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城区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状况,为改善小学生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市区三所学校1 189名6~11岁小学生,男女比例均衡,构成比为1.03∶1。采用"中国城区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佳木斯市6~8岁组小学生的总体忽视率和忽视度为37.01%和42.97±7.59,忽视率高于全国水平(P0.01);9~11岁组小学生的总体忽视率和忽视度为25.71%和43.62±8.97,忽视度高于全国水平(P0.01);男生的忽视度及忽视率均高于女生(P0.01),9~11岁组的忽视率高于6~8岁组(P0.01);在6个忽视层面上,6~8岁组的忽视率为0.19%~20.00%,9~11岁组的忽视率为0.35%~15.78%,各层面上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无论以学段或性别分组,小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6~8岁发生率平均为20.00%,9~11岁发生率平均为17.20%;男、女生发生率分别为20.25%和16.82%)。结论佳木斯城区6~11岁城区小学生整体受到忽视的频率及程度较大;在两个年龄组中,6岁年龄段与10岁年龄段所受忽视相对较轻,其他年龄段的忽视程度相对较重;家长、学校、媒体及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9个省/直辖市抽取农村6~11岁(一~六年级)小学生7 887名,采用“中国农村6~8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及“中国农村9~U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岁组(一~三年级)留守儿童占34.1%(1 301/3 819名),9~11岁组(四~六年级)中留守儿童占40.5%(1646/4 068名);6~8岁组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8.5%和35.7%,忽视度分别为(47.64±9.44)和(45.34±8.53)(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8.08±9.53)和(45.52±8.32),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21±9.34)和(45.15±8.75)(P值均<0.01).9~11岁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7.4%,忽视度分别为(46.61±10.58)和(43.59±10.15)(P值均<0.01),男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7.33±9.96)和(44.38±10.04),女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忽视度分别为(45.90±11.10)和(42.81±10.21)(P值均<0.01).结论 中国农村小学生的忽视问题非常严重,留守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于2015年9—11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县中抽取4所农村小学1 162名土家族和苗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结果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3.79%,男生(57.36%)高于女生(50.00%)(χ~2=6.322,P=0.012),苗族学生(64.76%)高于土家族学生(47.17%)(χ~2=33.929,P=0.000);总忽视度为(49.70±9.76),男生(50.85±9.84)高于女生(48.47±9.52)(t=4.184,P=0.000),苗族学生(51.93±10.03)高于土家族学生(48.35±9.34)(t=6.156,P=0.000),留守学生(50.29±9.67)高于非留守学生(49.10±9.82)(t=2.071,P=0.039)。医疗、教育、安全层面忽视率以及各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各层面忽视率及忽视度苗族学生均高于土家族;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以及社会层面忽视度6~8岁组学生均高于9~11岁组,情感层面忽视率、忽视度以及教育层面忽视率9~11岁组学生高于6~8岁组;身体、医疗层面忽视度留守学生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以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19.02%,构成比为35.36%;同时受到≥2项忽视的比率逐步减小。结论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忽视问题的认识,重点关注男生、苗族以及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佳木斯农村小学生忽视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佳木斯市农村地区3所小学的1 242名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佳木斯农村6~8岁与9~11岁小学生的总忽视率分别为52.56%和53.25%,忽视度分别为(48.01±8.69)和(47.15±9.92);男生的忽视度及忽视率均高于女生(t/x2值分别为2.56,8.95,P值均<0.05).对6个层面及总忽视的危险因素分析,6~8岁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母亲年龄、父母亲外出打工回家周期、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中人口数、与父亲关系、父母间关系及是否为留守儿童(P值均<0.05);9~11岁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工作地点变动、父母收入减少、与父母亲关系及父母关系(P值均<0.05).结论 佳木斯市农村小学生忽视情况严重且影响因素较多,危险因素主要有母亲外出打工回家周期、家庭氛围、亲子沟通互动、经济条件等,留守儿童的忽视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小学生忽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我国国情自行开发城市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以明确影响小学生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 在全国分层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24个城市,共调查4 057例小学生,其中男生占51.3%;少数民族占8.3%.使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①忽视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②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城市6~8岁组和9~11岁组小学生总忽视率分别为28.8%和27.2%,忽视度分别为42.8和42.1,其中6~8岁组男、女学生忽视度分别为43.3和42.3(P<0.05),忽视率分别为31.5%和26.2%(P<0.05);9~11岁组男、女学生忽视度分别为43.6和40.5(P<0.01),忽视率分别为34.8%和22.7%(P<0.01),均处于较高水平.6个忽视层面危险因素及总忽视度分析显示,6~8岁儿童母亲文化程度(t=4.661,P<0.01)、有自己的房间(t=5.078,P<0.01)、家庭类型(t=-5.035,P<0.01)、与父母的关系(t=3.106,P<0.01)、家中孩子数(t=3.254,P<0.01)、是否住校(t=-2.498,P<0.05)、每月零用钱(t=-2.203,P<0.05)为主要的忽视危险因素;9~11岁儿童与母亲关系(t=8.584,P<0.01)、与父亲的关系(t=7.203,P<0.01)、性别(t=-5.707,P<0.01)、母亲文化程度(t=4.551,P<0.01)、有自己的房间(t=3.798,P<0.01)、父母之间的关系(t=3.088,P<0.01)为主要的忽视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城市存在的小学生忽视危险因素很多,特别是在情感忽视和教育忽视方面;影响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性别、与子女的互动与交流、父母间关系、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中人口和孩子数量等;儿童忽视危险因素除性别外,其它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 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农村三所小学的1 576名学生中的433名留守儿童(男生202人,女生231人)。