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诊断胶质瘤中的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胶质瘤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1.5TMR磁共振成像系统,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DWI扫描与增强扫描。结果采取病例中,50例胶质瘤,10例脑脓肿,8例脑转移瘤;36例脑胶质瘤患者均为低信号,10例脑脓肿均为高信号,8例脑转移瘤为均匀高信号。脑脓肿与脑胶质瘤的坏死区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转移瘤与脑脓肿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诊断价值高,但对于脑转移瘤与脑脓肿的判断还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张崇杰  张辉 《现代保健》2010,(15):132-13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BPH患者71例,前列腺癌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测量癌肿区的ADC值及BPH的平均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的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均匀,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值(78±16)×10-5mm2/s,BPH组的平均ADC值为(146±44)×10-5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检查在前列腺相关疾病诊断中有特征性表现,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技术对“健康人群”肿瘤普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56例无明确肿瘤病史,做磁共振常规部位检查的病人,在常规部位检查同时加扫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结果发现35例42个病灶,D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每个病灶ADC值均与正常区域比较明显降低,降低幅度〉50%。上述病灶均经临床证实为恶性病变或转移瘤。结论磁共振全身类PET技术可以发现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具有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简便快捷的优势,适合于“健康人群”肿瘤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高信号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经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随访的颅内感染病例10例。在常规MRI基础上.加单次激发(SE—EPI)扩散加权序列(DWI),层厚、间距与常规扫描一致;在病灶区、对应正常区域分别进行ADC值测量。结果:10例感染病灶中8例DWI高信号,ADC值下降;2例病程较长,DWI呈等或低信号时,ADC值上升。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颅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3):282-283
目的评价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溶骨性转移瘤和良性骨质疏松性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对37例X射线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骨质疏松性和转移瘤性骨折的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椎体溶骨性转移瘤致压缩骨折的DWI呈高信号有24例。溶骨性转移瘤骨折的ADC值为(1.261±0.2)×10~(-3)mm~2/s,显著高于良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0.593±0.457)×10~(-3) mm~2/s(P=0.001)。结论磁共振的DWI能够可靠地区分椎体溶骨性转移瘤骨折与良性骨质疏松性骨折,ADC值亦是一个有较大鉴别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脑胶质瘤病人的术前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根据WHO2007标准,将脑肿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13例)和高级别胶质瘤组(24例),比较ITSS分级、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TSS分级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15, P<0.001), ADC值与病理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04, P<0.001),不同级别脑胶质瘤ITSS分级与ADC值呈显著负相关(r=-0.612, P<0.001)。ADC值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ITSS分级。结论ITSS分级、ADC值与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联合应用ITSS和ADC值可以显著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肿瘤肠周淋巴结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体部相控阵线圈对43例直肠癌、2例淋巴瘤行常规MRI及DWI扫描.选取≥5mm同时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的淋巴结测量ADC值.与病理学对照其性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直肠癌TNM分期标准,采用双盲法对直肠癌常规MRI及常规MRI+DWI2种检查方法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病例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淋巴瘤病例淋巴结的ADC值低于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及常规MRI+DWI对术前N分期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快速发现可疑、异常淋巴结,在淋巴结性质的判定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塞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的MRI、DWI和ADC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24例,亚急性期41例。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均表现为低信号。DWI和ADC图较常规MRI序列显示梗死灶有明显优势。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能对急性脑梗塞死作出诊断,尤其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艳  罗媛  冯亚琴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212-121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HCI)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脑梗死的20例患者使用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DWI诊断HCI16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8例符合脑梗死诊断,12例不符合,最终临床诊断为HCI16例。HCI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明显。结论DWI有助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HCI者,应加作DWI检查,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可有效消除伪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T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其中35例为子宫内膜癌,11例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检查(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LAVA序列)的基础上均行弥散加权平面回波序列(DWI-EPI),弥散敏感因子(b值)为0、600s/mm2。