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蒋少华  李洪 《西部医学》2010,22(1):65-6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7例),治疗组93例在常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用药1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8例,有效率83.8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9例,有效率71.13%(P〈0.05)。6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70例,有效率75.2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59例,有效率60.82%(P〈0.05)。12个月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6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49例,有效率50.52%(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提高高血压病人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律转复后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服药后1-2周行电转复。6例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27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2.72%,1年为63.63%,2年为45.45%。说明胺碘酮为慢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3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律转复后应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服药后1-2周行电转复。6例在胺碘酮负荷量期间转为窦性心律,27例电转复为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有效率:半年为72.72%,1年为63.63%,2年为45.45%。说明胺碘酮因为慢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张志平 《中外医疗》2012,31(17):30-31
目的探讨电击除颤治疗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选取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抢救术,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时行有效心脏按压;实验组行高能量电击除颤,辅之于常规抢救。观察心电图变化,以除颤后复跳并转为窦性心律为抢救成功,记录除颤次数及两组患者复苏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49例除颤样本中,1次除颤成功13例,2~3次除颤成功28例,8例无效;对照组1次除颤成功8例,2~3次除颤成功21例,20例无效。实验组抢救时间≤5rain成功率87.2%,6~10min除颤成功率65.3%,11-60min除颤成功率38.5%:对照组抢救时间≤5min成功率70.1%,6~10min抢救成功率53.9%,11-60min抢救成功率11.3%。结论电击除颤,配合常规的气管插管及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对恢复心脏骤停冠心病患者的自主心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电击除颤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5.
电击心脏使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的方法称为电转复术(electroversion)。触电主要死于室颤,如果及时再次施行电击,可使室颤消失而恢复窦性心律,外文countershock(反电击法)一字可以渊源于此。所谓除颤,仅是指消除房和室颤而言,它只是电击复  相似文献   

6.
来孺牛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2):85-85,93
目的探讨硫酸镁和地尔硫[艹卓]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COPD并MAT患者给予25%硫酸镁针10ml+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次/d;地尔硫[艹卓]针30lmg+NS50ml静脉泵注维持(5ml/h),1次/d。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心室率明显下降(P〈0.01),转复窦性心律21例(33.9%),用药过程中某一时刻转复窦性心律39例(62.9%)。结论硫酸镁联合地尔硫革治疗COPD,并MA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苏景强  罗邦军  林桂仪 《海南医学》2013,24(19):2894-2896
目的 观察当胺碘酮治疗心室电风暴效果不佳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发生心室电风暴且均使用胺碘酮治疗但效果不佳的16例患者,在使用胺碘酮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分析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有9例(5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未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3例(18.8%)患者仍有短阵室速发作,但室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2例(12.5%)患者仍有室颤发作1次,再次电复律后无室速或室颤发作,2例(12.5%)患者反复室颤发作不能控制而死亡.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心室电风暴总有效率为87.5% (14/16).16例病例中,1例(6.3%)病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6.3%)病例出现低血压.结论 对胺碘酮治疗效果不佳的心室电风暴,应用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再予电除颤,按初始剂量,胺碘酮组又分为300mg组(n=64)和150mg组(n=61);对照组(n=58):仅给予常规肾上腺素、CPR及电除颤;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入院、出院存活人数。结果两种剂量的胺碘酮均能明显缩短心律转复时间[(9.8±1.7)min,(10.5±2.3)min vs (15.6±2.2)min](P〈0.05),提高入院存活率(35.9%,32.8% vs 20.7%)(P〈0.05),300mg剂量的胺碘酮的效果略优于150mg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于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结论300mg与150mg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缩短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但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缺血性室颤和再灌注室颤的发生率究竟谁高谁低,作者在麻醉后的在体猪心上共进行了127次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实验。结果共发生室颤13次,室颤发生率为10.2%,其中缺血性室颤11次,占85%,再灌注室颤2次,占15%。此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室颤主要由缺血引起,再灌注室颤只占15%。本实验中,2例缺血性室颤在未充分恢复再灌前,直流电除颤失败,而在恢复再灌后,所有室颤皆经直流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提示充分恢复再灌对电击除颤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转复各类心房纤颤(Af)患者的用药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Af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同时口服维持用药。结果:62例盯患者中,有54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87.1%(54/62);复律后能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以上者50例(92.6%,50/56)。