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分别为48.74%和48.25±8.40;9~11岁组的分别为52.99%和46.82±10.21,两年龄组的忽视水平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高于本地区城区儿童。按性别分组,男生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均高于女生(P<0.05)。6~8岁组在教育和社会层面上的忽视度高于9~11岁组(P<0.01),9~11岁组安全层面上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6~8岁组(P<0.05)。男生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且在情感层面上的忽视度也高于女生(P<0.05)。此外,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一忽视为主。不同类型留守儿童间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水平无差异。结论 佳木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高,强度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有关资源,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增加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交流,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中学生忽视的特点、分布及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全国13省中抽取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共调查3539例,分为12~14岁(初中组)1964例和15~17岁(高中组)1575例;男性占50.1%,少数民族占9.5%。应用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中国城市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不同年龄、性别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及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等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及方差分析(ANOVA)等,以判断其差别。结果①12~14岁(初中组)学生的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6.4和22.4%;15~17岁(高中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2.8%;初中及高中组学生之间平均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2~14岁组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46.9和45.9(P<0.05),忽视率分别为24.9%和19.9%(P<0.05);15~17岁组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51.1和48.2(P<0.01),忽视率分别为39.2%和26.1%(P<0.01)。③在儿童忽视的6个层面上,12~14岁学生的忽视度为39.2~50.7,忽视率为2.1%~10.6%;15~17岁学生的忽视度为42.4~56.0,忽视率为4.5%~14.7%。④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中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其平均发生率为15.9%,构成比为53.7%。⑤12~14岁组与15~17岁组分别以再婚家庭与单亲家庭中受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4.1%与38.4%),均以核心家庭学生受忽视率最低(分别为20.7%与32.3%)。结论中国城市中学生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较高,且高中学生受到的忽视度和忽视率相对更高。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组男生受到的忽视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女生。中学生在身体、情感、教育和社会忽视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初中和高中组学生均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受到的忽视频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中国西部地区两省份6~17岁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从陕西省和重庆市抽取7个区(县)2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4 131名中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研制及被忽视因素研究”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医疗、教育、安全、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55.50%(1 943/3 501)和49.96±9.67.男、女生总忽视率分别为56.78%(1 018/1 793)与54.16% (925/1 708) (P =0.119),总忽视度分别为50.08 ±9.31与49.83±10.02(P =0.479).医疗忽视层面忽视率女生[18.25%(348/1 907)]高于男生[14.72% (294/1 997)](P<0.01);身体忽视、教育忽视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度男生(50.05±10.46、49.99±10.81、57.63±14.63)高于女生(49.34±10.70、49.07±11.30、56.37±14.80)(P值均<0.05).6~8、9~11、12 ~ 14、15 ~ 17岁组学生总忽视率分别为44.48%(310/697)、60.40%(511/846)、60.89%(601/987)和53.66% (521/971) (P<0.01),总忽视度分别为46.89±8.57、51.88±9.25、51.88 ±9.25和51.72±8.89(P <0.01).除医疗忽视层面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率外,不同年龄组间其余层面的忽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1岁组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与安全忽视层面忽视率均为最高[28.39% (264/930)、26.41% (239/905)、20.35%(187/919)],12~ 14岁组学生在教育忽视层面忽视率最高[29.41% (317/1 078)];12~ 14、15~17岁组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层面忽视度最高(12~ 14岁组:51.59±10.02、53.43±12.02;15~17岁组:51.96 ±9.80、52.61±11.59),6~8、9~11、12 ~14、15 ~ 17岁组分别在社会忽视、安全忽视、教育忽视与医疗忽视层面具有最高忽视度(依次为60.91±13.13、48.29±11.34、52.43±10.55、51.15±17.25).少数民族学生总忽视率为68.88%(374/543),总忽视度为52.91±9.14,均高于汉族学生[53.04%(1 569/2 958)、49.44±9.67](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总忽视率为58.20%(1 504/2 584),总忽视度为50.58±9.54,均高于独生子女[47.87% (439/917)、8.27±9.80](P值均<0.01).留守儿童总忽视率为61.65%(1 101/1 786),总忽视度为51.41 ±9.51,高于非留守儿童[49.10%(842/1 715)、总忽视度48.56±9.61](P值均<0.01).结论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而在  相似文献   

10.
