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为加强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标识之前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采取用护理标识之后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管理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中医院15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管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13例次,观察组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4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病房应用标识化管理效果显效,可有效控制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10月期间泌尿外科收治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标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温岭市中医院20名ICU护理人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2016年7~12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管理基础上加行护理质量标准管理。统计护理质量管理结果、不良管理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级护理、三基考核、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备用和护士长管理等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标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理想,改善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减少不良管理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实施岗位分级与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骨科治疗患者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岗位分级与绩效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岗位分级与绩效管理能够明显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增强护士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进行安全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重症监护室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采用护理标识护理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2月之前未采用护理标识护理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9%(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标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能起到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取得显著效果,能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50例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未应用护理标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应用护理标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护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ICU导管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成效。方法:将杭州市中医院ICU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需导管插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ICU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前馈控制护理安全管理。以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及感染发生情况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13.33%)比较存在显著差别(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方案应用到ICU患者导管安全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ICU患者导管插管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ICU患者的救治质量,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保障,亦对护理人员的导管护理管理知识及技能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至医院就诊的妇产科患者122例,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加用细节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便于保证医疗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优化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前馈控制在ICU患者导管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绍兴市立医院自2013年7月在ICU导管安全管理中开始采用前馈控制,在实施前馈控制前后各随机选取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导管安全管理中采用前馈控制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降低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护理管理组织改革实践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30名护士和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5名护士、50例患者和观察组15名护士、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鉴既往改革成功经验,对ICU进行护理管理组织改革。记录两组护士离职率,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护理流程、护理技能、基础护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离职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病房管理、护理流程、护理技能、基础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鉴既往成功管理经验来对ICU实施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有助于增强护士对护理管理模式的认可,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微信传递信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外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微信传递信息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信息传导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操作水平、服务态度、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信息接收率高于对照组,而信息到达时间、接收并反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信传递信息的外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记录2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3.5%,对照组为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观察组为96.5%,对照组为8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监督团队管理对提升重症ICU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98例ICU重症患者,依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施以建立监督团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各项护理质管理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监督团队管理对提升重症ICU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医院骨伤科住院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3~12月在医院骨伤科住院的1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表单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328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的143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的185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行常规安全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护理表单,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规范操作、规范流程、无菌操作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表单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护理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级标识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医院ICU病房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级标识管理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分级标识管理,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改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2017年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肾内科采用优质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内科采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促进了整个科室护理能力的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