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双捷 《铁道医学》2001,29(3):203-205
关于心脏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较多,其机制尚不清楚,但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参与已被肯定。以往认为,心脏缺血预适应是细胞膜上钾通道开放诱导所产生,但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是线粒体内膜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作用。我们就缺血预适应目前研究现状、mitoKATP开放产生缺血预适应的证据、可能机制及mitoKATP的调节进行综述,以期找到理想的mitoKATP开放剂,通过药理干预达到类似缺血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现已10余年,因其特异开放剂和抑制剂的发现,使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抗心肌肥大和抗凋亡等心肌保护方面,尤其是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日益突出,但其相关的信号通道及调控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双捷  许德义 《现代医学》2001,29(3):203-205
关于心脏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较多,其机制尚不清楚,但ATP敏感性钾通道(K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心肌预适应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6年Murry等[1 ] 提出心肌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 ,PC)概念以来 ,已有许多研究对心肌预适应的保护机制进行了探讨。目前认为 ,预适应的机制是 :心肌在预先受某种刺激(如缺血、快速起搏、热休克和药物等 )后 ,激活并释放腺苷、内皮素、缓激肽、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等内源性触发因子及介子 ,再分别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 ,通过跨膜信号转导 ,将信号传入细胞内 ,激活蛋白激酶C(PKC)及其他信号转导途径 ,最终激活终末效应子 (如ATP敏感性钾通道、热休克蛋白等 )而产生细胞保护。其中ATP敏感性钾通道 (KATP)是最重要的心肌预适应…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发现已10余年,因其特异开放剂和抑制剂的发现,使研究不断深入,其在抗心肌肥大和抗凋亡等心肌保护方面,尤其是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日益突出,但其相关的信号通道及调控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性细胞死亡形式。细胞凋亡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抑制再灌注时诱发的细胞凋亡,即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钾通道是将细胞代谢和细胞电活动偶联起来调节细胞功能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心肌细胞存在2种不同分布的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它们在缺血缺氧预处理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参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的主要是线粒体KATP通道。线粒体KATP通道作用机制与ATP、Ca^2 、氧自由基(ROS)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缺血期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是否参与左卡尼汀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卡尼汀治疗组(L-CN组),格列本脲+左卡尼汀治疗组(Gli+L-CN组),每组10只。I/R组,心肌缺血(myocardio ischemia MI)后5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滴速0.5mL/min;L-CN组,MI后5min给予左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Gli+L-CN组,MI后5min给予左旋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同时加入10μmol/L的格列本脲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各组于再灌注末分别抽取动脉血3mL,用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cTnI,用比色法测定血清CK和LDH活性。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0%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光镜下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结果与I/R组比较,L-CN组的cTnI,LDH,CK均下降(P0.05);与L-CN组比较,Gli+L-CN组的cTnI,LDH,CK均升高(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在完整大鼠模型中,心肌缺血预适应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是否由KATP通道介导。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PC组、优降糖十IPC组和优降糖组。所有动物均接受30min缺血/2h再灌注。预适应方案由3次5min缺血/5min再灌注组成。梗塞大小由硝基四唑氮蓝染色判定,并以坏死区占危险区的百分率表示。结果IPC几乎完全抑制了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这种保护作用不能被KATP通道阻滞剂优降糖所阻断。IPC也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塞范围,且这种作用能被优降糖完全取消。结论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是由KATP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李清  王国林 《医学综述》2012,(24):4144-414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理基础。寻找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心肌保护措施,如心脏停搏液、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等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心肌保护策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心肌保护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探索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A组 :即对照组 ,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1ml/kg ,持续 3min ;B组 :静脉输注较低剂量肾上腺素 2 μg/kg ,持续 3min ;C组 :静脉输注较高剂量肾上腺素 2 0 μg/kg ,持续 3min。大鼠心脏稳定后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在Langendorff灌流模型下缺血 40min、再灌注 90min。 结果 B组缺血后心脏功能恢复良好 ,左心室压差为 ( 82 .96± 5 .60 )mmHg ,左室舒张末压为 ( 4.95± 0 .96)mmHg ,A组心脏功能恢复较差 ,左心室压差为 ( 70 .16± 5 .0 7)mmHg ,左室舒张末压为 ( 6.60± 1.0 4)mmHg ,B组较A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B组灌注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值较低 ,B组梗死面积为 ( 2 8.70± 3 .41) % ,较A组的 ( 3 7.90± 6.2 9) %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肾上腺素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在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缺血后处理+5-羟葵酸组(I-postC+5-HD)。