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HD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如何提高透析质量越来越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ESRD患者需长期透析,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因此深入了解H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目的 通过对新增首次HD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HD患者相关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透析质量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五年2016—2020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62例新增首次HD患者的原发病资料,按照年份、性别、年龄、首次就诊原因、原发病、首次血管通路及长期血管通路选择、并发症、随访1年内患者死亡原因等因素探讨HD患者相关变化趋势。 结果 (1)新增首次HD患者共计662例,男女比例为1.38∶1。(2)新增首次HD患者中>40岁占90.03%,61~70岁患者占28.1%。(3)新增HD患者原发病前3位分别为糖尿病肾病(DKD)、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和高血压肾病(HN);21~40岁HD患者原发病以CGN为主;41~70岁HD患者原发病以DKD为主;≥71岁HD患者原发病以DKD、HN为主。(4)首次血管通路中,非隧道导管(NTC)占76.9%(509/662);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19.9%(132/662);入院后进一步选择AVF的患者占82.1%(256/312);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置管占9.0%(28/312)。(5)常见并发症为肾性贫血100.0%(662/662)、肾性高血压77.0%(510/662)、消化道症状66.2%(438/662)、代谢性酸中毒50.2%(332/662)、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43.2%(286/662)。(6)随访1年内96.8%(641/662)患者存活,放弃与死亡患者年度占比减少;选择肾移植及改行腹膜透析患者年度占比略有波动;心脑血管事件是随访1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 结论 本中心2016—2020年新增首次HD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KD、CGN及HN是ESRD主要发病原因,且DKD、HN发病年龄较CGN大,NTC仍是初次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消化道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是新增首次HD患者主要并发症。应加强患者的就医意识及对肾脏专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以期达到患者适时建立长期血管通路、适时透析治疗的目的。同时关注新增HD年龄偏高的男性D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玉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73-1274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尿毒症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随着HD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维持性HD的尿毒症患者与日俱增。如果能坚持合理的HD,不少患者能存活20年以上。但长期维持性HD会带给患者极大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压力,影响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HD患者的家庭护理意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有重要意义,是摆在我们医护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纵向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应用SF-36评定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纵向观察。方法38例PD患者和43例HD患者进行4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在随访开始时及结束时应用SF-36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PD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存活18例,死亡共11例,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3例,猝死2例,脑血管疾病3例,周围血管病1例,恶性肿瘤2例。肾移植存活3例,转入HD仍存活3例,失访3例。HD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存活28例,死亡共9例,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例,营养不良1例,猝死1例,死于肾移植术2例,恶性肿瘤1例,失访3例,肾移植后存活3例。PD组及HD组的躯体综合得分均较随访开始时有显著下降,两种透析方式之间,躯体得分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和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透析患者随透析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有显著下降,但透析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中毒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锦荣  赵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31-13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对2003。2008年在我科HP联合HD治疗的21例重度有机磷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护理、观察并有效预防“反跳”。结果经HP联合HD治疗的21例患者19例存活,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HP联合HD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有效降低了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所致营养不良与饮食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慢性肾衰(CRF)依靠血液透析(HD)长期存活己成为可能。而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相当常见,它不仅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与病人的生存率直接相关。本文着重介绍营养不良的原因及饮食健康指导的重要性.提出了饮食治疗原则是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能量及水溶件维生索,防止营养不良造成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原发病因明确的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因分布、治疗的转归、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MHD患者中死亡73例(27.24%),目前仍在我院行HD治疗者44例(16.42%);MHD患者的1年存活率为91.65%,3年存活率为77.77%,5年存活率为59.37%,中位生存时间7.503年;性别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开始HD治疗时年龄≥50岁,原发病因为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以及每周透析2次或少于2次的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结论本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ESRD的最常见原因,开始HD治疗时年龄≥50岁,原发病为高血压肾损害和糖尿病肾病者,以及透析不充分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红  郑育  金领微  周志宏 《浙江医学》2010,32(2):173-175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透析(HD)患者智能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长期行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HD组)和肾功能指标正常者(对照组)各59例,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进行智能状态的整体评定.