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的60例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股胫角、膝关节内翻角、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并采用膝骨关节炎JOA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显著减轻,VAS评分由术前的6.85±2.48分降为3.43±1.50分,股胫角由术前的155.49°±12.28°提升为180.98°±15.93°,膝内翻角由术前的15.19°±5.12°降为5.69°±3.31°;膝关节内侧间隙比术前增加0.35±0.11cm,膝关节外侧间隙比术前减小0.23±0.12cm;膝关节JOA评分由术前的72.57±4.53分提高至86.58±7.52分。结论:膝关节镜清理结合腓骨近端节段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短期内可有效缓解膝关节内侧疼痛,恢复膝关节内侧间隙,改善下肢力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腓骨上1/3部分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3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截骨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48~80岁,中位数62岁。均单侧发病,左侧1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疼痛等症状以内侧为重,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畸形,X线间内侧间隙狭窄,胫骨平台-骨干角85°,下肢生理力线距髌骨中心内侧偏移1cm.统计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胫骨平台-骨干角,内外侧间隙及功能AK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10~15d,中位数12d.3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级愈合。其中3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3月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个月,中位数4个月。术后1个月后连续2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评估、AKS评分、膝关节内外间隙、胫骨平台-骨干角结果无明显变化后,确定评分结果并记录。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3±2)分。功能较术前改善,AKS由(88.47±13.25)分增加到(156.70±10.26)分,内翻角较术前略纠正,胫骨平台-骨干角由术前70°~85°提高为术后80°~93°,内侧间隙较术前增加(0.25±0.10)cm,外侧间隙较术前减小(0.20±0.08)cm.结论:腓骨截骨术对患者创伤小、花费少、手术难度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共78膝),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随访愈合情况,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3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X线检查均为骨性愈合;术后未见感染性关节炎、皮肤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的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HS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临床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合并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20例采用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伴有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的改变,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VAS评分末次随访结果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末次随访结果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末次随访结果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改善患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关节内合并其他病变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治疗伴有内侧间室狭窄的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药物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5例,采用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JOA评分进行综合分析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25例患者的术后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下肢力线到髌骨中线的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疼痛减轻。膝关节JOA评分由术前68~78(74±2.5)分提高到80~89(84±3)分。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腓骨截骨与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延缓膝骨性关节炎进展等优点,为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筋病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筋为骨用”筋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40~ 80岁,中位数58.5岁;髌股关节骨关节炎26例,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35例,外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15例,全膝骨关节炎24例;病程3 ~ 248个月,中位数3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2年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对患膝疼痛、僵硬及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00例患者,96例获得2年随访;治疗后患膝疼痛缓解,关节僵硬减轻,关节功能改善.96例患者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治疗前(59.38±15.19)分,治疗4周后(13.30±17.42)分,治疗后2年(12.09±13.99)分.膝关节不同部位骨关节炎指数总评分,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前(53.08±15.49)分,治疗4周后(8.69±11.30)分,治疗后2年(10.08±7.90)分;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前(65.57±12.61)分,治疗4周后(13.65±10.48)分,治疗后2年(15.11±18.58)分;外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治疗前(49.00±11.78)分,治疗4周后(8.13±8.07)分,治疗后2年(14.93±15.39)分;全膝骨关节炎治疗前(64.50±14.60)分,治疗4周后(12.05±7.56)分,治疗后2年(7.30±7.19)分.4例晚期重度全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结论:在筋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膝疼痛和僵硬,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1/3段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9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1/3段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28例,男8例、女20例。年龄45~75岁,中位数60岁。双膝10例,单膝18例。根据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分级,关节间隙狭窄2例、关节线消失3例、轻度骨磨损7例、中度骨磨损7例、严重骨磨损及关节半脱位9例。病程1~30年,中位数10年。