采用结扎左冠前降支30 min/复灌60 min的方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并比较各组动物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复灌60 min时LVSP和LVEDP值、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测定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结果在复灌60 min时,与I/R组相比,I-postC组LVSP明显升高(P<0.05);LVEDP明显降低(P<0.05);血浆CK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比较I/R组和I-postC+5-HD组LVSP、LVEDP、血浆CK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梗死面积也未见差异。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模拟缺血预适应引起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变化的影响,试图揭示其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兔左心室细胞,按先后顺序,用正常Tyrode液和模拟缺血液以及模拟缺血液加丹参(750 mg.L-1)灌流,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不同条件下动作电位和IK(ATP)前后变化。结果:①模拟缺血液灌流后动作电位时程(APD)复极化的50%(APD50)和90%(APD90)分别缩短(与正常组相比P<0.05,n=12);模拟缺血液加丹参灌流,APD50和APD90缩短更加明显,分别缩短了80.46%和71.87%(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拟缺血液组相比P<0.05,n=1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值无明显改变;②经模拟缺血液灌流,引起IK(ATP)通道的开放,膜电流显示外向性直线形,发生率为58.33%(7/12,P<0.05)。模拟缺血液加丹参,更容易引起IK(ATP)开放,膜电流曲线完全成为直线,诱发率为91.67%(11/12,与正常组和模拟缺血液组相比P<0.05);③Glibenclimide能使这种外向性直线形膜电流恢复为“N”形,证明这种膜电流为IK(ATP);经丹参作用后,改用正常Tyrode液冲洗,心肌细胞上结合的丹参可以被洗脱以及从模拟缺血液中得到恢复。结论:丹参能产生类似心肌缺预适应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祥  李娟  方才 《安徽医学》2011,32(7):895-898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右肝癌切除术患者40例,ASA I或II级,术中经第一肝门阻断,血流阻断时间10~30 min。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S组麻醉诱导后吸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醚,30 min后洗脱15 min;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于麻醉诱导前、肝门阻断即刻、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1 h、6 h、24 h测两组血清中ALT、AST、LDH、TNF-α、IL-1的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 h、6 h、24 h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与C组比较,S组于肝门开放即刻、缺血/再灌注后相应各时点血清ALT、AST、LDH、TNF-α、IL-1浓度均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延迟相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延迟相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预处理延迟相组(M组),每组10只。C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M组静注吗啡1.0 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各组分别于阻断前20 min(T1)、阻断后20 min(T2)、阻断后40 min(T3)、再灌注1 h(T4)、再灌注2 h(T5)五个时点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中白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再灌注结束后用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法测心梗面积。结果与C组比,I/R组与M组IL-10和TNF-α含量均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I/R组比,M组IL-10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吗啡预处理延迟相可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ATP 敏感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因其通道活性受ATP/ADP 的影响而得名。KATP 是一种耦联细胞电活动和细胞代谢的特殊通道,通道功能在正常状态下,对于维持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KATP 广泛存在于胰岛细胞、心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和神经细胞等组织中。近几年的研究发现KATP 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该文对ATP 敏感钾通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LPC)对兔离体灌注心脏生化及电生理的影响。方法:用离体兔心脏灌注模型观察:(1)缺血及再灌注对兔心肌的损伤作用,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心内外膜MAP的变化;(2)IPC对上述各种变化的影响;(3)优降糖对缺衄再灌及预适应的影响,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缺血及再灌注可产生明显的心肌损伤,心肌酶的漏出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内外膜的MAPD90缩短幅度分别达到52.7%和59.1%,但在缺血15分钟后心内外膜之间的离散度增大;(2)2次5分钟间断缺血和再灌注,能产生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缺血致APD缩短速度加快,心内外膜离散度减小;(3)优降糖能阻断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对APD的变化无明疆影响。结论:(1)IPC对兔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2)KATP是预适应保护的重要环节;(3)IPC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不依赖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潘国焰 《医学综述》2013,19(8):1368-1372
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治疗一方面恢复了心肌的血供,另一方面可能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以来是心血管医疗工作者的焦点问题。在保证再灌注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再灌注损伤,国内外研究者们历经了艰辛的探索,相继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药物预适应-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肌药物后适应的概念。该文就当今这一研究新热点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和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