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教学中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细菌是无色半透明的微小生物,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清楚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必须把使用显微镜和细菌的染色相结合,特别是染色,它直接决定能否清楚地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包括荚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本文在传统的染色方法基础之上加以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网状纤维染色病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经验体会。方法对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让学生显微镜观察。结果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网状纤维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使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结论通过网状纤维染色,使病理学实验形象生动,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荚膜染色在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是一项常用而有一定难度的染色方法。目前常用的黑斯法和密尔法虽经多次改进,技术难度仍较大,常出现荚膜着色不好、染液配制麻烦、操作复杂等问题。经过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发现一种改良方法,操作简单,染色后细菌荚膜清晰,与细菌之间对比反差明显,用于教学实验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细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压滴法属于最常用的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活菌生理特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容易明显观察到细菌的定向运动.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影响本检查方法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解决方法,经实施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细菌为无色透明的微小物体,其形态学检查均须先经染色,而革兰氏染色是一个古老和经典的方法,是各细菌实验室每天使用而不可缺少的细菌检验技术。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操作技术之一。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对Gram原来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实验结果证明有操作简单、染色效果好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即为细菌标本不经染色直接镜检,可观察活菌的形态及其运动情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活菌生理特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一般不容易明显地观察到细菌的运动情况。我们通过长期的实验教学,发现了使细菌不染色标本动力检查达到较好效果的一些方法,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细菌的鞭毛染色,效果与染色条件密切相关。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不管是制作鞭毛的示教片,或学生鞭毛染色的操作,都必须掌握好鞭毛染色的条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多次试验,摸索出染好细菌鞭毛的一些条件和注意事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血涂片标本的观察是组织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血涂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一张染色优良的血涂片要求血膜肉眼观为粉红色,在显微镜下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色彩,染色质清楚,学生容易区别辨认。为了提高学生对血涂片的观察效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笔者对青年种血涂片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细菌的鞭毛十分纤细,着色困难,因此有关改进鞭毛染色方法的报导屡见不鲜,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所探索的一种方法,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一、细菌悬液的制备细菌不必多次传代,不需要反复洗涤,可直接从新鲜固  相似文献   

10.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小半透明,要想更清楚地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需经染色和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单染法和复染法。复染法是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笔者为了克服传统染色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1]。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中几种细菌染色的改变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微小而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之前需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染色方法存在某些缺陷:有些步骤要求严格,初学者不易掌握,实验结果欠佳;  相似文献   

13.
韩小玲  周忠伟  梁继娟  王树文 《吉林医学》2013,34(14):2846-2847
目的:探讨改变口腔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笔者通过对其学校口腔学专业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体制及实验教学体制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果:通过对以上方面进行改革干预,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结论:改革口腔实验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由Ziehl-Neelsen首创,因此也称萋—纳氏抗酸染色法.经此法染色后可将细菌分为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两大类.抗酸性细菌中致病的主要是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类细菌因菌体内含大量脂类,采用一般染色法难以着色,需采用加热并延长染色时间方可着色.然而,通过加热进行染色,存在着一些不便之处.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抗酸染色法进行了改革,即石炭酸复红液染色不加温.经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有达到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P染色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慢性胃溃疡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硼酸美蓝法染色,然后让学生镜下观察.结果 胃幽门螺杆菌(HP)呈蓝紫色,细胞核呈蓝色,细胞浆呈红色.结论 H-P染色的应用,使病理学实习形象、生动,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付立础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39-139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中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有多种,其中荚膜染色、鞭毛染色、抗酸染色等染色方法操作较为复杂,不易掌握。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报道,结合教学经验,对上述三种染色方法上加以改进,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不仅操作简便,且染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革兰氏染色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改良革兰氏染色法对慢性胃溃疡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染色,然后让学生镜下观察。结果:镜下幽门螺旋杆菌呈紫红至红色,细胞核红色,背景清晰。结论:改良革兰氏染色的应用,使学生对幽门螺旋杆菌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溶解液对以卡介苗为原材料进行抗酸染色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实验室内的同学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自制溶解液溶解卡介苗,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溶解卡介苗,严格按照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结果以显微镜油镜下抗酸细菌阳性率、细菌分布和色泽及背景的有无综合判断染色质量。结果试验组镜检阳性率为88.0%,细菌染色鲜艳亮丽的有65.7%,74.4%细菌分布均匀,41.1%有淡蓝色的背景存在。对照组分别为60.6%、36.3%、28.9%、23.0%。试验组的染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8.50,P<0.005)。结论自制溶解液可以显著提高用卡介苗进行抗酸染色实验的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提高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如何提高卫生毒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根据卫生毒理学课程的特点及在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阐述了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通过多种方法和措施可提高卫生毒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