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哮喘患者吸入治疗中开展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分析2014年前哮喘吸入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于2014年实施PDCA循环管理,制定管理方案及流程。拟定PDCA循环中的评价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吸入操作技能、患者依从性及吸入正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1年后,护理人员吸入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吸入操作技能均有显著提高,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吸入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使护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化,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临床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前后收治的4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护理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器械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比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工作强度、绩效津贴、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大大提高(P0.05);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8.50%,实施后为94.50%(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实施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设为实施后,2017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应急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实施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及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突发事件集体救护与运行管理策略的实施,可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应急能力,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5月10日~2017年5月10日参与PDCA循环管理的护理人员8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期间不规范操作次数共有180次,以人员占比最大,达到42.22%。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等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配置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PDCA管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取PDCA循环质量管理制度,便于将药物配置差错率降低,提高满意度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效果,促进ICU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方法:医院ICU自2016年6月实施双因素激励理论,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实施双因素激励能够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前的护理人员7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后的护理人员7名作为观察组,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手术室综合评分及手术室人员护理满意度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综合评分及手术室人员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及护理质量,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士整体素质的满意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护理沟通、护患关系、人文关怀等护士素质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科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康复科在2014年6月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从实施前后康复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康复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康复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康复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建立并使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2月在急诊科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2017年2月~2018年2月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45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救护情况与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有效抢救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应用急救链式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有效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探讨PDCA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调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及对比PDCA实施前、后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提升情况。结果 PDCA循环前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评分中病房管理(84.15±3.63)、基础护理(86.34±5.89)、消毒隔离(82.43±1.41)、穿刺技术(86.79±2.47),显著低于PDCA循环后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评分中病房管理(93.98±2.98)、基础护理(99.35±4.99)、消毒隔离(98.11±2.31)、穿刺技术(99.77±2.3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实施前满意度750例(75.00%),显著低于PDCA循环实施后满意度990例(99.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能够全面提升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家属满意度提升,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医院血透室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微信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急救药品5S管理中的应用。方法: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维持、素养,2015年4月~2016年3月为实施前,儿科重症监护室以传统口头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对急救药品实行5S管理模式;2016年4月~2017年3月为实施后,儿科重症监护室以微信方式进行5S管理信息传递。比较实施前后的信息传达效率、护理质量、护士相关知识知晓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采用微信方式的管理措施后,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信息传达率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的检查急救药品耗时、取用急救药品时间、护士取药差错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P0.05),急救药品完好率有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的护士相关知识知晓度及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急救药品5S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改善病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100例和医院ICU36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100例和医院ICU36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和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病区管理、特级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及总分等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9.00%(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实施特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还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4~1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行常规护理模式;2016年1~9月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PDCA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及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选择PDCA模式进行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将针对感染知识掌握缺陷率显著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的84例患者,以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42例。实施前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则采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士的护理知识得分、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血透室中进行护理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流程管理,通过一系列方法对护理流程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估,护理流程管理的主要评价内容有患者满意度、风险发生率、护理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等。结果:医院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后,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讲、专业技术水平及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血透室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自2017年1月起实施PDCA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儿科病房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PDCA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加强重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管理与监护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重症科治疗的3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管理,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护理和监护措施,加强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全过程管理,比较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强化对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护理监护,能够提高用药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门诊注射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改进措施,评判其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分析门诊注射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改进措施。选取2016年1~6月门诊注射室的13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影响门诊注射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业务水平,注射等候时间,注射室环境等。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注射室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5年浙江中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危急重症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后的50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实施前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ROSC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和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SC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救费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和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提高ROSC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