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门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脑心清片每次1.64 g,每天3次,28 d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08%,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比可知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 g口服,每天3次.治疗后第14天观察患者头晕、失眠、头重症状改善情况,做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头晕、失眠、头重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每次4 g,每日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银杏叶片,口服,每次19.2 m g,每日3次。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弥漫性的供血不足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患。如果不进行积极地防治将有可能发展为脑梗死、缺血性痴呆。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扩张脑血管,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大脑微循环,增加大脑供血供氧,缓解各种不适症状。本组患者是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所5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69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VA)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69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9%,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的MoVA及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认知功能优于治疗前。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76例失眠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末的情况,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总有效率分别为63.15%和53.95%,治疗8周后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85.53%。结论:多数患者服药8周后失眠及认知功能障碍均有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对慢性脑供血不足(SSSI)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全面收集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比较治疗SSSI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简要分析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在治疗脑供血不足眩晕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脑供血不足眩晕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等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疾病时,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杜宇平 《海峡药学》2014,(12):196-198
目的: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作为常规组,另60例患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0%,远好于常规组的76.67%,P<0.05;而血流变化发现两组患者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远大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见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血流改善程度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5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活血清脑颗粒连续2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测其颅内动脉各参数。结果治疗后颅内动脉内径增大,平均血流速度增高,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降低。结论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及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观察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梗死后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水平,治疗前后头痛评分、头晕程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MARAA、MARAD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MARAA、MARAD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1.3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52±1.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晕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89,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头痛、头晕患者的治疗,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低头痛头晕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典型偏头痛患者经颅磁刺激 (MEP)和脑血流成像 (SPEC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各15例典型偏头痛患者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和安慰剂 ,共2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做MEP ,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 ;养血清脑颗粒组中的5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做SPECT。结果 :治疗前MEP的刺激阈值低于治疗后 ,且皮层至小指展肌传导时间 (CMCT)较治疗后长 ,而安慰剂组无改变 ;5例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 ,治疗后其灌注缺损显著改善。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典型偏头痛 ,控制其发作  相似文献   

14.
杨军  董为伟 《中国药房》2002,13(12):741-742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典型偏头痛患者经颅磁刺激 (MEP)和脑血流成像(SPEC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各15例典型偏头痛患者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和安慰剂 ,共20天。分别于治疗前、后做MEP ,并与1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 ;养血清脑颗粒组中的5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做SPECT。结果 :治疗前MEP的刺激阈值低于治疗后 ,且皮层至小指展肌传导时间 (CMCT)较治疗后长 ,而安慰剂组无改变 ;5例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 ,治疗后其灌注缺损显著改善。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典型偏头痛 ,控制其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血浆内皮素(ET-1)的作用。方法:将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120例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1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及口服脑复康、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首日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每袋4g,每次1袋,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93%,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总显效率(64%)显著高于对照组(30%)(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凝血因子-Ⅰ在用药后均明显下降,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8周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养血清脑颗粒能降低血细胞比容和全血黏度有关,调控血管活性物质可能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6.
罗学斌  雷光荣 《中国药房》2012,(24):2252-2254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风回春胶囊。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0d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风回春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于短时间内起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苯噻啶片,第1~3天,0.5 mg/次,1次/d,晚间服用;第4~6天,0.5 mg/次,2次/d,中午和晚间服用;第7天起,0.5 mg/次,3次/d;若病情基本控制,则酌情递减0.5 mg/周至适当剂量维持,若递减后病情有加重趋势再酌情增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发作情况、症状积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5.08%,较对照组的83.61%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积分、头痛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而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Vm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清5-H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s-CRP、CGRP、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头痛发作的缓解和症状减轻,使机体炎症反应、血管舒缩及疼痛感知异常得到控制,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heBarthelindexofADL(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RV)、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BV、LBV、PRV、H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Hcy、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降低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2例轻中度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TXA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