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6例老年胃溃疡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文 《山东医药》2006,46(16):72-72
2003~2005年,我们共收治老年胃溃疡患者9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共361例临床确诊的胃溃疡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96例,男73例、女23例,年龄60~82岁、平均69.4岁,病程4个月~37a;非老年组265例,男178例、女87例,年龄18~59岁、平均42.9岁,病程6d~28a。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潘太克斯2940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溃疡的病理改变。行2次胃镜检查41例,3次5例,复查病理活检32例,均排除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结肠息肉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武汉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 260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按照镜下息肉数目分为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两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既往史、息肉数目、息肉的病理类型,比较单发与多发结肠息肉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结果 1 26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单发结肠息肉856例,多发结肠息肉404例。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息肉,在男性患者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 0. 05);50岁年龄组的单发息肉检出率高于≥50岁年龄组,而在≥50岁年龄组中多发息肉的检出率高于50岁年龄组(P 0. 01);无论是单发息肉还是多发息肉,在有症状患者中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患者(P 0. 01);以腹泻、便血为首要症状的患者中多发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发息肉(P 0. 01)。绒毛状腺瘤和增生性息肉在多发息肉中的检出率高于单发息肉,其余病理类型均在单发息肉中的检出率高于多发息肉(P 0. 05)。结论结肠息肉好发于男性,高龄、首发症状为腹泻及便血者有更高的多发息肉检出率,绒毛状腺瘤和增生性息中肉多发息肉的检出率高于单发息肉,临床中对此类患者行内镜检查时,应更为仔细,降低多发息肉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孕激素治疗的预后. 方法 2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年龄分3组:30~49岁组54例、50~59岁组102例和60~82岁组79例,分析年龄与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并随访60~82岁组患者行孕激素治疗的预后.结果 随增龄,特殊病理类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癌)、手术病理分期三期及以上和低分化子宫内膜癌发生率升高,其中特殊病理类型30~49岁组、50~59岁组和60~82岁组分别为20.4%(11/54)、38.2%(39/63)、48.1%(38/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P<0.01),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分别为57.4%(31/54)、45.1%(46/102)、25.3%(20/79),P<0.01];术后行孕激素治疗(23例)缓解率78.3%(18例),高于放疗和(或)化疗(8例)的缓解率50.0%(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6,P<0.05). 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随年龄增大,与预后差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发生率增高,60~82岁组孕激素治疗预后好于放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等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数目部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经结肠镜检查诊断200例结肠息肉情况与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在≤1cm的息肉中以炎性息内较多见,在〉lcm的息肉中以腺瘤性息肉较多见。息肉恶变均发生在1cm以上,尤其是〉2cm的息肉。在有蒂息肉中以炎性较多见,均为良性,无蒂息肉中以腺瘤性较多见。最常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息肉以炎性较多见;近端结肠的息肉,腺瘤性相对较多。单发息肉中多数是炎性息肉,多发息肉中多数是腺瘤性息肉。结论大肠息肉的部位和大小与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探讨高危型腺瘤与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几年经结肠镜检出的82例老年患者(≥60岁)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并与96例中青年组(20~59岁)患者结肠息肉相比较。选取其中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结直肠癌1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β1、Smad3、Smad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TGF-β1、Smad3、Smad4,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β1、Smad3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颖  张琦  王加勇 《山东医药》2007,47(15):16-16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35例40岁以下青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青年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是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于结肠并呈息肉状生长者罕见.本例患者女性,55岁,因腹痛伴便血1 wk就诊,电子肠镜检查见升结肠息肉样肿块入院,外科行部分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结肠息肉状黏液纤维肉瘤(1级).本例报告丰富完善了MFS的理论体系,对该肿瘤的临床诊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的大小、生长方式及病理分型等生物学特性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1 08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20~40岁(青年组)、41~60岁(中年组)和60岁(老年组)。