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少见病,其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本二例有妊高症合并产前产后大出血,产后发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由妇产科转入内科诊治,报告如下。例1 女,42岁,剖宫产10天后出现语言不清,左侧肢体瘫痪2小时由妇产科转入内科。  相似文献   

2.
周忆频  李莹  李牧 《山东医药》2008,48(24):107-107
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共收治了上矢窦栓塞患者15例,经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作者报道1例甲状腺毒症诱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病例 男性,60岁,因突然发作额部头痛、全身性强直性阵挛.相继意识丧失2天入院。3年前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一直服用甲巯咪唑10mg/d和普萘洛尔20mg,每天2次,病情稳定。入院前15个月自动停药,近6个月出  相似文献   

5.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种 ,其发病快而凶险 ,如能早期确诊并合理治疗 ,病情可很快改善 ,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1996~ 2 0 0 1年 ,我院收治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 46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 19~ 3 2岁 ,分别于产后 2~ 2 9天发病。产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 1例 ,产后患上呼吸道感染 16例 ,腹泻 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障碍 (躁狂或抑郁 )、癫痫大发作、视物障碍 (单或双眼视物不清、复视等 )、球结膜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肢体瘫痪等。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 …  相似文献   

6.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静脉窦破裂的发生率为1.5-5%,我院成功救治1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破裂及血栓形成患者,以下是具体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  相似文献   

8.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SST)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少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产褥期妇女和老年人。由于SS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较为困难,而且预后较差,故深入认识SSST,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我科收治的产后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5例资料,作简要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初产妇3例,经产妇2例。年龄23~28岁之间。产前无心血管病史,产后2~7天发病。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罕见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表现为软骨和结缔组织的反复非感染性炎症,多次发作后软骨破坏,溶解吸收,为纤维结缔组织取代,最后结局严重。因早期症状隐匿,表现复杂,临床上常漏诊误诊。现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本病的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滤纸贴敷法建立SSST模型。两组于手术后24h行MRI及MR静脉造影(MRV),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分别于1、2、3、4周行MRI、MRV,观察上矢状窦再通情况及脑组织改变;取大鼠上矢状窦顶叶皮质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模型成功41只,成功率为91%;总再通率为10%;对照组模型成功34只,成功率为75%,总再通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及梗死较对照组明显,而内皮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模型成功率高、稳定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们近年确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6月入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前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V)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前行3D CE-MRV检查,观察脑膜瘤与上矢状窦的位置关系,根据上矢状窦及邻近主要回流静脉受累的程度,制定手术计划,并与术中记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例脑膜瘤位于上矢状窦旁前1/3,14例位于上矢状窦旁中后1/3,3例位于窦汇区。12例瘤体基底部或蒂部附着于上矢状窦壁外缘;4例瘤体侵蚀上矢状窦壁;3例瘤体长入上矢状窦内,窦腔完全闭塞。3D CE-MRV所示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实施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1例,术中出血量最少70 ml、手术时间最短47 min、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3D CE-MRV检查能够准确直观显示上矢状窦受侵的解剖结构,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前制定手术计划,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51岁,因"头痛3年,智能减退半年,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4个月"于2013年7月6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00年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3年诊断为"冠心病";2010年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d。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定向力、近记忆力、计算力下降。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5.
1992~ 1997年 ,我们采用修补颅骨、硅橡胶涤纶丝网压迫悬吊硬膜术治疗上矢状窦多处严重开放性撕裂伤患者 11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15~ 6 1岁。均为开放伤致颅骨粉碎性骨折 ,上矢状窦后 2 /3多处撕裂 ,损伤长度3~ 6 cm。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4例 ,重物击伤 2例 ,爆炸伤 2例 ,刀砍伤 2例 ,电风扇叶片击伤 1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 5例 ,硬膜下血肿 4例 ,脑内血肿 2例 ,脑挫裂伤 5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 1例。术前出现休克 4例 ,术中出现休克 3例。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 ,快速输血补液。去除周围碎骨片 ,保…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2岁。间断意识障碍、头晕发作3年,加重1月余。于2006年3月15日收住我病房。 患者3年前因晚餐较早、劳累,于次日晨起时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舌咬伤,掐人中约3~4分钟后意识恢复,但不能回忆起发作时的情况。2年半前于晨起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出汗、黑朦,继而出现上述类似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EC耳脑胶在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患者41例,按照实际实施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粘合法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EC耳脑胶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3/23),低于对照组的22.2%(4/18)(P0.05)。结论采用EC耳脑胶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GCS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以“颜面部水肿半年”入院,在当地医院查尿蛋白(+++),白蛋白21.7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片60mg,每天1次,口服。近半年服用强的松50~60mg,期间尿蛋白转阴4次,复发4次。以肾病综合征收入我院肾病科。入院后查体:血压130/90mmHg,双下肢水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由脑静脉闭塞导致的局灶性脑缺血远远少于动脉闭塞所导致的脑缺血,但随着神经系统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理论的普及和提高,以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逐渐被临床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尤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缺血后的脑损伤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一般资料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2 133例,其中5例并发肠梗阻,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8~45岁,基本资料如下:5例患者均存在轻至中度双下肢指凹性水肿,2例伴腹腔积液,尿蛋白均3+,血白蛋白13.6~26.0g/L(正常为35~55 g/L),血总胆固醇7.42~13.89 mmol/L(正常为2.33~5.69 mmol/L);病理诊断分别为肾微小病变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