,能够加速软件开发进程,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力测算方法,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保健人力进行测算,为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设置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确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服务项目、社会对妇幼保健服务的需要、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保健服务所占市场份额,以及每项服务每人次所需工时,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所需人力进行测算。结果确定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保健服务项目17大项,详细描述每项服务内容,分别对每项保健服务所需人力进行测算,根据提供服务项目的种类和数量测算不同级别机构所需保健人力。结论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人力测算,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合理设置及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对全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2002-2008年度的资源、服务提供及运营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四川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政策扶持、财政支持下得到很大发展,"妇幼保健年"活动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且逐年加剧,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妇幼保健机构基础建设缺乏规范,政府投入依然不足,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结论应坚持政府主导,保证对妇幼卫生事业的投入;重新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出台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考核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