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时间7~10 d,中位数9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患者行走后患肢疼痛,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及采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治疗后疼痛缓解;1例患者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症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后症状消失。术前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7±2)分,术后为(3±1)分。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膝骨关节炎评分为(70.5±5.0)分,术后为(85.5±5.0)分。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1/3段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10月,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37膝,男18例、女12例。年龄43~65岁,中位数59岁。单膝23例,双膝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及关节面硬化、边缘增生、软骨退变磨损等典型的骨关节炎改变。膝内翻角度10°~25°,中位数17.5°。软骨退变程度按Ogilive-Harris标准分度,Ⅱ度14膝、Ⅲ度23膝。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24个月,中位数20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7.52±1.35)分升至术后1个月(65.22±1.97)分、术后6个月(71.43±6.16)分、术后12个月(79.19±3.58)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6.23±1.21)分降至术后1个月(5.45±1.44)分、术后6个月(3.32±2.13)分、术后12个月(3.16±1.51)分。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能缓解或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15例18膝,男5例6膝、女10例12膝;年龄56~76岁,中位数64岁;左膝4例,右膝8例,双膝3例。病程3~10年,中位数6年。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进行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S)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切口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0.0±8.0)min,术中出血量(30.5±3.5)m L,住院时间(8.0±2.0)d。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3)分降至术后3 d(1.2±0.2)分、术后1个月(1.2±0.4)分、术后3个月(1.4±1.2)分、术后6个月(1.6±2.6)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由术前(53.0±4.0)分升高至(75.0±5.0)分,AKSS评分由术前(58.0±2.2)分升高至(84.4±6.6)分。6例下地行走时切口周围疼痛不适,嘱其减少下地活动,未给予药物治疗,术后1个月疼痛不适症状消失;2例出现足背伸无力,经功能锻炼后足背伸肌力基本恢复正常;2例切口下方、小腿外侧麻木,持续1个月后麻木症状自动消失。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采用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60~75岁,中位数63岁。患者体质量55~65 kg,中位数57 kg;体质量指数18~26 kg·m-2,中位数23 kg·m-2。左侧12例,右侧9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均疼痛,站起和负重行走时加重,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膝关节活动度90°~105°,中位数96°;内翻畸形5°~15°,中位数9°;均为伸直位内翻畸形,屈曲90°时内翻畸形消失;髌股关节研磨试验阳性2例,阴性19例。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均变窄或消失。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中位数2年。假体位置良好,均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感染、脂肪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94.38°±3.53°提高至术后1周121.29°±7.45°、术后1年128.43°±5.93°。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评价疗效,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3.19±4.77)分提高至术后1周(86.14±3.75)分、术后1年(87.24±4.37)分,患者功能评分由术前(47.14±4.52)分提高至术后1周(85.52±3.94)分、术后1年(86.67±3.97)分。结论:采用Oxford活动型半月板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铍针联合免荷型膝关节护具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铍针联合免荷型膝关节护具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57例114膝,男20例,女37例。年龄49~69岁,中位数60岁。病程1~11年,中位数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X线检查示,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胫股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改变,均属Kellgren-Lawrence 分级Ⅲ级。患者近期均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也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患者膝关节压痛点的软组织位移值、组织能量吸收比、压痛值,以及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本组患者的软组织位移值、压痛值和膝关节HSS评分均增大[(6.08±0.25)mm,(7.49±0.17)mm, t=-74.780,P=0.000;(29.99±1.47)N,(36.06±1.37)N,t=-56.740,P=0.000;(77.56±2.70)分,(89.11±2.77)分,t=-29.030,P=0.000],组织能量吸收比和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减小[(75.17±2.20)%,(65.47±1.88)%,t=131.620, P=0.000;(5.17±0.79)分,(1.36±0.70)分,t=57.880,P=0.000]。结论:铍针联合免荷型膝关节护具可通过改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局部软组织的高张力状态和患肢负重力线,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34例(40膝)。男11例(12膝),女23例(28膝)。年龄75~86岁,中位数79岁。左膝病变18例,右膝病变10例,双膝病变6例。合并髌股关节退变31例,膝关节外侧间室退变23例。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Ⅰ级31膝、Ⅱ级7膝、Ⅲ级2膝。体质量指数18~32 kg·m~(-2),中位数28 kg·m~(-2)。病程3~9年,中位数6年。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度改变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6.8±0.9)分、术后6个月(1.9±0.7)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110.5°±4.1°、术后6个月125.5°±3.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55.2±4.5)分、术后6个月(88.5±3.5)分。结论: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生长因子关节腔注射联合佩戴人工膝关节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采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关节腔注射联合佩戴人工膝关节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9~67岁,中位数55岁。