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4例,阿普唑仑组32例。西酞普兰组治疗剂量40~60 mg/d,阿普唑仑组为2.4~3.6 mg/d,观察时间均为6周。治疗前与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HAMA、SAS、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普唑仑组起效时间快,但远期疗效差于西酞普兰组;西酞普兰组副反应明显少于阿普唑仑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肯定,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奎硫平、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使用奎硫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下降比对照组快(P<0.05),而两组TE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奎硫平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显效快,效果可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邱峥  何必华 《海峡药学》2016,(4):204-205
目的 探究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臭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8.1±1.5)分,对照组PSQI评分为(13.5±2.0)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西酞普兰对慢性偏头痛(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两药的有效剂量。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纳入加巴喷丁联合西酞普兰组(治疗组)105例和托吡酯联合西酞普兰组(对照组)105例,均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每月发作天数、偏头痛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V2.1)、头痛影响测定-6(HIT-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持续治疗6个月,2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PSQI、MSQ V2.1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患者头痛天数下降更显著,对照组患者MSQ V2.1总评分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巴喷丁(1.2 g·d-1)或者托吡酯(100 mg·d-1)联合西酞普兰(10 mg·d-1)是理想的治疗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剂量。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加巴喷丁(1.2 g·d-1)联合西酞普兰(10 mg·d-1)能显著减少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偏头痛发作天数,降低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疗效不劣于托吡酯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42例和度洛西汀组38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抗抑郁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2种药物的抗抑郁疗效相仿。度洛西汀组治疗后1、2周未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症总体疗效与度洛西汀相当,但治疗早期度洛西汀对患者主观睡眠的改善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抑郁症患者。按照治疗分组,西酞普兰单一治疗组采取西酞普兰治疗,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组则采取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抑郁的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的指标评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组疗效较高,P <0.05;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组抑郁的改善时间更好,P <0.05;治疗前两组抑郁的指标评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接近,P> 0.05;治疗后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组抑郁的指标评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改善的程度更大,P <0.05。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酞普兰单一治疗组接近,P> 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抑郁的指标评分情况、生活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0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来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评分减少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QOLI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QOLI评分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ESS评分为(6.8±1.2)分,对照组TESS评分为(7.1±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解郁舒心丸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西酞普兰联合解郁舒心丸)和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每组45例。组疗程为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周分别应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并评定其疗效,同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3、6周后,EPDS、HAMD、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P <0.05),且治疗组减少明显( 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而且治疗组TSS评分较少( P <0.05)。结论解郁舒心丸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用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及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CGI-S、HAMD、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在治疗1周末,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快(P<0.05).两组治疗后CGI-S、HAMD、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卒中后睡眠障碍诊断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2例单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选时及病程2周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SQI评分于治疗2周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6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观察组给予乌灵胶囊加西酞普兰,疗程12周。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有效、安全,能提高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对西酞普兰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片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组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和银杏叶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症状的严重程度,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不良反应:头晕和失眠。结论西酞普兰片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疗效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同时服用尼莫地平(每次30 mg,3次/天);对照组单一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用法、用量同研究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抗抑郁效果使用HAMD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CSS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抗抑郁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52.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23,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评分为(12.8±4.2)分,对照组为(14.8±2.1)分,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55,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斯西酞普兰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艾斯西酞普兰片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艾斯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治疗1.5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艾斯西酞普兰片联合氯硝西泮注射液治疗焦虑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肝方加减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9月—2021年4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舒肝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睡眠状况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与舒肝方联合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缓解抑郁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老年科收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仅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共进行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显效率8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HAM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嗜睡、体质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口干、恶心、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考虑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难治性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2)采用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n=41)仅用西酞普兰,治疗6周。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二、四、六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第二周末开始HAMD、HAMA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沈艳萍  陈丽君 《海峡药学》2011,23(4):160-16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西酞普兰20mg.d-1,每日清晨空腹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SDS、SAS评分和SCL-90分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的10项因子分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较单用西酞普兰能更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董文燊  林芝  瞿发林  蒋勤 《中国药师》2011,14(5):688-691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出2000~2010年的文献,对入选合格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包括557例患者。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结束后HAMA和SAS评分比较上,西酞普兰明显优于阿普唑仑(P〈0.05),而两者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锥体外系反应和嗜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西酞普兰明显低于阿普唑仑(P〈0.05);在胃肠道反应和口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阿普唑仑明显低于西酞普兰(P〈0.05);两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均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良好药物,不良反应有明显不同,但在中长期治疗中西酞普兰明显优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20.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L-90、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2%,对照组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显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表现较轻,大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用西酞普兰疗效好,起效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