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胸部CT扫描的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在一单独机构中接受术前胸部CT检查的1703例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发现266例病人(15.6%)有异常的CT表现包括:在肝或肺可疑的转移或不确定的结节,在这当中,26例病人(占所有病例的1.5%、占异常CT表现病例的1.5%)确实有转移,包括17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6例肝肺转移.相应地,Ⅰ期病人群发现确实转移的有1例(0.2%),Ⅱ期病人群有0例(0%),Ⅲ期病人中有24例(6%),胸部CT检查对肺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肯定的预测价值分别是:100,89.1和11.3%,相应的对肝转移瘤分别是:100,97.6和18.4%.所有确定的肺转移瘤肺损害的表现形式均是小结节,最大径0.2~1.5cm不等,在胸部平片上可能不易被发现.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早期乳癌病人行常规术前胸部平扫CT检查对发现无症状肝肺转移瘤的价值是有限的,尽管如此,这种检查方法仍有6%的可能将疾病分期升级(Ⅲ期到Ⅳ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肝肿瘤患者的术中超声、术前超声、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中超声可精确定位小病灶,提高诊断率;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指导肝切除手术;辅助穿刺活检,局部治疗等,均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2)本组术前超声定位准确率87%(40/46),术中超声定位准确率100%(46/46),明显高于术前超声(P〈0.01);术中超声对结节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小于2.0cm的结节检出率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3)本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36例,肝腺瘤2例,肝转移性腺癌4例。炎性假瘤2例,其他2例,其中定位后发现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密切3例,发现子瘤3例。结论术中超声方便快捷,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洪 《现代保健》2011,(2):128-12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76例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行”F—FDGPET/CT显像和胸部诊断CT扫描,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及全身器官,并将18F—FDG PET/CT和胸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F—FDG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53.1%,准确性为85.3%;而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检查为62.1%,特异性为29.8%,准确性为55.6%。在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18F—FDG PET/CT的灵敏度(99.8%)高于胸部诊断CT的灵敏度(53.1%)。而在对肺部转移灶检测上胸部CT的灵敏度(989%)高于18F—FDG PET/CT(42.9%)。结论18F—FDG PET/CT在对乳房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诊断复发的发现和判断上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胸部CT在发现肺部转移灶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共88枚甲状腺癌的CT资料。结果70例共76枚(86.4%)瘤体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不同程度强化;10例10枚(11.4%)瘤体术前未见显示;2例2枚(2.2%)瘤体仅见点状钙化。88枚瘤体中,65枚(73.9%)瘤体出现甲状腺边缘中断征,55枚(62.5%)瘤体的轮廓增强后较平扫模糊,范围缩小,54枚(61.4%)瘤体不规则形,23枚(26.1%)瘤体钙化,4枚(4.5%)瘤体囊变,囊变瘤体增强后均见强化的壁结节。16例(19.5%)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周围结构浸润5例(6.1%),肺部转移2例(2.4%)。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24例大肠癌病人术前骨髓中微转移、CEA水平、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术前骨髓癌细胞微转移阳性与阴性肝转移的发生率分别是69.6%(32/46)和7.7%(6/78)、外周血CEA升高与正常者肝转移发生率分另066.7%(26/39)和14.1%(12/85)、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2.7%(30/57)和11,9%(8/67),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髓微转移是影响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肝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肺内转移瘤的CT影像诊断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其术前及(或)术后的肺部CT表现,术后回访时间≥12个月,观察肺内结节影的CT图像特点及肺外转移灶.结果:原位癌3例发现肺内转移瘤1例;早期浸润癌4例未发现肺内转移瘤;浸润癌60例发现肺内转移瘤12例,结节影数目≥2个者多见;明确诊断乳腺癌后发现肺内转移的时间为0~72个月(平均48个月).12例肺内转移瘤的浸润癌患者肺外转移与肺内结节影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易发生肺内转移,且肺内转移瘤常为多发,有肺外转移者提示肺内结节为转移瘤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昊  毕俊英 《现代保健》2009,(26):137-138
