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蹄甲制剂的止血和促凝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腹腔注射猪碲甲碱性提取物(简称碱提物)500mg/kg可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纤溶活性。体外能缩短兔耳动脉及来克亨鸡冠出血时间,促家兔血小板聚集。小鼠iv碱提物200mg/kg有抗肝素作用,而体外无抗肝素作用。家兔3P试验呈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鹤藤醇提物的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药材以95%乙醇提取得浸膏,采用小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凝血时间(CT)、断尾出血时间(BT)实验及大鼠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实验,考察白鹤藤醇提物的止血、促凝血作用。结果白鹤藤醇提物与空白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小鼠PRT(P<0.01)、大鼠PRT(P<0.05,P<0.01)、PT(P<0.01);中、高剂量组显著缩短小鼠CT(P<0.01)、BT(P<0.01)、大鼠APTT(P<0.01)。结论白鹤藤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血作用;止血作用机理推测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缩短大鼠凝血酶原时间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妙勇安提取物对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进行了小鼠毛细玻管法 ,尾出血凝血时间法 ,大鼠动 -静脉血栓形成法 ,体外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 ,结果表明四妙勇安提取物灌胃给药可非常显著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 ( P<0 .0 1) ,可明显延长小鼠毛细玻管凝血时间 ( P<0 .0 1) ,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 ( P<0 .0 1) ,四妙勇安提取物体外给药可明显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 P<0 .0 1,P<0 .0 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黑莓(萨尼)和红树莓(哈瑞特斯)提取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浆复钙时间法,对黑莓(萨尼)、红树莓(哈瑞特斯)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体外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黑莓(萨尼)、红树莓(哈瑞特斯)正丁醇部位和红树莓(哈瑞特斯)乙酸乙酯部位可较显著延长体外血浆复钙时间(0.001相似文献   

5.
镰形棘豆止血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藏药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止血、促凝血作用.方法 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给小鼠连续灌胃5 d,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溶液部位分别连续灌胃给药5 d,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复钙时间(RT).结果 镰形棘豆总提物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的CT、PT、RT缩短率最大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血作用,其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为止血作用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花倒水莲提取物促凝血作用及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时间;减小凝血酶原时间;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促凝血作用,其促凝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蜘蛛丝蛋白的促凝血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凝血实验(凝血板法、试管法、血浆复钙时间测定)及创面止血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皮肤创面、肝脏创面、股动脉切开进行局部创面止血实验),比较蜘蛛丝蛋白组、云南白药组、生理盐水组各组的凝血时间及止血时间;并采用凝固法测定各组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蜘蛛丝蛋白组与云南白药组均能显著缩短大鼠体外凝血时间及大鼠皮肤创面、肝脏创面及股动脉切口的止血时间(P0.01或P0.05),且能缩短大鼠的APTT、PT和TT(P0.01或P0.05)。结论蜘蛛丝蛋白具有较明显的促凝血作用,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贵州民间草药血盆草的止血药效及活性部位。方法:采用中药造模的方法建立小鼠出血模型,醇提物灌胃给药7天后用剪尾法和毛细玻管法测定出血、凝血时间,并统计小鼠血小板数,评价血盆草醇提物的止血作用;采用经典的系统溶剂法(极性由小到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血盆草的95%乙醇提取物,经中药造模方法建立小鼠出血模型,灌胃给药7天后,取眼眶血离心后取血浆检测小鼠血浆的TT、PT、APTT及Fib浓度,综合分析全面评价,确定血盆草的止血药效活性部位。结果:模型用药组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缩短,血小板数升高;凝血四项检测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TT、PT、APTT均缩短,Fib浓度降低,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出血性小鼠的TT、PT、APTT均缩短,Fib浓度升高,石油醚和氯仿组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盆草有较好的止血药效,其活性部位为石油醚和氯仿部位;检测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9.
