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CT、MRI、PET/CT及PET/MR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中广泛应用,NCCN指南提出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像学诊断首选增强MR,但对于每个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充分合理地应用有限的资源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结合国内外文献及笔者多年的MDT经验,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参照指南的基础上更要结合患者自身病情,由多学科专家讨论做出合理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将275例CRC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肝转移、腹水、肠瘤直径、肠瘤位置、血便、乙肝进行分组,总结分析患者血清CEA、CA199的浓度均值、阳性率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伴肝转移,肿瘤位于结肠,有血便,有腹水的CRC患者中血清CEA、CA199的浓度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EA、CA199的水平与性别、年龄、肠瘤直径、乙肝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血清CEA、CA199可作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广泛的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CK20与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焘  李云峰  李强 《胃肠病学》2011,16(10):632-634
微转移理论作为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随着细胞角蛋白(CK)20与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结直肠癌的进展和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K20在结直肠癌外周血微转移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61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住院费用、随访状况等,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肝转移灶可切除患者中,同期切除肠道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与分期切除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25693元、34129元(P<0.05),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4.5%、20.5%)和总生存期方面(分别为48.5月、47.0月)无显著差异。肝转移灶不可切除且原发灶无症状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分别为19.0月、9.3月,P<0.001)。肠道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最大肝转移灶直径≥5 cm、肝外转移、肠道原发灶未手术切除和肝转移灶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6个危险因素各设定为1分,所有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和高风险组(4~6分),5年存活率分别为51%、16%和0%(P<0.001)。 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切除的可予以同期切除,原发灶可切除且无出血梗阻症状的不可切除的肝转移仍建议在合适时机切除肠道原发灶。根据上述6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脂肪性肝病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8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27例伴脂肪肝.763例无脂肪肝.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资料、肝转移及术后近期死亡情况等临床资料,同时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期、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肝转移7例,明显少于非脂肪肝组(102例,P=0.012).脂肪肝组肿瘤平均直径[(4.15±1.80)cm]小于非脂肪肝组[(4.77±2.25)cm,P=0.0016].脂肪肝组主要为Dukes A期(41/121,33.9%)和B期(40/121,33.1%)患者,而非脂肪肝组以Dukes B期(247/732,33.7%)和C期(232/732,31.75%)患者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获得随访资料的患者术后7年内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4).结论 脂肪性肝病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率低,脂肪性肝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肝脏转移性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公认的结直肠癌最普遍的转移器官,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案。但仅有约2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介绍了现阶段临床上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应用基础、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化疗药物及栓塞剂等。认为TACE是一种疗效肯定、微创、副反应少的姑息性治疗方案,可以作为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是肝脏,手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并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可能方式。就目前多学科治疗背景下,高效能的化疗方案联合靶向药物以及多种手术方式,如传统二步肝切除联合门静脉栓塞术/门静脉结扎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portal vein ligation,PVL)及联合肝脏劈离及门静脉结扎的二期肝切除(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的出现,包括各种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拓展了过去对于肝脏可切除性的定义,而依据新的可切除标准对于可切除性的判断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就肝脏可切除性判断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甜甜 《山东医药》2009,49(48):104-105
我国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随着环境因素的恶化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将呈上升化、年轻化趋势,本文就有关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旨在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时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在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完成一期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病历资料,观察一期切除的可行性(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率)、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26例一期手术过程顺利,都获得成功。其中腔镜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同时切除共有16例,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加开放肝转移癌切除术共有10例。手术时间为(205.12±49.09)min,术中出血量为(296.84±376.53)ml,术后消化道排气时间(2.62±0.56)d,术后住院时间(13.92±6.80)d。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肠瘘1例,自发性气胸1例。余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的一期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肝脏是其最常见转移部位。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肝切除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是外科医生争论的话题。诸如围手术期化疗或者一些其他新的方法,都可以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随着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目前对于同期肝切除的原则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辅助化疗、外科医生对于可切除性的判断以及病人的体质。笔者综述了近些年来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肝切除的原则剖析,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目前吉西他滨依赖的化疗对抑制胰腺癌转移的治疗效果欠佳。研究发现百里醌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目的:探讨百里醌对人胰腺癌BxP C-3细胞体外运动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BxP C-3,加入不同浓度百里醌进行处理。采用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运动、侵袭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FAK、Akt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FAK表达、细胞黏着斑和F-actin的变化。结果:10、25μmol/L百里醌对BxP C-3细胞体外运动的抑制率分别为43.4%、73.8%,对体外侵袭的抑制率分别为60.5%、75.6%,百里醌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胰腺癌BxP C-3细胞的体外运动、侵袭(P0.05)。百里醌能明显下调BxP C-3细胞FAK表达,并抑制细胞磷酸化Akt的激活。百里醌可诱导FAK弥散分布于胞质,明显抑制黏着斑形成和F-actin的聚合集化。结论:百里醌通过抑制FAK/PI3K/Akt通路的信号转导和激酶活性,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胰腺癌BxP C-3细胞的体外运动和侵袭。  相似文献   

12.
