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患侧阳白、鱼腰、攒竹、太阳、丝竹空、睛明、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地仓、颊车、人中、翳风、牵正(经外奇穴)、合谷(健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颧髎透地仓、地仓透颊车,缓慢运针,平补平泻,配穴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太冲用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于患侧面部,用点燃的艾条施灸,每穴3~5min,每日1次,……  相似文献   

2.
透刺温和灸法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透刺温和灸法、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9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透刺温和灸组32例、电针透刺组32例、浮针浅刺组32例.透刺温和灸组取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颊车、大迎、地仓、水沟,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电针透刺组取穴同透刺温和灸组;浮针浅刺组取患侧阳白、丝竹空、四白、颧髎、颊车、迎香、大迎、地仓、水沟.3组治疗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结果:透剌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3.7%,与电针透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浮针浅刺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透刺温和灸法治疗本病疗效优于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灸、叩、推3法综合治疗小儿面瘫,收到较好的疗效,其中最短者治疗5次,最长者治疗2周,治愈率达100%。 取穴:取患侧攒竹、阳白、四白、下关、颊车、地仓、迎香。 方法:灸:把以上穴位分成4组,取点燃之艾条先于攒竹、阳白两穴之间来回交替温和灸,以穴位产生潮红为度。以同样的方法次灸太阳、四白两穴,再灸下关、颊车,最后灸地仓、迎香。灸后用皮肤针叩击穴  相似文献   

4.
孙秀萍  井辉明 《陕西中医》2011,32(2):166-167
目的:观察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天麻、白芍、僵蚕、白芷、钩藤、丹参、生牡蛎、全蝎、蜈蚣、甘草)联合针刺颧髎、太阳、阳白、鱼腰、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翳风、合谷治疗面肌痉挛3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痉之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毛刺悬灸法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取百会、四神聪、翳风、下关、攒竹、阳白、太阳、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外关等穴位,分别施以毛刺悬灸法和平补平泻的一般针刺手法。治疗后,对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析后得出数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结论:毛刺悬灸法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明显优于一般针刺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浅刺法(主穴为阳白、丝竹空、颧髎、下关、颊车、迎香、地仓);对照组采用沿皮透穴刺法(取穴:阳白透鱼腰、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7.
巨刺加艾灸治疗面肌痉挛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部分病人继发于面神经炎,多数病人原因不明,即原发性面肌痉挛。我们采用巨刺加艾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面肌痉挛患者22例,其中5例由面神经炎继发而来,其余均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女性15例,男性7例;年龄23~62岁;病程1个月~1年。2 治疗方法取穴: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方法:针刺采用巨刺法,取健侧腧穴。四白,迎香、翳风均直刺;阳白向鱼腰穴透刺,地仓透颊车。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艾灸采用艾条温和灸患侧腧穴。置灸火距腧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和配伍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有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面肌痉挛的针灸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及IBM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关联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45篇文献,共计77组针灸处方,涉及74个腧穴。描述性分析显示,干预措施使用频次最高为毫针刺法,其中,以巨刺法最为常用;辨证分型最常见为虚风内动证;腧穴分析结果显示,取穴以手足阳明经、头面部穴位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依次为合谷、四白、地仓、太冲、太阳;关联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合谷-太冲”,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穴位为“太冲-合谷-地仓-颧髎-太阳-四白”;系统聚类分析得出 4 个聚类群:“合谷、太冲、阿是穴、风池”“颊车、下关”“足三里”“翳风、百会、颧髎、地仓、太阳、攒竹、四白”。【结论】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当以息风止痉,补气养血,兼调养心神为治疗原则,可采用巨刺法,取穴以手足阳明经、头面部穴位为主,建议以太冲-合谷-地仓-颧髎-太阳-四白作为核心穴组,配合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9.
缪刺法配合点穴治疗顽固性面瘫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改琴  杨军  陈竹林 《中国针灸》2001,21(7):442-442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 0例患者 ,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 74岁 ,以 30~ 4 0岁者居多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年。2 治疗方法2 1 缪刺法取健侧四白、阳白、攒竹、太阳、颧、下关、颊车、地仓穴。脾胃虚加双侧足三里 ;痰湿盛加双侧丰隆 ;瘀血盛加三阴交、血海。穴位常规消毒后 ,斜刺进针 ,每次取上述面部穴位 5~ 6穴 ,用平补平泻法 ,手法要轻。不用电针。足三里用补法。得气后留针 30分钟 ,每日 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 3天。2 2 点穴方法取患侧印堂、睛明、阳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合谷。先…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法临床分三型:①风寒伤络型:主穴为下关、阳白、风池、合谷、攒竹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 配用穴为睛明、迎香、四白、太冲。以手足三阳经为主,每次选用4~6穴,轮流交替使用。②风热中络型:主穴为大椎、风池、合谷、四白、攒竹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配用穴为阳白、支沟、足三里。③风痰阻络型:主穴为  相似文献   