并测定两组血液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HD组患者的MMSE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HD患者的智能状态与其年龄、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程度、合并症的数目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钠浓度、血钙浓度及Kt/v值呈正显著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则合并的疾病越多、血清血红蛋白水平越低、尿素氮水平越高、Kt/v水平越低,HD患者智能状态减退则越严重.结论 HD患者智能状态可能与其营养水平、合并症数目和尿素氮、Kl,v、血红蛋白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退出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14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46例退出PD治疗的原因。结果 46例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是死亡(58.7%),其次是转血液透析(HD)(28.3%)、肾移植(6.5%)、转院(4.4%)及失访(2.2%)。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死率为76.9%(20/26),糖尿病肾病患者为60.0%(6/10)。前两位的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血管事件(29.6%)和感染(腹腔感染29.6%,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25.9%),其次为脑血管事件(18.5%)、营养不良(11.1%)、消化道出血(3.7%)、肿瘤(3.7%)。转HD的主要原因包括PD相关感染(38.5%)和透析不充分(23.1%)。PD早期(1年内)转HD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败(堵管、漂管、渗液等,23.1%)及腹腔感染(23.1%)。结论目前PD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设施及应用技术日臻成熟,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亦使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F)患者得以接受HD治疗。HD早已从最初的急救手段,演变为ESRF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法,并能使ESRF患者达到长期存活。HD研究的重点也转变为提高ESRF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回归[1]。如何防治长期HD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是提高HD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慢性肾脏病(CKD)维持血液透析(HD)患者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方法 根据Rome Ⅲ诊断标准制作调查表,选取2016 年3 月该院行HD 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便秘的发生 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206 例HD 患者,193 例应答,应答率为93.7% ;便秘发生率为34.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D 充分性(Kt/V)、血清硫酸吲哚酚(IS)水平、每日蔬菜摄入量、进食蔬菜、水果 及运动习惯与HD 患者便秘相关。逐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IS 水平[O^R=1.051(95%CI :1.009, 1.095)] 和Kt/V[O^R=0.264(95%CI :0.074,0.945)] 是HD 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HD 患者 有较高的便秘发生率。IS 蓄积是HD 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Kt/V 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联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长期规律透析的45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15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emodialysis+Hemoperfutor,HD+HP)组15例;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组15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iPTH水平,计算其下降率和P值。结果3种治疗方式均可使iPTH降低,其中HDF组的下降率为58.5%,HD+HP组的下降率为49.2%,HD组的下降率为13.3%,HDF、HD+HF与HD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DF和HD+HP治疗能明显降低CRF患者的iPTH,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3种常用血液净化方式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6个月后患者残余肾功能( RRF)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组( 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 HD+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 HD+HP组)。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尿肌酐、尿素水平,通过公式计算RRF;比较透析前、后患者残余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激( 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LFHD组、HD+HDF组和HD+HP组患者R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3组患者RRF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其中LFHD组下降最显著,与HD+HDF组和HD+H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HDF组RRF与HD+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前β2-微球蛋白、PTH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 HD+HDF、HD +HP 组β2-微球蛋白、PTH 水平明显低于 LFHD 组(P 〈0.05);HD+HDF组与HD+H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过程中RRF均有下降,但HD+HDF组及HD+HP组RRF下降程度明显低于LHHD组,提示HD联合HDF治疗和HD联合HP治疗比单纯LFHD治疗能延缓患者RRF的减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联合共存疾病指数(index of coexistent disease, ICED)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间肾内科诊断并收治的HD患者206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透龄)、基础疾病情况、血透生存情况等资料,利用上述资料进行CCI、ICED评分。按临床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或保护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I、ICED对血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在206例患者中,存活132例,死亡74例,病死率35.9%。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男性、糖尿病肾病、CCI、ICED、心血管疾病、感染的比例均较高,但透龄低于存活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龄、CCI、ICED、感染、心血管疾病与血透患者死亡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9,95%CI: 1.003~1.076,P=0.035)、CCI(OR=1.257,95%CI: 1.021~1.546,P=0.031)、ICED(OR=2.463,95%CI: 1.443~4.202,P=0.001)、与血透患者死亡预后独立相关。年龄、CCI、ICED及三者合并后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依次为0.768(0.702~0.833)、0.809(0.748~0.870)、0.800(0.737~0.862)、0.851(0.797~0.905).