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3)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日历在急诊科动态监控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2016年2~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未应用护理安全日历;2017年作为实施后,实施后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动态监控中应用护理安全日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护理人员在护士服务主动性、护理安全质量、全年护理质控、病房管理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操作、技术满意、护理服务、护理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动态监控中应用护理安全日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8)
目的:探究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安全质量小组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安全质量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等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护理质量评分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安全质量小组护理,既可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发生的18例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时段,责任人年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事件8例占44.44%,跌倒4例占22.22%,给药错误3例占16.67%,管路滑脱2例占11.11%,压疮1例占5.56%.其发生原因依次为护士经验不足,预见性欠佳,安全管理不到位;护理服务欠缺: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等.结论:发挥护理质控小组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年轻护士培训和教育,改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9.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3)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开展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急诊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到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急诊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保障,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选取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常规管理方法,选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下的病区管理质量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项管理在降低中医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医院自2021年1月开始针对中医护理操作实施专项管理策略,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中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护理人员安全胜任力水平。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中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医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安全胜任力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专项管理工作模式引入到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管理流程中,有利于提升中医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安全胜任力水平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0)
目的:观察系统管理理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岗的所有护理人员以及在此期间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运行系统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为系统管理。将两组患者在此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呈报程序以及处置方法的知晓率、主动呈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呈报程序以及处置方法的知晓率为83.72%,观察组知晓率为95.93%,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主动呈报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将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之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呈报程序以及处置方法的知晓率、主动呈报率,降低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3)
目的:探讨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血透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作为对照,期间未实施视频教育为实施前;将2017年1~10月护理人员实施模拟不良事件进行案例视频教育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空气栓塞、体外循环凝血、跌倒、穿刺处渗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的基本满意人数与实施前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当中,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的效果理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在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透室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71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统计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之后对护理人员展开正解情景剧模式安全培训。后随机抽选2019年4~12月培训后血透室收治71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工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血透室护理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降低患者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品管圈(QCC)管理在急诊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本院急诊科选取了2017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4例患者以及3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将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性护理,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品管圈管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依据本院急诊科自制的护理质量考核量表和指标评价表,对33名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四项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品管圈管理优质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管理前后相关指标的合格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3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33名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另外,通过比较33名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相比于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也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优质服务中,推行品管圈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更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全院2012年1~12月份共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在前四位的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漏输液体和无腕带标识。结论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士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工作超负荷、专业理论基础差、沟通不到位、患者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念对于提高骨科护理中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诊治骨折患者例15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防范,两组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价表测评,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率达96.25%(u=8.694,t=9.932,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499,P=0.034)。结论:骨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良事件汇报系统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运用不良事件汇报系统后的78例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护理工作中未采用该系统的78例则为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自杀、跌倒、外走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且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中运用不良事件汇报系统效果显著,在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方面作用明显,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