赵玉霞  章涵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86-128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1 005名3~6岁儿童忽视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为31.7%,男童总忽视率和身体忽视率高于女童(均P<0.05);不同年龄组总忽视率和安全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层面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0.05);调查儿童忽视度为(45.7±6.8),男女童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5,P=0.172),但男童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u =2.95,P=0.002);不同年龄组总忽视度、身体、教育及安全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总忽视度、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忽视度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 =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类型(OR=4.689,P=0.009)、父母亲职业(OR =0.064;P =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OR=0.130,P=0.000)、父母的关系(OR =4.578,P=0.000)4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布比卡因腰麻在痔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腰麻下行痔切除术男性患者150例,随机分A、B、C三组,每组50例,腰麻剂量分别为0.5%布比卡因1 ml(5 mg)、0.5%布比卡因1.5 ml(7.5 mg)和0.5%布比卡因2 ml(10 mg)。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所需时间、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伤口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排尿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尿潴留发生率及其它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痛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最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A组最慢,C组最快,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程度A组明显减轻,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和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及排尿功能恢复时间A组最短,C组最长,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潴留发生率A组和B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对于痔切除术,小剂量布比卡因5 mg进行腰麻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具有恢复快、尿潴留发生率最低的优势,建议首选。对其他短时的会阴部手术该麻醉也适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健康知识知晓,以及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在泰达居住满3个月但不足3年的976名年龄为15~24岁的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结果超过80%调查对象自认为比较健康,最近2周患病率为13.7%;调查对象在结核病、健康饮食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知晓率低,均不足50%;70%调查对象近一年内患病主要为感冒,患病后未就诊率为51.2%,就诊医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主。结论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天津泰达青年流动人口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以改善他们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与颈椎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心绞痛病例212例,按胸痛特点及心电图改变,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包括变异型心绞痛)组及变异型心绞痛组,均常规行颈椎正侧双斜位片观察各类型心绞痛与颈椎病变的关系。将伴有颈椎强直反弓的21例变异型心绞痛中的2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及常规药物+颈椎理疗组,观察1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9.23%、77.68%、76.67%,三组数据中颈椎病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601,p=0.272),但变异型心绞痛组中伴有颈椎反弓改变的发生率为65.56%(21/3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药物+颈椎理疗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的控制变异型心绞痛的胸痛发作频率。结论变异型心绞痛与颈椎强直反弓改变可能关系密切,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的变异型心绞痛,加予颈椎理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56例ASAⅠ-Ⅱ级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双盲对照观察。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观察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2μg/ml舒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对照组为2μg/ml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观察比较两组给药后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满意度、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运动阻滞、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且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及镇痛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0 min以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Bromage评分、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给药在分娩镇痛中具有镇痛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镇痛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29例NRDS为观察组,不使用PS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72.4%,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χ2=6.525,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1.62±19.47)、(78.32±19.98)h,观察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气参数FiO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危妊娠因素变化趋势,总结重度高危妊娠产妇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制定具体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的死亡率及病残儿出生率。方法按照湖南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437例高危评分20分以上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分以上高危孕产妇发生率为37.83%,高危妊娠单因素前10位依次为:胎膜早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羊水过少、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2次、前置胎盘、年龄≥35岁、体重≥70kg。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20岁。农村233例,城市204例。顺产130例,剖宫产307例。结论做好高危妊娠的专案管理,特别是加强高危评分20分以上的高危孕产妇的监护,对提高高危因素的分析及处理能力有积极作用,并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及病残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中老年人肥胖相关指标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尽早发现肥胖,从而预防高血压。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667名中老年人;采用体格测量的方法,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流行情况的关系。结果调查显示,对于45岁~组的中年人而言,高血压患者腰臀比异常、腰围身高比异常和超重的比例均远高于正常人群;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腰围和肥胖的情况与是否患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患者的腰围异常和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通过简单易测的肥胖指标BMI、腰围和腰围身高比等,积极控制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水区小学初中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三水区防控儿童结核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对三水区、镇、村随机抽取8所学校学生共2 258名,在学生中开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测试。结果 2 258名小学初中新生中,阳性者153名,阳性率为6.78%,不同性别组、年龄组和区域组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其构成比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无卡痕组的阳性率高于有卡痕者,卡痕有无组之间试验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D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查结核菌感染所致IV型超敏反应及肺结核的诊断工具,根据试验结果而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婴幼儿肥胖发生状况及家长喂养方式与婴幼儿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城区12个社区中1~35个月儿童4654人为研究样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身长别体重≥中位数+2个标准差计分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其中215名肥胖儿家长和215名正常体重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肥胖发生率为4.7%。肥胖儿中父母超重和受教育程度低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肥胖儿总的能量摄入高于正常体重儿,生后4个月内肥胖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正常体重儿、人工喂养和添加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肥胖的早期干预应关注喂养方式,包括提倡母乳喂养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