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治疗前测定47例单纯性肠梗阻和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对照130例健康成年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经手术证实的9例肠坏死者与6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结果单纯件肠梗阻的血清C-反应蛋白值明显低于绞窄性肠梗阻(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者(P〈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治疗与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采取治疗前,对6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其中47例患者为单纯性肠梗阻,15例患者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收集120例健康成年人的C-反应蛋白的测定值与其进行对照,另外,对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患者和未发生肠坏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值。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P<0.01),在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已发生肠坏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值高于未发生肠坏死患者(P<0.01)。结论测定肠梗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发生绞窄以及坏死,进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对临床上的治疗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对小儿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对照组(P<0.01),而单纯性肠梗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对早期诊断肠绞窄有重要意义,可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而血清磷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肠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小儿不同程度肠梗阻与血清磷脂酶A2浓度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动力性肠梗阻组(P〈0.01)。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中,肠坏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肠缺血组(P〈0.01)。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与动力性肠梗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磷脂酶A2对临床上早期判断是否出现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可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绞窄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较为常见,急性肠坏死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严重阶段,目前仍是腹部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笔者对我院1979—1999年间经手术证实的98例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早期治疗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70例,女性28例。20岁以下患者15例,20~50岁患者32例,50岁以上患者51例。其中病因为肠粘连  相似文献   

6.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可高达45%~30%,我们自1995年8月至1997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53例,其中单纯性肠梗阻28例,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25例(其中肠坏死8例),在治疗前均测定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其结果:本组病例中血清磷升高者14例,其中以8例肠坏死为显著,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升高也以绞窄性肠梗阻为明显,其中又以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者和8例肠坏死者为著,因此,我们认为: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4月收治28例粘连性绞窄型肠梗阻均手术治疗。结果28例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天,并发盆腔感染2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3例,均为肠坏死穿孔病例。结论绞窄型肠梗阻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对15例绞窄性肠梗阻进行诊治分析,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5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治愈14例,治愈率93.33%。结论临床上一旦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时机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约占肠梗阻总数的30—63%。手术时机选择取决于肠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如何既解除梗阻,又避免肠绞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23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绞窄性疝引起绞窄性肠梗阻和肠坏死行一期高位结扎术加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三十二例绞窄性疝引起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和肠坏死,术中使用抗生素,行一期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随访1—10年远期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对绞窄性斜疝病例术中、术后正确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同时行一期疝修补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不同程度肠梗阻与血清磷脂酶A2浓度间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动力性肠梗阻组(P<0.01)。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中,肠坏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肠缺血组(P<0.01)。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与动力性肠梗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磷脂酶A2对临床上早期判断是否出现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可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绞窄性肠梗阻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2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人中,体温升高32例、白细胞升高35例、腹膜刺激征23例、休克7例,有以上2项或2项以上症状者,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性达84%. [结论]认真观察病情、及时报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10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坚  杨文锦 《现代医院》2012,12(4):58-59
目的探讨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7例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治愈105例,2例伴有休克,就诊时间超过3天且年龄超过70岁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结论对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临床要多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对整体病情做出综合判断,做出是否存在肠绞窄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中注意预防粘连的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139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5年 1月至 1999年12月诊治的 139例绞窄性肠梗阻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者仅有 5 8例 (41.7% ) ,且大多数为肠坏死 ;其余 81例 (5 8.3% )则分别以单纯性肠梗阻或其他急腹症行剖腹探查而确诊。本组均行手术治疗 ,治愈 10 6例 ;死亡 33例 ,死亡率为 2 3.7%。其主要死亡原因是感染性休克、MOF、ARDS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 ,应根据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 ,严密观察其动态变化 ,综合分析判断 ,把握手术时机 ,预防肠坏死的发生。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术后ICU监护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芳  何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18-119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症状缓解时间、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率、自主肛门排气率、腹部平片液气平面缓解率)、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减轻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压力,具有治愈率高、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SS-TSE-T2WI)序列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019-06-01-2022-07-31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MR资料50例,其中绞窄组18例,非绞窄组32例;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应用8通道腹部线圈采集信号,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T2WI,对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梗阻段肠壁及肠腔积液T2WI表现进行影像学分析,判断SS-TSE-T2WI成像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 18例绞窄组患者磁共振SS-TSE-T2WI成像均显示梗阻段肠壁水肿高信号、黏膜面环形低信号,称之为“黑靶环征”,对绞窄性肠梗阻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0%);另有8例梗阻肠腔内积液呈T2WI均匀低信号或低信号液液平面,称之为“黑积液征”,绞窄组肠梗阻的“黑积液征”(8/18,44.44%)的发生率远高于非绞窄组(2/3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2,P=0.004,对绞窄的诊断具...  相似文献   

17.
2000年至今,我院收治245例肠梗阻病人,其中12例绞窄性肠梗阻均由粘连性肠梗阻或肠扭转引起,病例统计中未将腹股沟疝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统计在内,现将12例绞窄性肠梗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梗阻3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梗阻的病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绞窄性肠梗阻必须及时手术,单纯性肠梗阻可采用中西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本文对我院20年来346例不同类型的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1985~2005年共收治各种类型的急性肠梗阻346例。其中:男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63例,总结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并存的其他疾病,经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在围手术期死亡,病死率4.76%,手术后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5例,手术治愈60例,治愈率95.24%.结论 外科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有效方式是手术治疗,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重视老年人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潘秀 《中国医师杂志》2002,4(3):239-240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的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绞窄性肠梗阻 32例 ,单纯性肠梗阻 116例。对比临床物理学诊断 :实验室检查WBC升高、X线检查和腹部超声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探讨。比较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 超声检测的敏感性为 81 3% ,特异性 89 7% ,符合率为 89 2 % ;X线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2 5 0 %和 94 8% ;物理检查符合率为 75 7% ,WBC大于 10× 10 9/L的符合率为 79 7%。结论 腹部超声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