对3组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各组结肠息肉的大小、生长方式及病理分型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 1 080例患者中青年组68例(6.30%),中年组498例(46.11%),老年组514例(47.59%)。各组结肠息肉均以0.5 cm为主,0.5~1.0cm次之,2.0cm较少见;各组结肠息肉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结肠息肉生长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以亚蒂息肉为主(55.88%),有蒂息肉次之(27.94%),无蒂息肉少见(16.18%);中年组与老年组以无蒂息肉为主(55.42%和61.09%),亚蒂息肉次之(27.91%和25.68%),有蒂息肉较少见(16.67%和13.23%)。3组均以腺瘤性息肉为主;但各组结肠息肉病理分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的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炎性与增生性息肉比例逐渐下降,癌性息肉各组均较少见。结论年龄是结肠息肉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青年组以亚蒂息肉为主,中年组和老年组以无蒂息肉为主。各年龄组均以腺瘤性息肉为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 1986年 7月至 1999年 3月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 2 6 9例 ,占同期收治NHL的 15 8% ,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 199例 ,女性 70例 ,男∶女为 2 8∶1 0 ,年龄 6 0~ 84岁 ,中位年龄 6 7岁 ,其中 6 0~ 6 9岁199例 ,占 74 0 % ,病程半个月至 4年不等 ,中位时间为 4个月。   2 .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 :按 1971年AnnArbor国际会议分期标准进行分期〔1〕,Ⅰ期 44例 (16 4% ) ,Ⅱ期 85例(31 6 % ) ,Ⅲ期 70例 (2 6 0 % ) ,Ⅳ期 70…  相似文献   

10.
309例乳腺癌患者年龄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我们对1999~2005年30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年龄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09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79岁,平均49.9岁。24~29岁5例,~39岁37例,~49岁128例,~59岁85例,~69岁42例,~79岁12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始我院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6例患者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6~65岁。均为单间隙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例);突出节段为L3~4例,L4~546例,L5~S126例;椎间盘突出病理类型为破裂型70例,游离型6例。  相似文献   

12.
我院消化科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 ,对 10 4例患者共13 4枚胃、十二指肠及结肠息肉进行了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 ,取得了较好效果。对象与方法1.对象 :10 4例患者 ,年龄 2 2~ 76岁 ,平均年龄 ( 4 5± 6.7)岁 ,男性 49例 ,女性 5 5例。共发现息肉 13 4枚 ,单枚息肉 87例 ,2~ 5枚 15例 ,5枚以上 2例 ;直径 <0 .5cm 94枚 ,0 .6~ 2 .0cm 3 7枚 ,2 .0~ 4.0cm枚 ;有蒂 49枚 ,无蒂 85枚。贲门部息肉8例 ,胃底 4例 ,胃体 8例 ,胃窦 2 4例 ,十二指肠 2 0例 ,回肠 3例 ,回盲瓣 1例 ,乙状结肠 17例 ,直肠 19例。病理类型 :炎性息肉 5 5枚 ,增生…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 收集1975年至2001年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75—1994年组有486例,1995—2001年组49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确诊靠病理活检。结果 在1975—1994年和1995—2001年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占同期结肠镜的总数从3.51%上升至4.44%,男女之比分别为1.67和1.25,平均发病年龄从42.4岁上升至51.5岁,高峰年龄段分别是30—49岁和40—49,≥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5.4%和64.5%,左半结肠炎占17.3%和13.9%,全结肠炎占11.9%和14.3%。分别有89.9%和90.4%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结论 UC的发病例数有所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及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谷卫民 《山东医药》2006,46(3):58-58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损伤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病死率高达42%~62%。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DAI33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入下。临床资料:男24例,女9例;年龄8~68岁,平均3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5~18h,平均5h。车祸伤26例、坠落伤4例、打击伤3例。按GCS评分,3~6分15例、6~8分1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临桂西城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PPB将1 200例患者分为DPPB组与非DPPB。收集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及息肉部位、息肉大小、息肉病理类型、息肉形态与息肉数目,分析术后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00例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发生DPPB 82例,发生率为6. 83%。单因素分析显示,DPPB组与非DPPB组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息肉大小、息肉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息肉≥1. 0 cm、息肉位于右半结肠均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并发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息肉≥1. 0 cm、息肉位于右半结肠是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并发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正确识别高危患者,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性止血。  相似文献   

16.