目的探讨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17~73岁,平均53.5岁,40岁以上的占92.3%。58例中4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2例为临床证实。结果58例中幕上48例、幕下10例,幕上与幕下比为4.8:1。不典型脑转移瘤可分为三型:结节型31例(31/58);环型18例(18/58);结环混合型9例(8/58);灶周水肿;单发转移瘤一般较多发者大。结论单发不典型脑转移瘤CT诊断有一定特点,经仔细分析,大部分可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岑家定 《现代保健》2013,(10):77-7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直肠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螺旋CT直肠癌术前表现,对比SCT的TNM分期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T分期符合率为81.25%;N分期符合率为87.5%;远期转移SCT观察中,有1例未显示患者肝右叶约6mm小低密度灶,且边界清楚,未见明显强化,为术前漏诊,随诊中确定为肝转移瘤。结论:直肠癌术前通过螺旋CT诊断可获得内窥镜难以获得的临床资料,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螺旋CT在不典型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0例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其影像资料,并和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瘤及矽肺等比较分析。结果本文所选取T40例患者中胸部出现位置和钙化状况:一侧肺门及纵隔患者有24例(60.0%)、纵隔处患者14例(35.0%);纵隔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中纵隔28例(75.7%)、前及中纵隔4例(10.5%);CT强化主要有均匀强化者26例(65.0%)、不均匀强化者6例(15.0%);CT强化程度主要有明显强化者241例(60.0%)、中度强化者10例(25.O%)。结论不典型结节病在诊断中其肿大淋巴结位置、CT扫描强化方式、程度均具有明显体征性,大部分多数出现在一侧肺门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有显著均匀强化现象,聚集为团状,但是界线较为清楚,未出现融合状态,伴斑点状钙化样或囊变态。  相似文献   

10.
龙铁军 《现代保健》2011,(17):100-101
目的研究讨论CT在支气管源性肺囊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6月~2009年4月期间16例术前均进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平扫+增强)的肺囊肿病例,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6例肺囊肿中,X线视次误诊7侧,误诊率43.75%;而CT榆查可了解囊肿内成分,误诊2侧,误诊率明显低于X线组,为12.5%。结论支气管源性肺囊肿的诊断中cT确诊率明显商于胸片确诊率,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卵黄囊瘤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卵黄囊瘤CT和MRI表现和诊断。结果(1)本组5例中:肿瘤位于睾丸2例、卵巢1例,腹膜后1例,骶尾部1例;囊实性者4例,实质为主者1例。在5个原发病灶内都有坏死灶,其中4例有出血,1例有钙化。(2)在cT和MRI表现上,卵黄囊瘤的主要特征:肿瘤比较大,有完整的包膜,肿瘤通常为囊实性,囊性部分呈大小不一之分房改变,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及分隔轻至中度强化。(3)转移途径多为血行转移。血清AFP升高有重要参考意义。结论卵黄囊瘤缺乏特征性表现,定性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根据其在cT和MRI上的主要特征和结合血清AFP的检查,术前可以对其作出可能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部薄层CT检查对有癌症家族史体检人员早期肺部肿瘤的筛查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治疗的72例有癌症家族史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胸部薄层CT检查、胸部X射线检查,以病理组织和穿刺病理组织为金标准,分析胸部薄层CT检查效果。结果:胸部薄层CT检查共计检出17例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检出率为23.61%,检出肺癌13例,肺癌检出率18.06%,常规胸部X射线检查共计检出4例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检出率为5.56%,检出肺癌1例,肺癌检出率1.39%,胸部薄层CT检查肺部结节、肺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射线(P值均<0.05);同时,在肺结节分型与定性中,胸部薄层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射线(P值均<0.05);通过对不同大小的肺部结节诊断显示,在5mm以内的肺部结节诊断中,胸部薄层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胸部X射线(P值均<0.05)。结论:胸部薄层CT检查能够较为准确地筛查有癌症家族史体检人员早期肺部肿瘤,筛查效果显著优于胸部X射线检查。  相似文献   

13.
