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子和“不药之药”学术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杰 《中医研究》2000,13(5):14-15
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鸣于医史 ,被划归“攻邪派” ,常常给人以动辄用峻药重剂猛攻病邪的印象 ,而其“服药畏慎”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或被忽视。本文试就《儒门事亲》中的有关内容作一探讨。1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张子和的“不药之药”思想源于《内经》与《论语》。《内经》在肯定药物有治疗作用的同时 ,指出药物亦有其害 ,提倡谨用药物 ,中病则减 ,中病则止。张子和鉴于历史上许多服药致病致死的事实 ,在《卷二·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中指出 :“凡药皆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气…  相似文献   

2.
有毒中药浅谈李杰兴和县中医院(013650)张拴珍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不同的。古代医家认为:凡药皆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将所有的药物统称为“毒药”。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又张...  相似文献   

3.
“毒”的含义很广,凡“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说文》训为:“毒,厚也。害人之。往往而生,从屮。”一般辞书释为“毒物;有毒的”“凶险,增恨”等。中医书中的“毒”除了上述含义外,还有其特殊意义。诸如指“药物毒性”、“病因”、“病名”、“病症”、“治发”等。现浅析如下,舛谬之处,冀海内贤达指教。1 药物毒性1.1 指药物牡性 张景岳《类经》说:“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 ( ADR)的事件屡见报道 ,有学者检索了国内医药学期刊 [1] ,其中报道中药 ADR个案的文献有条不紊 2 83篇 ,共 937例 ,涉及中药 1 58种 ;另外 ,还提出了“中草药肾病”、“中草药致癌”等概念。本文就引起中药 ADR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供同道参考。1 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 我国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金元时期的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亦称 :“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但由于中医药的客观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等事实 ,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当…  相似文献   

5.
扶正祛邪,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法则。这祛邪,就包括着对机体的解毒、排毒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有专篇论述。《本草纲目》中设有“百病主治药”两卷,其中设有“诸毒”一节,是专门论述各种中毒现象及如何运用药物治疗的。李氏观察至细,仅金石中毒一项就列有砒石毒、磐石毒、硇砂毒、硫黄毒、雄黄毒、水银毒、轻粉毒、石英毒、钟乳毒、石炭毒、生金毒、生银毒、锡毒、铜毒、铁毒、土坑毒气等16种,并分别指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他的这一思想是非常进步和超前的,对近代金属中毒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不良反应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天官》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毒药”即包含了药物治疗作用的“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毒”两个方面,而所谓“毒”即现代所称之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药品质量的改变,以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研究的深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甚至严重危害了患者身体健康。笔者仅就临床如何防范在中药复方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1十八反、十九畏仍是组方用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对药物的配伍关系提出了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并特…  相似文献   

7.
所谓毒、剧药,就是指某些对机体组织、器官具有较强烈作用的药物。在我国医药历史上,很早就有应用毒、剧药治病的记载,如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360多种,其中就有不少是毒药或剧药。此后,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其中也包括了毒、剧药在内,其临床应用也逐渐扩展而普遍。但是,有些人对毒、剧药的看法和理解存在着某些偏面性,认为“毒者,毒也”,望而生畏,不敢使用。这就限制了用药范围,使临床上某些疑难病证的医疗难以突破,因而阻碍了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为了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毒、剧药,充分发挥其  相似文献   

8.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某些中药里的“毒”,古代医家也称之为药物的“偏性”。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於其有某种偏性。能够治疗疾病的是一种偏性,毒害人体的又是一种偏性,关键在於我们如何应用。所以“毒”,也就是偏性’并不仅指对人体不好的一面.也指有利於人体的一面。这是其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伏毒的定义及致病特点,发现从伏毒角度能更全面认识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伏毒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扮演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角色,既可外致也可内生。慢性肾脏病的伏毒以内生为主,从伏毒的隐匿性、缠绵性、暗耗性、杂合性、蕴结性、多变性进一步阐述慢性肾脏病病机的复杂性。伏毒因正虚不足以驱邪所致,邪聚谓之毒。慢性肾脏病的伏毒包括“湿浊、痰瘀、热毒”,将伏毒理论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是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所谓“毒”者,物之能害人者是也。然而,祖国医学中“毒”的含义,远非止此。现就中药学中“毒”的含义,谈几点看法。 1.为药物的总称古代将所有药物皆称为毒药。如《周礼·天官冢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性味项下标明“有毒”、“大毒”等字样,几千年来相依为习。然而,人们对中药的毒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药是草根树皮,没有什么毒,服量多少关系不大,而忽视了中药的毒性。也有人对中药书籍记载有毒的药物,就不敢应用。分析其原因是对中药学中“毒”的认识不清所致。今作者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14.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中药的毒性是其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药物的特性(属性)。“毒”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毒”与“药”相通,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所以古人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  相似文献   

15.
人吃五谷生百病,有病就医乃至吃药,自古天经地义。正如此,自人类诞生时起,药物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如今,人们常用的各类中西药用品就多达上万种,可谓一支庞大的药物家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帮助人类征服疾病的同  相似文献   

16.
鬼箭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鬼箭羽属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又有卫矛、鬼箭、神箭、鬼见愁等异名。其功效为破血、杀虫、通经,人足厥阴肝经。《植物名实图考》谓之“治肿毒”;《名医别录》谓之“破陈血”;《本经逢源》谓之“专散恶血”等等论述。从以上论述中得知,鬼箭羽功效破血活  相似文献   

17.
中药运用讲究配伍 ,旨在取得单味药不能达到的药理效应 ,防止或减少药物的偏性或不良反应[1] ,谓之七情。相反相畏属七情 ,历来为医者所忌。笔者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后 ,深感相反相畏之说可疑颇多 ,现探析如下。1 相反相畏相反相畏是在病理生理状态下产生的[2 ] ,其效应具有一定条件性和特殊性 ,如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用细辛不超过 3g) ,但治疗顽固性头痛时 ,有时细辛可用至 12 g[2 ] ,说明药物在生理状态下的中毒剂量 ,在特殊治疗时不一定致毒 ,相反还可利用其致毒机理达到治病的目的。有些相反相畏的实验研究结果 ,或自相…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为天然药物,大部分没有毒性,但也有一部分中药性较峻烈,或含有一定的毒性。就临床角度而论,毒药指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根据毒性大小,常以有毒、小毒和大毒来标明。剧药是指具有强烈作用,可引起某些不良或剧烈反应的药物。用毒剧药治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如《尚书·说命》就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所谓“暝眩”就是指服药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对毒剧药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其归纳如下。1严格选择使用毒剧药的适应证张仲景在运用毒剧药时,首先…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 (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减退和人格行为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发病原因和机理未能完全明了 ,现代医学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 ,故从中药中寻找治疗A·D的有效药物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笔者就目前中医药临床应用情况 ,结合自己临床经验 ,谈谈A·D的治疗思路与方法。1 补肾填精治疗的依据及验证1 1 痴呆是脑病、神病的外在表现(1)A·D是神病的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 ,“诸髓之海” ,七窍皆与脑相通 ;又认为脑藏神 ,脑以髓为体 ,以神为用。《灵枢·本神》曰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毒”的认识与现代毒理学、毒副作用不尽相同,中医传统上认为“毒”和“药”相通,“毒”既可表示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可表示药物的毒副作用。正是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双重性,中医强 调辨证论治、方剂配伍、药物炮制,从而弭除药物安全性问题。随着现代药理毒理、药物警戒等手段与中医药研 究结合,中药安全性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