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血栓抽吸导管在闭塞处进行血栓抽吸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直接进行PCI,观察两组无复流或慢血流、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术后2h下降幅度>50%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CK、CK-MB、cTn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5.26%、20.00%,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段术后2h下降幅度>50%发生率分别为86.84%、67.50%,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再发心绞痛率、心肌梗死率分别为5.26%、0,对照组分别为10.00%、2.50%,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均无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CK-MB、cTnT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及观察组比较,对照组CK、CK-MB、cTnT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 在STEMI的治疗中实施血栓抽吸可提高本病的疗效,避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开通冠状动脉闭塞血管,已成为临床治疗共识。而临床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的介入性再灌注治疗,直接抽吸,去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从而开通血管,效果直观明确,操作简便实用[1-2]。在冠状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 12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提示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行血栓抽吸和PCI治疗为A组(65例),CAG术提示血栓积分2分的患者直接行PCI治疗为B组(55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心肌染色分级(MBG)、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峰时间、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率、院内死亡率。结果 A组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肌酶达峰时间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LVEF、术后两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高负荷的急性STEMI急诊PCI治疗中,能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TIMI血流、MBG分级,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年轻急性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是否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为抽吸组(使用抽吸导管,37例)及常规治疗组(不使用抽吸导管,42例),观察两组的术后冠脉血流 TIMI分级、心绞痛症状、心功能状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抽吸组在术后 TIMI血流分级[(2.33±0.48)级比(3.00±0.00)级]、2h ST段50%回落率(45.24%比70.27%)、1周时的LVEF值[(47.21±9.28)%比(52.16±7.87)%]显著上升;心绞痛症状(50.00%比27.03%)、随访中心功能分级[(1.52±0.71)级比(1.22±0.42)级]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或 P<0.01)。MACE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减少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STEMI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CI治疗的217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PCI治疗中有无行血栓抽吸术分为血栓抽吸+PCI治疗组(A组,n=76,35%)和单纯PCI治疗组(B组,n=141,65%)。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有无吸烟及酗酒史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数量等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心肌再灌注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7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8%(62/76)vs. 68.09%(96/141),P=0.033]。术后1周血栓抽吸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单纯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6%±7.16%vs. 57.26%±8.55%,P=0.013]。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7%(17/76)vs. 23.40%(33/4141),P0.05]。亚组分析:在年龄65岁亚组比较,血栓抽吸组术后1周LVEF较单纯PC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9%vs. 58.39%±8.49%,P=0.003];而在年龄≥65岁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7%(8/26)vs. 41.67%(20/48),P=0.356]。结论急诊PCI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可改善STEMI患者术后微循环的再灌注情况,且有助于住院期间心功能的恢复,但对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对于青中年的STEMI患者行PCI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近期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STEMI 患者105例,其中应用血栓抽吸+PCI 治疗34例(血栓抽吸+PCI 组),接受常规 PCI 治疗71例(常规 PCI 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流恢复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入院情况。结果:与常规 PCI 治疗组相比,血栓抽吸+PCI 组血流恢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36.62±133.00)ng/ml 比(186.47±69.20)ng/ml]、肌酸激酶(CK)[(2833.39±198.70)ng/ml 比(2129.59±199.40)ng/ml]峰值及 CK-MB [(12.38±6.70)h 比(9.65±3.90)h],CK [(12.80±8.10)h 比(9.68±3.50)h]峰值时间均显著降低(P 均<0.05);随访1年 MACE 事件发生率(19.7%比8.8%)及再入院率(66.2%比50.0%)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流恢复与心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中血栓抽吸有助于减轻病情,使酶学水平显著下降,可能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在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01-2010-12期间在我院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7例,其中直接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共44例;仅行常规直接PCI者73例为对照组。研究初级终点为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次级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病事件(MACE)发生率及纽约心功能分级。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TIMI 3级高于对照组,达到95.5%,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及TnI达峰时间稍提前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累计MACE发生率在血栓抽吸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和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在住院1周时血栓抽吸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1.4±9.2)%︰(48.0±11.8)%,P>0.05],随访6个月时分别为[(54.5±6.8)%︰(49.9±10.5)%,P<0.05];6个月时血栓抽吸组纽约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TIM... 相似文献
11.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16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127例患者作为ZEEK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1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住院病死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ZEEK组4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为3.1%,住院期间无死亡。对照组189例中有18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9.5%,死亡6例(3.2%)。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ST段下降率、住院病死率及心功能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 h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8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罪犯"血管反复持续负压抽吸直至病变处血栓影变淡或消失,冠脉远端血流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是否抽吸出血栓分为抽吸出血栓组与未抽吸出血栓组。PCI术后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血流灌注(TMP)分级、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幅度、血清血肌酸激酶(CK)和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PCI术后1 w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PCI后4 w内主要心脏事件。结果与未抽吸出血栓组比较,抽吸出血栓组TIMI血流分级和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幅度大〔分别为(67.5±28.9)%vs(38.1±30.7)%〕;CK分别为(1 278.5±69.8)U/L vs(1753.8±72.6)U/L,CK-MB分别为(108.9±25.6)U/L vs(228.6±23.9)U/L,抽吸出血栓组CK及CK-MB峰值显著降低;1 w心彩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大(56.9%±3.4%vs 52.2%±3.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0.6±4.9 vs 55.4±4.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持冠脉病变部位血栓碎裂脱落导致冠脉远端微小血管栓塞是引起"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内行血栓抽吸操作安全可靠,不增加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急性STEMI患者71例按照多中心、双盲分组方式进行对照研究,A组35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单纯性导管抽吸治疗后植入药物支架;B组36例,在PCI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探析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治疗后,病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B组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患者均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给予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效率,提高心肌再灌注成功率,降低治疗期间无复流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心功能,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实现及时的心肌机械再灌注。但对于心外膜血管闭塞的患者来说,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能会导致管腔内的血栓破裂,从而引起心肌再灌注不良和微循环障碍,而血栓抽吸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预防远端血管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综述主要着眼于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和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喻云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9,17(1)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单纯PCI组行PCI治疗,联合组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此外,两组均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植入2h后一般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联合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比例95.3%(41/43)显著高于单纯PCI组76.7%(33/43)(P<0.05);支架植入2h后,观察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d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术后5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STEM能够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左心室功能,促进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
常规人工血栓抽吸能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远端栓塞和心肌再灌注替代指标结局。然而越来越多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与单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常规人工血栓抽吸策略不能够减少短期死亡率及中长期随访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休克、心脏衰竭复合终点。常规血栓抽吸可能与脑卒中发生率增加有关。因此,血栓抽吸术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不再作为常规策略推荐。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表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使心肌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由于急诊介入治疗(PCI)TIMI3级血流率高、IRA开通持久充分并发症少,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再血管化治疗的最重要方法[2].然而在介入治疗中尽管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却有部分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到心肌灌注和PCI的疗效[3].PCI术中微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是无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对STEMI患者PCI术进行球囊扩张前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冠状动脉内血栓,然后进行常规PCI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摘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于黑龙江省红兴隆中心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58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同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术中术后血流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各项心肌灌注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0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53)及传统PCI组(n=55),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及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血栓抽吸+PCI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均明显优于传统PCI组(P<0.05或0.01),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传统PCI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降低心肌标志物峰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