心律转复成功最快者为1天,共有7例(13%,7/54);最慢为15天,共有4例(7.4%,4/54)。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治疗。结论:胺碘酮转复Af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准确用药和严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术后心室电风暴发生的早期识别和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7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室电风暴5例临床资料。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3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术后发生电风暴行电除颤复律,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及胺碘酮联合抗心律失常、镇静、补钾、补镁、冠状动脉解痉等综合治疗。结果 4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期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持续性昏迷15 d,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患者出院后门诊或电话随访112个月,其中3例已停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胺碘酮片,1例仍存在心房纤颤患者,继续服用胺碘酮片,无特殊不适。1例昏迷自动出院患者出院后第3天死亡。3例门诊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未再发作室速、室颤。结论注意基础病因治疗、及时识别及电除颤复律、联合美托洛尔及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是心室电风暴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疗效不佳时,加用硫酸镁治疗的作用。方法:10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硫酸镁组54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给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47例除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冻干丹参治疗。结果:给药2h内硫酸镁组心室率降止100次/min以下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在常规普罗帕酮或维拉帕米治疗外加用硫酸镁治疗可起到辅助和加强治疗效果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硫酸镁对快速型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6例急诊就诊的快速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静脉输注硫酸镁(给药方法:2.5 g硫酸镁20 min内输完,继之以第二个2.5 g硫酸镁在2 h内输完)和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和心室率的变化。结果:在给药后的2.5 h内,治疗组患者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也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硫酸镁能增强快速型房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能量胸外直流电除颤和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洛尔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基础上采用常规电复律治疗;艾司洛尔组28例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艾司洛尔并给予低能量电复律治疗。结果艾司洛尔组终止反复室速、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71%vs 39.89%,P〈0.05),终止室速及室颤所需放电次数[(5.69±1.34)次]和平均放电能量[(95.32±13.21)J]显著少于对照组[(8.63±3.79)次,(P〈0.05)]和[(185.39±25.63)J,(P〈0.05)];两组低血压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6%vs 39.29%,3.23%vs 3.57%,38.71%vs 39.29%,P〉0.05);对照组电复律后总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升高值显著高于艾司洛尔组(P〈0.01);艾司洛尔组中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21.43%vs 24例,77.42%,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时、足量地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和低能量电复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是非常有效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3.52%vs52.94%,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88.00%vs66.67%,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房颤(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方法 75例慢性Af患者,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药物复律后,用胺碘酮200-300mg/d维持治疗,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三组。A组:LA31-35mm32例;B组:LA36-40mm25例;C组:LA≥41mm18例。观察1年,终点为Af复发。结果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81.2%;B组为60.0%(与A组比P〈0.01);C组为38.8%(与A组比P〈0.01)。结论临床可根据左心房大小预测房颤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能否改善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转律后窦性节律维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老年(≥65岁)AF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基础上,分为培哚普利组和非培哚普利组,随访1年。分别于3、6、9、12个月统计窦律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3、6、12个月分别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取最大P波、最小P波,计算P波离散度(Pd);于转律即刻、9、12个月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比值(E/A)。结果在随访第9和12个月,培哚普利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显著优于非培哚普利组;于随访的第6、12个月培哚普利组较非培哚普利组Pd显著缩小;心脏超声随访发现,9、12个月时培哚普利组左房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A比值)。结论培哚普利有助于老年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可显著减少左房内径,缩小P波离散度,并且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52例房颤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A组,2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加厄贝沙垣组(B组,27例)给予胺碘酮加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大小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A组房颤发生率(28%)明显高于B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房内径较A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并可逆转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