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11例患者,引起汞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小球中IgG亚型的分布。结果:(1)年轻女性多见,女性10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4.0&#177;9.2)岁(15~45岁);(2)引起汞中毒的原因包括:含汞中药丸剂(45.5%)、美容院自制不明美白祛斑化妆品(36.5%)及染发剂(9%)、职业接触长期吸入汞蒸汽(9%)等。接触汞的时间平均为(19.5&#177;23)月(2~60月)。入院后平均尿汞浓度为12—400ng/L(105&#177;121)ng/L;(3)本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中等量尿蛋白(2.33&#177;0.76g/24h)、低白蛋白血症(27.4&#177;3.74g/L),无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所有患者尿NAG酶均增高,部分患者有面部皮疹、睡眠障碍等汞中毒肾外表现;(4)肾组织学特点: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袢僵硬,肾小球基膜增厚。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无内皮细胞成对。3例患者可见少量肾小球浸润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3例患者在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基础上伴小灶性急性损伤。(5)免疫荧光示所有患者均有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2例患者伴有C4沉积,6例伴有C4和C1q沉积,2例可见IgG、IgA、IgM、C3、C4、C1q共沉积。(6)肾组织IgG亚型沉积以IgG1和IgG4沉积为主,IgG1相对更强。(7)4例患者行驱汞治疗,尿蛋白明显下降,随访1年,尿蛋白转阴。结论:汞中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患者接触汞途径主要来源于含汞药物、化妆品、职业接触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中等量蛋白尿。肾小管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尿NAG酶升高。肾脏病理多数患者表现为非纯性肾小球膜性病变。免疫荧光可见部分患者C4和C1q共沉积。及时脱离汞中毒环境,行驱汞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高龄与青年胃癌临床病理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随着平均寿命延长,高龄(≥70岁)胃癌患者临床上越来越常见,高龄胃癌在临床、病理等方面与青年胃癌相比有不同特点,且病例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我院168例高龄(≥70岁)和62例青年(≤35岁)胃癌患者作对比,分析高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高龄胃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肺癌骨转移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晚期肺癌发生肺外转移的病例数亦随之增加 ,而骨是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 ,其发生率约为2 2 %~ 81.8% [1 ,2 ] 。我院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有资料完整的肺癌骨转移患者 12 0例。现将其骨转移部位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以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2 0例患者中 ,男 70例 ,女 5 0例 ,男女之比为 1.4∶ 1;年龄 2 7~ 78岁 ,中位年龄 5 7岁。 12 0例肺癌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腺癌 70例 ,鳞癌 31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4例 ,混合癌 5例。首次住院按 UICC的 TNM分期 (1997年 ) : 期 1例 , 期 3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迟发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21例发病年龄≥50岁,有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的LN患者作为迟发组,随机选取同期发病年龄<50岁的132例LN患者作为对照组.肾活检病理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回顾性分析迟发L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迟发组平均年龄(54.8±5.4)岁,对照组平均(28.7±7.5)岁;迟发组男性比例相对增多,女性与男性比例为6∶1,对照组为7.3∶1;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与对照组无差异;面部红斑、脱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比例升高;血清A-dsDNA、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低C3血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结论:迟发LN临床表现与对照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肾活检且年龄≥60岁患者72例临床病理资料,与同期356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同时对获得随访的61例老年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70.8%);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AKI)、初诊时存在肾功能损害、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中青组高(P<0.05)。(2)老年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最为常见(54.5%),其次为微小病变;而中青年组以免疫球蛋白(Ig)A肾病的比例最高(46.2%);老年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最为常见(36.0%),其次是感染相关性肾病;而中青年组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肾病比例最高(63.6%)。(3)老年组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膜性肾病,其次是微小病变,第三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获得随访的老年患者总缓解率为55.7%(34例),未缓解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临床死亡,均为非肾性原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与中青年患者有显著差异;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是老年肾脏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