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48岁,平均32岁;均为外伤性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其中2例伴有髌骨骨折,1例伴跖骨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3例,机械伤2例,重物砸伤1例。缺损部位:髌前4例,前下和前内侧各1例。左侧2例,右侧4例。手术时机:5例为急性创伤,4例急诊手术修复,1例因局部污染较重,于清创术后8天,  相似文献   

2.
楼骆琳  何维英  周峰  宣晓国 《中医正骨》2010,22(6):52-52,54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上比较常见,修复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对重建肢体功能十分重要。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治疗的40例行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的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并发症有无情况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影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40例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有并发症患者和无并发症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BMI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皮瓣长度、蒂部长度、旋转角度上无并发症组均高于有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皮瓣长度、蒂部长度、旋转角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均非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时,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的总体疗效良好,但需要在皮瓣长度、蒂部长度、旋转角度上不断调整,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足内侧远端软组织缺损常致趾骨或跖骨外露,由于缺损创面位置及对所需修复组织的特殊要求,临床上缺乏适宜的组织修复,导致拇趾截趾率较高,造成足功能障碍。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1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游离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内侧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均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根据皮肤缺损大小扩大10%设计皮瓣,将腓浅神经外侧支与腓肠神经吻合,观察皮瓣的成活、足外缘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2例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皮辩均存活;住院期间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2例;10例于术后3月足外缘感觉逐步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且血管蒂解剖恒定、蒂长,血管外径粗、血供充分、对供区损伤小、厚薄适中、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均为手指近、中节软组织损伤,其中示指12例、中指10例、环指6例、小指5例,掌侧缺损14例、背侧缺损13例、侧方缺损6例,合并肌腱断裂10例、近节或中节指骨骨折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1.2 cm至4.2 cm×2.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0~120 min,中位数60 min。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6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皮瓣均成活,且质地柔软、色泽接近周围皮肤。均未出现感染、皮瓣及供区植皮坏死等并发症。患指功能恢复良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3例、可2例。结论: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且外观良好、患指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对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率及术后患肢功能。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eb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操作简易,术后坏死率低,皮瓣面积大,供血良好,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可作为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小腿穿支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6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7例,男55例,女12例。年龄7~78岁,中位数40岁。均为下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一次性修复鼻翼缺损达到形态相对完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鼻翼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组,分为鼻唇沟任意皮瓣组(A组)和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组(B组)各10例,对2组皮瓣存活、皮瓣外观、皮瓣修复后感觉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B组病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4个月~2年,瘢痕不明显,修复鼻翼无变形,外观形态满意,无臃肿,部分保留神经皮支患者,修复即刻鼻翼感觉已良好,未保留皮神经者皮瓣感觉在半年后逐渐恢复,患者对手术效果较为满意。A组8例皮瓣存活,2例皮瓣末端稍有坏死。4例部分存活,未存活上皮清除后通过自身上皮化修复创面。A组2例病例因术后修复鼻翼臃肿行再次修复,3例鼻翼稍臃肿但未再修复。所有病例修复鼻翼即刻均无感觉,半年后感觉逐渐恢复,创口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蒂长转移范围大、修复区域广,皮瓣厚薄适宜,外在皮肤衬里同时修复,修复后鼻翼形态满意,避免了术后皮瓣臃肿二次修复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外鼻的感觉功能。面动脉蒂折叠穿支皮瓣是修复鼻翼全层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48岁,平均32岁;均为外伤性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其中2例伴有髌骨骨折,例伴跖骨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3例机械伤2例,重物砸伤1例.缺损部位:髌前4例,前下和前内侧各1例.左侧2例,右侧4例.  相似文献   

11.
罗雪平  阮诚 《中医正骨》2012,24(2):47-48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行该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20例皮瓣一期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在筋膜层表面行游离皮片移植愈合.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创伤部位深部感染,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负重区无破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应用B探讨和研究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疗效。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6~70岁。交通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3例,机器压伤12例,重物压伤5例,烧烫伤3例,糖尿病足2例,其他1例。缺损位于踝部20例,足跟部10例,足部16例。皮肤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39例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例采用肌皮瓣修复创面及骨髓炎。结果:46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46例皮瓣均存活,部分坏死2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6例,予以创口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8例,术后3~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可靠,对组织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皮瓣外形美观,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2016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接受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前来该院就诊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研究组行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术,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具有切取方便、皮瓣血运良好、不牺牲主要动脉、损伤小、成活率高、患肢制动时间及整体恢复期缩短等优点,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腓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腓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28 ~56岁,中位数46岁.左足9例,右足10例.所有患者切口处皮肤均坏死,均有分泌物渗出.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7例、奇异变形杆菌感染2例、无细菌感染1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软组织缺损伴骨和内固定物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cm×2 cm至2 cm×4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中位数11个月.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无明显臃肿,未发现皮瓣磨损及破溃.供区外观满意,无疼痛及功能障碍.患者穿鞋、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腓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和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数字奇偶法分组;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修复软组织缺损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术修复软组织缺损治疗;就组间手术总有效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总优良率(88.71 %)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 %),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病理评分以及瘙痒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1 %)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有效应用,可使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获得理想效果,将愈合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效缩短,并同时将疼痛评分、病理评分以及瘙痒评分有效降低,提高手术安全性,最终实现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7.
小腿远段、踝、足部因创伤致足跟、跟腱、足背、小腿下段及外踝周围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易并发感染及组织坏死。尽管目前有多种的修复方法,如肌瓣、筋膜瓣或游离皮瓣等可用于修复,但有的操作复杂,有的需牺牲主干血管,术后外观臃肿,供区破坏大,并非理想。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创面具有邻近转移、切取方便、皮质良好和成活率高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50岁,中位数28岁。示指10例,中指9例,环指6例,小指5例,拇指2例。所有患者手指背侧组织及甲床均正常。合并肌腱损伤5例,指骨骨折1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2 cm×1.0 cm至2.2 cm×2.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0.5~2 h,中位数1 h。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皮瓣成活、并发症发生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6.5个月。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无感染、皮瓣及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例皮瓣术后出现张力性水疱,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后,皮瓣存活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及弹性正常。手指屈伸及对掌、对指功能良好,指端感觉恢复良好,握持物有力。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2例、可2例。结论:采用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皮瓣外观与质地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关节及血管神经外露,常需皮瓣修复,以达到临床最佳功能恢复.我院自1999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携带大隐静脉、隐神经的隐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穿支皮瓣术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外伤的软组织相关缺损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进行胸腹部带蒂的皮瓣修复方式的临床治疗,对观察组进行穿支皮瓣术的临床治疗,分析两组存在手外伤的软组织相关缺损症状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70.00%)更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比对照组(30.00%)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