以三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说明其预测生存结局的准确率大于任何单项指标,灵敏度为82.43%,特异度为80.30%。结论CCI联合ICED可以较好地评价血透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营养支持疗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透析方式.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HD患者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营养状态会逐年恶化,并发症和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营养不良是HD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障碍之一。对维持性HD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营养,纠正营养不良,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掌握保健知识。自愿采取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降低各种并发症。2002年8月~2004年2月我们针对病情不同的HD患者分别进行饮食指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鹏  张燕  孙志强  卢英豪  何玲  黄懿  熊杰  王季石 《重庆医学》2015,(32):4538-4540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不同的死亡原因,对影响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不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经典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 )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配合经动员的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辅以预防感染、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治疗,并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的患者,进行死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死亡患者中,11例疾病复发,15例严重感染(其中9例合并GV HD ,Ⅰ~Ⅱ度GV HD3例,Ⅲ~Ⅳ度GV HD者6例),2例造血功能衰竭,2例颅内出血,1例肺水肿,1例猝死,1例严重肠道GV HD ,1例疾病进展,1例溶血危象。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5.7%,移植后100 d至1年内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年病死率为16.2%,5年病死率为16.7%。结论感染、GV HD和疾病复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最常见死因。移植后1年内容易发生致命性的感染,且感染常常合并GVHD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近11年来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趋势,探讨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接受HD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死亡病因的构成及其演变特征。结果: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进行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计1482例,其中男845例,女637例,平均为51.6±16.5岁,青年(≤35岁)患者占19.8%,中年(36~59岁)患者占44.5%,老年(≥60岁)患者占35.7%,接受HD治疗患者的年龄有明显上升的趋势,2006年度HD患者平均年龄为54.4±17.2岁,显著高于1996~2000年接受HD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49.4±15.8岁(P〈0.05)。在导致长期HD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中,慢性肾炎所占比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糖尿病则有逐年上升趋势。接受HD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死亡共计116例,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仍然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感染,与10年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近10年来,接受HD治疗的患者人群年龄有迅速增长趋势,慢性肾炎导致的HD治疗患者人数有显著下降,而糖尿病导致的HD治疗患者则显著增加,导致长期HD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仍然是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癌(T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4例HD合并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HD合并TC占同期甲状腺疾患的10.21%(64/627),其中乳头状癌占71.86%(46/64),滤泡状癌占21.86%(14/64),16例合并双侧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达75%。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34例;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例;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16例。同时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息侧全颈部淋巴结清扫13例。随访6个月--8年。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局部复发2例再次手术后存活至今。其中1例死于肾癌,其余均健在,未发现有远处转移者。结论HD合并TC发病率高,以乳头状癌最常见,术前确诊困难。甲状腺功能八项、B超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确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手术,适宜的手术切除范围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术后常规^131I治疗和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导致中远期生存率下降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存活超过1年的221个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资料,选取包括受者术前变量、供者变量、术中变量和受者术后变量共27个可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21个受体中有28人在术后1年后死亡,主要死亡原因和相关死亡率为:感染、胆道并发症、HBV复发/再感染。保留在Cox回归方程内的协变量为:高龄、ABO血型、冷缺血时间、术后感染部位和胆道并发症。 结论: 良性终末期肝病的移植患者的中远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胆道并发症和HBV复发/再感染。影响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0y),ABO血型(血型不符),冷缺血时间(>12h),术后感染部位(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移植肝胆管弥漫性狭窄)。术前严格筛选高龄患者,选择ABO血型相同或相符的供者,缩短冷缺血时间,积极防治术后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3~4/10万.近代化(放)疗的进展可使60%的霍奇今氏病(HD)和近30%的非霍奇今氏恶性淋巴瘤(NHL)长期存活,但对复发或难治特别对中、高度恶性NHL的长期生存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因素探讨金洁萍(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袁戈(附属第二医院药械科)近年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的发现,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CR)率得到提高,但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不明显。为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长期存活是指从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达5年或5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