T2WI,LAVA序列观察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病变表现,对子宫颈有无侵犯及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的信号强度,在确定病灶的位置区域比较DWI的信号特点,测定子宫内膜癌及良性病变的ADC值,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32例显示为高信号影(91.4%),3例病灶显示不清;子宫内膜癌宫颈浸润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均呈高信号影。11例良性病变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内膜增生2例,DWI序列7例呈等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影。在DWI、LAVA、DWI结合T2WI序列上判断肿瘤对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性分别为62.9%(22/35)、74.3%(26/35)、82.9%(29/35)。子宫内膜癌的ADC平均值为1.02±0.23×10-3mm2/s,低于良性子宫内膜组1.49±0.2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子宫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价值。DWI结合常规MR序列检查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提供较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ADC值与核医学99Tcm-DTPA肾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同时行3.0T MRI DWI和99Tcm-DTPA肾显像,DWI扫描采用b值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并测量肾皮质ADC值。根据GFR测量值将60个肾分为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和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比较3组ADC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及ADC值同GFR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受损组ADC值分别为(3.54±0.16)、(3.45±0.11)、(3.21±0.10),各组肾脏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轻、中度受损组与重度受损组间比较,肾脏ADC值多b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并且ADC值同GFR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23)。结论 3.0T MR多b值ADC值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DWI技术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34例,前列腺增生26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DCE-MRI检查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病灶区在DCE-MRI扫描的早期强化,定量参数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337±0.029)/min,0.208±0.078,(0.701±0.052)/min;26例前列腺增生及8例正常前列腺的Ktrans、Ve和Kep值分别为:(0.263±0.041)/min,(0.171±0.034),(0.651±0.033)/min;(0.213±0.052)/min,(0.161±0.066),(0.634±0.054)/min,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34例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图上明显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01.86±23.15)×10-5mm2/s,2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ADC值为(165.34±56.23)×10-5mm2/s,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正常腺体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T DCE-MRI及DWI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病变中各自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WI在肺部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的病例均应用DWI和CT扫描,在DWI和ADC图上测量实性区、内部的坏死区以及病变周围的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区域的信号强度和ADC值,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CT和MR鉴别肿瘤与不张、坏死能力的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癌与良性病变实性区信号强度和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36和5.679,P<0.05)。肺癌中坏死区与实性区平均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4.40,P<0.05);22例中心型肺癌实性区和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区平均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4.76,P<0.05)。MR显示病变内坏死和区分肿瘤与肺不张优于CT(P<0.05)。结论 DWI成像判断肿瘤内坏死和周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准确,帮助确定穿刺活检靶点,提高活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眼眶肿瘤的患者(病理证实:28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序列扫描。观察DWI图像特征,并测量ADC值。对良性、恶性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DWI图像显示与大部分良性肿瘤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呈高信号。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4±0.25)×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76±0.14)×10-3mm2/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35,P=0.000<0.01)。结论:DWI为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PCa)骨转移患者DWI和ADC图表现,分别测量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同位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30例PCa骨转移患者MRI共检出骨盆转移灶57个,PCa癌灶和骨转移灶在DWI上呈高信号影。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的ADC值分别为(0.930±0.091)×10^-3 mm2/s、(0.926±0.110)×10^-3 mm^2/s和(0.218±0.098)×10^-3 mm^2/s。PCa骨转移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骨(t=3.081,P〈0.05),但与PCa癌灶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9,P〉0.05)。结论:DWI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徐萍  黎规典  潘希敏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25-1326,1329
目的 总结分析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DWI图像、ADC值特点.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9例肝血管瘤患者行DWI(b=0、400、800 s/mm2)并分析DWI图像特点;拟合出ADC图,选取感兴趣区(ROI),测出ADC值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HCH于各b值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ADC值为(b值差800 s/mm2) (2.49±0.43)×10-3mm2/s,高于正常肝组织,并随b值增加其ADC值下降.ROC曲线图示当ADC值≥1.26×10-3 mm2/s时,诊断HCH的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6.0%(b值差为800 s/mm2).结论 HCH的DWI及ADC值具有一定特征性,高于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