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BPV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26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杓形组、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评估BPV。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三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BPV、LVMI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与BPV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杓形组比较,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LVMI明显增高(P<0.05],且反杓形组LVMI明显高于非杓形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24 hSBPCV及nSBP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和0.51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程、dSBPCV和nSBPCV有关(OR分别为1.077、0.090、1.011、1.181及1.132)。结论 SBPBPV变化越大,颈动脉IMT增加越明显,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33例老年人群临床资料,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对照组3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根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的第50百分位数将高血压组分为昼间高BPV组48例和昼间低BPV组50例,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微量白蛋白尿。结果高血压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昼间高BPV组IMT、LVMI明显高于昼间低BPV组[(1.09±0.44)mm vs(0.94±0.17)mm,P<0.05;(239.97±52.87)g/m~2 vs(208.41±46.10)g/m~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昼间收缩压变异性与颈总动脉IMT、LVMI独立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较高,昼间收缩压变异性是颈总动脉IMT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水平一直是对高血压进行相关疾病危险程度的评估、治疗以及诊断的依据〔1〕,然而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血压的变化,所以在进行评价及预测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指数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治疗及心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EH患者400例,其中男228例,女172例,年龄60~85岁,  相似文献   

4.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静息及应激状况下短时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并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24h尿微量蛋白(MAU)。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增大,静息及心算时的短时血压变异也增大;LVMI,MAU与长时血压变异显著相关,但与各状态下短时血压变异不相关。结论提示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长时血压变异可能与某些靶器官(心、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控制水平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及其干预策略。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仁济医院老年病科就诊20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80岁),根据动念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单纯夜间血压控制不良组(n=102)和全天血压控制均在正常范围组(n=106),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和颈动脉B超榆查结果及降压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血肌酐、血尿素氮、尿酸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胆同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左室相关参数、颈动脉结构血流参数及斑块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B+ACEI/ARB组合比利尿剂+ACEI/ARB组合,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控制方面更为有效(JP〈0.0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P〈0.05)正相关;CCB+ACEI/ARB药物组合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例正常人及43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临床分期进行了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病Ⅲ期组24小时、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CV)均显著大于Ⅱ期组和I期组(P<0.05),Ⅱ期组的24小时、日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夜间的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亦显著大于1期组(P<0.05);血压变异度(SD)Ⅲ期组24小时、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Ⅱ期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明显高于I期组(P<0.05)。高血压病Ⅲ期、Ⅱ期组的血压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压变异度Ⅲ期组以及Ⅱ期组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I期组的血压变异系数及血压变异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靶器官损害加重,血压变异性亦增大,血压变异系数不受降压药物治疗的影响,应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对评价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3亿人次,年增新发病例数超过1000万。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还是慢性肾脏疾病等其他脏器疾病的发生率,都显著增加[1]。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约超过1000万高血压患者因并发冠心病、脑卒中及器官损害而死亡,稳定血压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2]。血压变异性是血压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程度,是血压稳定性客观展示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血压变异性(BPV)是人类血压(BP)的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是反映一段时间内BP波动的指标。BP的异常波动,BPV增大可导致心、脑、肾及颈动脉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并对总体预后产生影响。认识BPV及其靶器官损害,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该文对BPV的分析和监测方法,以及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80以上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龄,将296例受试者分为3组,即老年高血压组(Ⅰ组)90例,平均年龄68·7岁;老老年高血压组(Ⅱ组)116例,平均年龄84·1岁;与老老年正常血压组(Ⅲ组)90例,平均年龄84·7岁。所有受试者均测24h动态血压;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结果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159·6±44·9、138·2±32·5、138·1±35·1)g/m2,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0%、76·7%、71·1%,P<0·05。LVM、LVMI与24hSBP、dSBP、nSBP、nDBP、dPP和nPP显著相关。Log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相关。结论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SBP、SBP-L、PP和MAP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80以上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龄,将296例受试者分为3组,即老年高血压组(Ⅰ组)90例,平均年龄68.7岁;老老年高血压组(Ⅱ组)116例,平均年龄84.1岁;与老老年正常血压组(Ⅲ组)90例,平均年龄84.7岁.所有受试者均测24 h动态血压;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结果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159.6±44.9、138.2±32.5、138.1±35.1)g/m2,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老老年正常血压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0%、76.7%、71.1%,P<0.05.LVM、LVMI与24 hSBP、dSBP、nSBP、nDBP、dPP和nPP显著相关.LogAC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相关.结论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SBP、SBP-L、PP和MAP与靶器官损害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近年来高血压研究的一项热点。研究表明,BPV可用于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及预后判断,也可用于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近年来,BPV作为一项高血压无创监测指标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普遍认为高血压患者平时平均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同时平均血压也是高血压诊治的重要依据,并且当前的主要临床指南也支持降低平均血压可以减少靶器官损害这一观点。但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血压波动的研究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是靶器官损害的有效预测因素,且独立于平均压之外。  相似文献   

13.