肺转移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肺转移瘤的诊治水平,报告手术治疗肺转移瘤24例,原发肿瘤为癌者18例(75%),肉瘤者6例(25%);单发病灶17例(70.8%),双发5例(20.8%),多发2例(8.4%)。无手术死亡,术后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5%(18/24)、41.7%(10/24)和33.3%(8/24)。五年生存率与有无症状,肺门或纵膈淋巴结是否受累,单发、多发,肿瘤大小及原发肿瘤手术至肺转移的间隔时间有关。主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定期行胸部X线检查,三年内尤为重要,对本病实行以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强调术中对肺组织进行全面检查,注意肺门、纵膈淋巴结的探查,可疑者予以清扫,对双侧病灶主张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肺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分别为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5例合并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球环形钙化、薄壁空洞发生率高(P〈0.05);妇陛假瘤病灶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反应此例高(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cT能够较好显示肺孤立性结节特点,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门胆管癌4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52.6±24.4岁。对该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癌症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结果:原发性胆管癌、肝部肿瘤转移以及肝血管肿瘤的平扫中发现去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胆管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增强扫描可以对于占位性病变的一些特征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且得到一定的与病理学符合的特征,这样对于手术时间的选择就有了更加好的把握,并且对于手术的选择也能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总而言之,该CT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价的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6.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CT误诊为肺癌的 70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 ,其中结核瘤误诊排第一位 ,错构瘤排第二位 ,以不规则大结节型孤立肺结节最易误诊 ,通过本文分析以提高良性孤立肺结节的CT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 3例 ,女 2 7例 ,年龄 3 1~ 75岁。首发症状 :痰中有血 2 1例 ,咳嗽、乏力 2 5例 ,胸痛 1 3例 ,查体发现 1 1例。本组病例均做胸部CT增强扫描 ,CT机为GE -Hispeed螺旋CT。 4 4例经手术证实 ,2 6例经皮肺穿刺证实 ,误诊结果 :结核瘤 3 7例 ,错构瘤 1 9例 ,炎性假…  相似文献   

17.
双肺多发转移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8岁。咳嗽1月,无高血压史,无病理体征。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呈转移瘤形态。头颅、腹部CT和ECT骨扫描均无阳性发现。两次肺结节穿刺活检未能明确诊断。治疗:行胸腔镜左肺结节活检术。术中见病灶分布于肺的浅表部位,呈黄色,实质性。冰冻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不能确定。行左肺多发结节摘除。术后病理诊断左肺多发性副神经节瘤。术后2周再次行右肺多发结节摘除。两次手术共摘除大小肿瘤16个,直径5—20mm。右肺结节病理报告同为副神经节瘤。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经MIBG-I^131。检查发现第一腰椎两旁各有一直径1cm的放射性浓聚区,提示为原发病灶所在。给予MIBG-I^131。同位素治疗,3个月后原放射性浓聚区缩小成0.5cm大小。随访10个月情况良好,无新的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原发性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予^18F-FDG 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进行影像学诊断,并与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PE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7.1%(27/31),原发病灶的大小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4例假阴性原发病灶直径均〈1cm(T1期)。(2)18例术后证实有胃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 PET检出12例,而CT只检出8例,灵敏度分别为66.7%和44.4%。(3)31例患者中PET检出8例有肝脏、肺、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PET的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FDG PET对于胃癌是一种较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贫血。术前诊断率10.8%。良性13例,交界性8例,恶性25例(其中肿瘤直径≥5cm的占20例,肿瘤直径〈5cm的5例。)术中未见淋巴结转移。CD117、CD34为主要诊断依据。随访6~48月,良性和交界性的患者无复发,恶性患者中2例胃恶性间质瘤死于肝转移,1例结肠恶性间质瘤死于局部复发、腹腔转移。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内镜和CT是临床检查的主要方法,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切除范围决定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结果和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合并肝、肺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20%左右的患者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肝转移,如不进行治疗,发现肝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左右。大约8%~10%的患者在原发肿瘤根治术后出现肺转移。2%~4%的转移瘤仅限于肺而无其他部位转移,其中只有一半患者适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