11.
针刺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颊车、四白透颧髎、百会透太阳、印堂透山根、攒竹透晴明、合谷透劳宫,并根据症状增加穴位,治疗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痊愈39例,显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2%,有效率95.8%。  相似文献   

12.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面瘫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取穴:第1组患侧取翳风,攒竹、阳白、太阳、下关、地仓,健侧取合谷。第2组取患侧颧髎、颊车、四白、风池、迎香和人中。以第1组穴位为主,第2组穴位随症加减。每天点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操作方法参照《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书。  相似文献   

13.
面部三病症是指面瘫 (面神经炎 )、面痛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3种病症。针灸治疗有较好疗效 ,兹就近五六年针灸治疗面部三病症的相关资料 ,归纳整理如下 :1 面瘫李氏采用循经叩刺 ,选取三线 :承泣 -地仓为一线 ,下关 -颊车 -承浆为一线 ,印堂 -阳白 -太阳为一线。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循经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 ,并配合 TDP照射患侧面部 ,共治疗 2 4例 ,总有效率为 91.7% [1 ] 。王氏采用石学敏所创立的“经筋刺法”,选用阳白四透 (一穴四透 )、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骨寥 、太阳透地仓 ,治疗 5 0例病人 ,有效率为92 % [2 ]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治疗常规取健侧(巨刺)中主穴取阳白、四白、颧髎、颊车、下关、地仓、翳风、合谷、迎香等穴,并配合电针和健侧取阳白、四白、颧髎、颊车、下关、地仓、翳风、合谷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次选四个穴位交替进行。对照组常规取患侧中与实验组相同的穴位。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二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House-Brackmann面神经恢复评分标准和Portmann评分标准确定健侧、患侧同时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抬眉、闭眼、鼓腮、撅嘴,示齿、张大鼻孔,两组改善程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巨刺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森亭  黄丽萍 《陕西中医》1996,17(3):128-128
采用组穴(地仓、颊车、阳白、四白、太阳;地仓、牵正、攒竹、颧、迎香)交替配合辨证加减配穴治疗面瘫110例,痊愈81例,显效15例,好转14例。提示本法较常规疗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面肌痉挛针刺治疗的选穴规律及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VIP)建库至2019年5月30日发表的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相关文献。采用平台对纳入处方穴位频次、穴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模块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4篇,合计87首处方,涉及腧穴81个。其中取穴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合谷(67.82%)、地仓(57.47%)、四白(54.02%);前3位的穴对有"合谷-太冲""四白-地仓""颊车-地仓";核心穴位组合为合谷、太冲、风池、地仓、下关、颧髎、颊车、太阳和四白。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选穴遵循"局部与远端取穴配合,祛邪与扶正并重",达到调和气血、熄风通络止痉的作用,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迎香与颊车互透;对照组行常规透刺法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两组各连接3组电针(观察组选用阳白与丝竹空、阳白与牵正、迎香与颊车;对照组选用阳白与攒竹、地仓与颊车、牵正与四白),采用断续波,频率为1 Hz,以患者耐受为度,并辅以患侧耳周穴(翳风、颊车、牵正)TDP照射,均配合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4.5%(35/47),对照组愈显率为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透刺(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普通透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陆波  连慧文 《四川中医》2021,39(3):193-196
目的:观察对比针刺结合高电位疗法与常规针刺法对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3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电位疗法,两组针刺选穴均以攒竹、四白、太阳、迎香、地仓、承浆、颧髎、和髎为主穴.两组患者治疗频率均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患者在结束每个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埋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推拿联合埋针治疗,推拿常用穴位及部位有翳风、颊车、阿是穴、颧髎、地仓、肝俞、胆俞、膈俞、血海、合谷、太冲、足厥阴经和面颊部,主要手法有点压法、揉法、推法、拿法;埋针常用揿钉型皮内针埋于四白、颧髎、下关、颊车、地仓、阿是穴,每次1~2穴,轮换交替;对照组给予单纯推拿治疗,其选用穴位及部位、操作手法、操作程序等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5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有效率占93.55%;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2例,未愈11例,有效率占64.52%。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埋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翳风穴三刺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翳风穴三刺法联合面部腧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并随症配穴),远端腧穴(合谷,太冲,足三里)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选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