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3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临床分期行动态血压(ABP)监测,部分行左心室肌重量(LVM)测量,结果显示Ⅱ期组24h收缩压、Ⅲ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均明显大于Ⅰ期组(P<0.05),日间收缩压的变异性与24h收缩压相一致,夜间的舒张压变异性Ⅱ、Ⅲ期组亦明显大于Ⅰ期组(P<0.05),左心室肥厚(LVH)的检出率分别为Ⅰ期组20%、Ⅱ期组50%、Ⅲ期组70%.随着靶器官损害加重,血压变异性亦增大,故应用ABP监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可能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具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搜集近5年住我院未曾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92例(男101例,女91例),以脉压变异性(PPV)<10mmHg、10≤PPV<15mmHg、PPV≥15mmHg分为3个组。分析各组的PPV与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左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d)、后壁厚度(PWd)、主动脉起始段内径(Ao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脑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PPV与年龄、BUN、Cr、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LVMI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Ccr、FS、LVEF呈负相关(P均<0.05)。②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心电图异常及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SBP、DBP、PP、PPV有关(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患者PPV增大,可促进心脏、脑及肾脏等靶器官损害。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中PPV也是预测心脏、脑及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PPV可以减轻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 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将12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2例存在靶器官损害患者作为A组,无靶器官损害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B组.结果 两组24h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舒张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夜间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平稳降压有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EH患者的动态血压负荷值与其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8例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46例无靶器官损害为A组,132例并发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分别为B、C、D组,分析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A组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夜间血压负荷值较白昼血压负荷值明显降低。B、C、D组血压负荷值均较A组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白昼与夜间血压负荷值较接近。结论:与不存在靶器官损害的老年EH患者相比,存在靶器官损害者的夜间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0~80岁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n=75)和单纯高血压组(n=75),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两组的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靶器官损伤组的血压负荷值(BPL)尤其是夜间的血压负荷值(63.31±13.26)%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2.32±11.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伤组的昼夜节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以最大限度降低对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2例,据24h动态血压分晨峰组(MBPS组,128例)与非晨峰组(非MBPS组,164例),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非MBPS组比较,MBPS组24h收缩压(SBP)[(138.2±13.2)mmHg比(153.1±12.1)mmHg]、白昼SBP[(143.3±12.7)mmHg比(158.2±9.1)mmHg]以及夜间SBP[(136.6±9.4)mmHg比(150.7±10.1)mmHg]均明显升高(P<0.05),LVMI[(101.76±34.45)g/m2比(138.13±37.6)g/m2]、颈动脉IMT[(0.84±0.11)mm比(1.35±0.35)mm]均明显增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LVMI、IMT呈正相关(r分别=0.688,0.524,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靶器官损害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老年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正常血压者的比较 ,探讨三者在靶器官损害方面的差异及特点。  方法 对 3组人群分别进行 2 4h动态血压、心脏彩超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对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有所减退 ,表现在E/A比值下降 ,A峰速度时间积分 (AI)升高 ,A峰充盈分数 (AFF)升高 ,E峰充盈分数 (EFF)下降 ,等容舒张时间 (IVRT)延长 ,与正常血压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白大衣高血压组左室肥厚率 ( 8% )介于正常血压 ( 0 )与持续性高血压 ( 14 2 8% )之间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 2 8% )亦介于正常血压 ( 17 78% )与持续性高血压 ( 5 1 0 2 % )之间。  结论  老年白大衣高血压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靶器官损害 ,其程度介于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