病程4~24个月,中位数15.5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6个月的膝关节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前(46.5±7.3)分,治疗开始后1 d(40.4±6.5)分、1个月(32.2±4.7)分、3个月(30.5±5.1)分、6个月(27.8±4.6)分。治疗开始后6个月膝关节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大于治疗前[(2.2±0.6)mm,(3.3±0.5)mm,t=8.450,P=0.000]。结论:自体细胞生长因子关节腔注射联合佩戴人工膝关节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大内侧胫股关节间隙,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6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手术治疗(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纳入本研究。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5±2.5)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股骨胫骨角(FTA)。结果:60例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FTA)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56~73岁,中位数67岁。均为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例存在膝外翻,3例存在胫骨外旋,4例存在高位髌骨。病程6~18年,中位数9年。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中位数34个月。膝关节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1例残留5°左右的屈曲畸形。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由术前(26±11)分提高至术后(72±14)分,其中疼痛评分由术前(12±7)分提高至术后(41±6)分,活动度评分由术前(16±3)分提高至术后(20±2)分,稳定性评分由术前(10±6)分提高至术后(17±5)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16±9)分提高至术后(74±21)分,其中行走评分由术前(19±8)分提高至术后(39±11)分,爬楼评分由术前(16±6)分提高至术后(41±9)分。均无关节液漏、髌骨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同期髌骨脱位矫正术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合并习惯性髌骨脱位,可以纠正膝关节畸形,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1—3月,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4~78岁,中位数69岁。膝骨关节炎14例,创伤性膝关节炎4例。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出现内翻畸形和胫骨平台内侧非包容型骨缺损。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中位数7年。1例骨水泥螺钉松动,其余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6±7.4)分升至(92.5±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7.5°±8.1°升至105.2°±7.6°。结论: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是老年患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关节科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并选择行小切口内侧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疗效评估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系统。疼痛严重程度评定采用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测量下肢负重全长X线片及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分析膝关节力线和假体位置。测量术前和术后下肢力学轴线(髋-膝-踝角HKA、胫股角FT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8~29个月,平均22个月。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VAS评分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较,除KSS功能评分、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比较时,其功能状态基本稳定。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术前、术后下肢力学轴线及髋-膝-踝角(HKA)、胫股角(FTA),术前与术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治疗后患者下肢力线内翻畸形得到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满意,经治疗后下肢力线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独活寄生汤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既往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内侧间室型膝骨关节炎患者2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并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的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患者的VAS评分:术前的(7.18±1.64)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1.80±0.54),P0.05;患者的WOMAC评分:术前的(126.90±6.38)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63.30±5.69),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创伤小,花费低,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乐推按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平乐推按法治疗KOA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中位数58岁。均为双膝病变。病程10~35个月,中位数22个月。按顺序进行指推、滑推、旋揉、旋按、动挤、动拉,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测量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及关节间隙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6个月,中位数5个月。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6.3±1.2)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2.0±0.6)分、末次随访时(1.6±0.8)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前(66.3±11.1)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25.9±7.4)分、末次随访时(19.1±8.2)分。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个月,股骨角分别为73.4°±3.5°、78.8°±2.0°,胫骨角分别为90.7°±2.8°、93.7°±3.2°,股胫角分别为172.1°±1.2°、175.4°±4.0°,关节间隙角分别为2.2°±0.9°、1.7°±1.0°。结论:平乐推按法治疗KOA,可以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减轻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观察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骨科收治的33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结果:33例患者2例术中改全膝置换,术后31例随访患者在KSS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微创化,术后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