胶艾汤对实验性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艾汤对动物出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以 15g/kg连续灌胃给药 5d ,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家兔以 1 5g/kg连续灌胃 7d后 ,耳静脉取血测其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以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结果 :胶艾汤能明显缩短断尾小鼠出血时间 (P <0 0 1) ;能明显缩短家兔凝血时间 (P <0 0 1)、凝血酶原时间 (P <0 0 5 )、血浆复钙时间 (P <0 0 5 )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P <0 0 1)。结论 :胶艾汤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作用机制可能与促凝血因子生成和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种促凝血草药有效部位的初步确定及其凝血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促凝血草药萃取物成分的提取、分离、薄层分析及紫外光谱含量测定 ,并进行了体外、创面凝血试验的研究 ,以确定其止血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水提法得到初提物 ,经丙酮 水 ( 1∶1)冷浸去掉部分杂质 ;氯仿萃取、硅胶G柱层析得到更纯的提取物。应用薄层层析 (thinlayerchromatography ,TLC)法对萃取物所含成分进行鞣质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进行初步分离、鉴定和分析。以日本纯系大耳白兔、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进行体外及创面 (皮肤、肝脏、股动脉 )止血试验。结果 草药萃取物以鞣质类成分为主、并含有少量有机酸及微量生物碱成分 ;鞣质含量 ( 70 43 % )较高 ;其使兔体外凝血时间显著短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P <0 0 0 1) ;使大鼠创面止血时间显著短于阳性对照组 (云南白药组 )及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P <0 0 0 1。结论 TLC法初步分离、鉴定出该草药萃取物 ,含有丰富的鞣质类成分、极少量有机酸及微量生物碱成分 ;氯仿萃取物有良好的体外促凝血及创面止血作用 ,是草药的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药蚂蟥药材头部与尾部抗凝血活性的强度差别。方法通过考察蚂蟥药材头部及尾部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比较其头部、尾部抗凝活性的差别。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蚂蟥的头部能明显的延长家兔全血的凝固时间(P〈0.01),而尾部反而使凝固时间缩短。结论蚂蟥头部的抗凝活性强于尾部,其抗凝血物质可能在其头部分布较多,在蚂蟥的尾部可能存在某种能够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五叶参、桑叶抗血栓形成的新作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五叶参、桑叶水煮制备液能明显抑制ADP、复合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1分、5分、最大聚集率,并促进解聚发生(P均<0.05):二种药物还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均<0.05;五叶参、桑叶与PPP混合后,尚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使KPTT、PT、TT、AT、RVV-RT、RVV-CT等凝血试验时间延长(P均<0.05);此外.二种药物皆可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上述结果表明,五叶参、桑叶是二种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凝血象及红细胞聚集性等多个环节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测定6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6小时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分析比较各研究分组间上述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T、APTT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血小板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死亡组PT、AP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1),两组间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PT、APTT、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早期诊断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意义.方法将172个检测对象分为正常非孕组、早孕组、中孕组、晚孕早期组、足月组及DIC组,分别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Pbg)、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各组间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其他五组比较,PLT计数明显降低(P<001);非孕组Fbg与各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孕组与中、晚孕及DI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TAT和D-dimer含量随孕周增加而显著升高,DIC组升高尤为明显,其中早、中孕组,中、晚孕组及晚孕与DI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TAT和D-dimer较常规检测项目PT,PLT和Fbg等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中更有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曾彦超  易凤琼  张光新  赵伟鹏  钟昌艳 《重庆医学》2017,(30):4190-4191,4195
目的 探讨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心脏直视手术核心体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6-12月该院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其中对照组监测膀胱温和鼻咽温,观察组监测直肠温和鼻咽温,记录手术中体外循环降温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及术毕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对照组在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体外循环总时间上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直肠温监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优于膀胱温,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玉米须多糖的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许启泰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4):398-400,403
目的:观察玉米须多糖(SMPS)的止血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断尾法、玻片法、复钙法观察SMPS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的影响;采用血凝仪观察SMPS对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采用优球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