背景:范可尼贫血(FA)通路作为DNA交联损伤修复的主要通路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FA通路在DNA损伤以及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中RAD18蛋白与FANCD2蛋白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共沉淀法沉淀抗原抗体复合物;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复合物中兔抗人FANCD2和RAD18蛋白的表达。将GST-RAD18和GST质粒分别转化到BL21细菌中诱导目的蛋白表达,提取细菌总蛋白,以GST琼脂糖珠结合GST-RAD18蛋白,与SW480细胞裂解液孵育后,加入兔抗人FANCD2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在利用FANCD2抗体沉淀下来的复合物中可检测到RAD18蛋白,且在利用RAD18抗体沉淀下来的复合物中可检测到FANCD2蛋白;GST-RAD18蛋白作诱饵蛋白时可以捕获SW480细胞中的FANCD2蛋白。结论:RAD18蛋白与FANCD2蛋白在SW480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GST-RAD18蛋白与FANCD2蛋白也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是新近发现的与结直肠癌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在其他肿瘤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或生物分子可能参与了MACC1的表达调控以及MACC1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然而,目前对MACC1的表达调控机制和通路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MACC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癌血液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倩 《胃肠病学》2011,16(9):569-571
胃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早期诊断胃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因费用高、人群接受度较低而难以作为普查手段.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便于动态监测等优点,因此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胃癌血液肿瘤标记物,对实现高危预警、早期诊治、改善胃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液肿瘤标记物胃癌相关抗原MG7-Ag,M2-丙酮酸激酶(PK)、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CA72-4以及常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园园  郑青  汪铮 《胃肠病学》2009,14(11):684-687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CSCs)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C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迄今,已发现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内的多种消化系CSCs。本文就消化系CSC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叶光耀  俞旻皓  钟鸣 《胃肠病学》2013,18(3):159-162
背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亚基(CKS)家族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CKS2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高侵袭性行为和预后不良相关。目前关于CKS2与结直肠癌关系的文献报道较罕见。目的:研究CK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li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3例临床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CKS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CKS2mRNA和蛋白在结直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对CKS2mRNA在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趋势无明显影响。癌组织中的CKS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部位无关。结论:CKS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分子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fecal calprotectin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olorectal cancer. Furthermore, the changes in fecal calprotectin concentration from before to after surgery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In 155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colorectal cancer, two spot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same feces on two consecutive days. Results: Three ways of evaluating calprotectin excretion were compared, (1st spot 1st stool; maximum of 1st spot 1st stool and 2nd spot 1st stool; maximum of 1st spot 1st stool and 1st spot 2nd stool) and gave similar results with median fecal calprotectin values 47 mg/l, 52 mg/l and 54 mg/l, respectively. Median calprotectin concentra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different tumor stages, although the levels were slightly lower in Dukes stage A tumor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stages. Neither we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related to the localization, size or the histological grading of the carcinoma. As the currently used cut-off level for fecal calprotectin is 10 mg/l, 87% of all patients had elevated fecal calprotectin. Seventy-nin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had levels above 15 mg/l and 74% had levels above 20 mg/l (1st spot 1st stool). In patients who delivered fecal sample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calprotectin value fell significantly from a preoperative median value of 45 mg/l to 14 mg/l after the resection. Conclusion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have increased fecal concentration of calprotectin. One single fecal spot seems to be suffici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alprotectin level. Measurement of fecal calprotectin may possibly become of value as a marker for colorectal cancer, although calprotectin, similar to fecal occult blood (FOB) tests, is a non-specific test for colorectal pathology, also being elevated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its specificity is therefore needed.  相似文献   

18.
许琦 《胃肠病学》2011,16(1):45-47
近年,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新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发现和分离出肿瘤干细胞为证实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和干细胞相关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近期研究发现部分胃肠道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是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逃避常规抗肿瘤治疗的重要原因,为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特别是胃肠道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陈茉 《胃肠病学》2010,15(11):690-692
肿瘤干细胞假说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肿瘤,对消化系肿瘤干细胞进行全面地了解、鉴定和纯化可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其中充分认识消化系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是其基础,并可进一步证实肿瘤干细胞的存在以及选择有效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本文就消化系肿瘤干细胞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