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伟珺 《工企医刊》2010,23(2):67-67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脾胃理论和相应方药,对一些老年病以调理脾胃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植 《中国保健营养》2012,(8):1106-1107
《金匮要略》是由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并且首创杂病脏腑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金匮要略》对于杂病的诊断治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其突出的两大精髓是:治未病和重视脾胃。然而其中重视脾胃的思想是张仲景治疗杂病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小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19-1520
在中医的认知中,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是人体内气血生化的根本,脾胃相互之间的协作可以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对营养的传输过程.中医的研究认为,饮食是为生命体提供营养,维持生物体生命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相当注重用饮食来调节保护脾胃,治疗脾胃的病症.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医治疗脾胃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着痹,又名湿痹,是由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邪,或夹风、夹寒、夹热,侵袭肌肤、筋骨、关节,导致气血痹阻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着痹缠绵难愈,病久多伤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化功能失常则湿邪内生,加重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所以治疗着痹须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3000例脾胃病与证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诊病的病名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个病名进行比较,负荷率9个约为90%。断证的证名与《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27个证名比较,符合率17个占62.9%;指出脾虚胃实证。规范五行辨证六型的病位、临床表现以及病性在脾胃病辨证分型中应用,建立自我诊疗的特色,以提升诊病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小儿疳积食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疳积是指小儿脾胃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营养障碍的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较难治的病。中医学对小儿疳积的治疗,主张以调理脾胃为主,可用以下食疗法。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身体娇嫩,各脏器均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脾胃,常表现不足,表现在临床均出现因脾胃虚弱而引起各种疾病,我们根据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应用调理后天之脾胃的方法治疗血液、消化、泌尿、神经等各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身体娇嫩,各脏器均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脾胃,常表现不足,表现在临床均出现因脾胃虚弱而引起各种疾病,我们根据中医: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应用调理后天之脾胃的方法治疗血液,消化、泌尿,神经等各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医预防医学的核心与精髓,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仲师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治疗中,且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多有论述,但通读原文不难发现,仲师尤其强调脾胃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本文以未病先防、既病防传、病瘥防复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原文,探析仲师于治未病中注重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中治未病思想的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胃不和则卧不安",主要病因为饮食、劳逸、七情失度,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胃失和降,则卫气不能由阳入阴,神失安宁",从"调理脾胃"治疗失眠,辨证论治,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龚弟明  王森  欧水平 《现代保健》2010,(33):117-118
《伤寒论》重在寓理于用,在六经辨证体系中,脾胃气机升降理论贯穿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各个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理论。探索脾胃气机升降理论,或能给后学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健康大视野》2009,(12):27-29
邓铁涛教授已93岁高龄,他出生于岭南名医世家,从事中医园宁、教学与科研工作60多年,以对内科杂病的诊治见长,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对重症肌无几,无力、冠刚芮、高血压、中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危重病的抢救等,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他擅长以中医脾胃学说论治临床各系统病证,并撰写了多本著作。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论述了胃痛的病因病机和分型,对每个症型的治病因素和过程进行分析.着重介绍脾胃阳虚型胃痛症的治法方药,及饮食调养.目的理中丸配合针刺中脘穴治疗脾胃阳虚型胃痛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自我保健》2014,(1):38-39
养护脾胃慎防“急病转慢” 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教授、主任中医师王庆其直言,现代社会中脾胃功能不良的人不比心脑血管病患者少,但由于脾胃疾病不像心脑血管病那样骤然威胁生命,所以不受人们重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第一次发作脾胃病时并没有加以重视或没能连根拔除病邪,再加上平日不注意合理养护,久而久之,急性的脾胃病就发展成慢性病,不仅加重了患者自身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进入秋季,人们容易夜卧贪凉,从而造成腹胀腹泻、胃脘不舒、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等诸多不适。立秋过后,调补脾胃是养生保健的主题,经历了一个夏天的“煎熬”,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更不能贪凉,平日饮食应注意多食用一些富含营养、补益脾胃的食物,少吃寒凉及难以消化的食物。隆顺榕建议您可以选用一些补益脾胃的食物,如蛋白粉、薏米、莲子、山药、芡实等。  相似文献   

17.
调理脾胃是养生保健中的一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统血,运化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现代所理解的消化功能,为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提供能量与物质,所以说脾胃与人体的气、血、精、津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洪军 《大众健康》2009,(4):110-110
春困不是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春季天气相对潮湿,当湿气通过人的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容易湿困脾胃.造成整个脾胃的运作失常,使人中气不足。当湿浊上扰清窍时,会使人疲劳、乏力、头晕和昏昏沉沉,这也是我们说的春困。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的理论来看,猪肚自古以来就是一味补益脾胃的药膳主食。《本草经疏》:“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因此,不论是传统中医还是民间医疗,都将猪肚视为补益脾胃的佳肴。以下,就向大家介绍一些以猪肚为主的药膳或菜谱。  相似文献   

20.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的病症.它以不欲饮食、或食欲减退、或严重挑食为特征。引起厌食的原因很多.因此,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独立的病,而是一种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化水谷而生精微、输布营养周身,而脾胃有病.功能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