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警示标识管理在减少消化内科患者发生不良风险事件中的作用。方法:从2019年1月起调整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制作警示标识,实施警示标识管理,包括引导标识、药物标识、提示标识、风险标识等,明确各项警示标识的使用方法,通过警示标识来提醒护士和患者,避免工作遗漏、误差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实施后;分别统计实施前(2018年)和实施后的护理工作情况,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200名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警示标识管理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2014年全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依赖于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自我管理意识,2015年起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贯彻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细节根源,分析并解决临床问题,建立以细节思维管理为中心的新型管理制度并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总体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从(86.7±6.7)分提高到了(95.4±2.9)分(P0.05);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从1.3%降到了0.2%(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方案用于消化内科,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的采血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8年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的采血风险因素,包括体检者自身因素、采血操作因素、暴露危害因素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制定了完善的护理管理对策,并于2019年1月起开始实施。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采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体检人员对体检采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采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体检人员对体检采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查了解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的采血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能够显著降低采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体检人员的护理服务体验,提高了体检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分析2016年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根据风险因素进行分类,通过讨论提出护理管理改进对策,于2017年1月起实施改革后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肝胆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肝胆外科护理中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教、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肝胆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总结分析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S现场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制定计划、方案、目标,在骨科病房实施5S管理,对护理事件风险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差异性。结果:在实施5S现场管理前,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2.05%和94.53%,实施后,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11%和96.40%,差异显著(P0.05)。结论:5S现场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护理事件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呼吸科加强及调床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探究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对嘉兴市第一医院加床和调床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护理管理措施。自2013年3月起呼吸科开始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对比分析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加床及调床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管理对策,从而提高精神病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起针对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管理,2017年7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32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危险因素包括精神病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会受到个人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的影响,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在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明显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风险预防意识薄弱、工作马虎未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服务意识差、病情观察不全面、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导致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管理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前于绍兴市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护理工作中已发生的风险事故及风险因素展开分析,于2016年1月在骨科实施风险管理护理,选取126例骨科患者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62%同样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7.30%(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展开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制定管理举措。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按照时间进行划分,2018年7~12月之间收治的200名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9年1~6月之间收治的200名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设为实施后研究对象,自2019年1月起对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针对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管理对策,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管理对策,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士岗位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2012年8月起在神经内科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对象为神经内科24名护理人员,对比实施前(2012年8月前)和实施后(2012年8月起)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神经内科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特级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9%(P0.05);实施后全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9%,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4%(P0.05)。结论:建立以岗位培训、岗位分级为基础的岗位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麻醉复苏室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之间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护理投诉情况,分析相关原因,并制定管理对策,于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以2013年全年工作情况作为对照,探讨改进后的管理效果。结果:2014年全年麻醉复苏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13%,显著低于2013年的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防范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减少。结论:要了解麻醉复苏室的常见安全隐患,并分析影响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护理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胆胰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肝胆胰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根据风险因素进行分类,通过讨论提出护理管理改进对策,于2017年1月起实施改革后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前后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肝胆胰外科护理中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教、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总结分析肝胆胰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和管理办法。方法:分析实施前的2016年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于2017年收治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防范风险管理的方法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在使患者得到安全护理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也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风险评估表在减少妇产科风险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2016年,自2016年1月起实施风险评估表管理,2015年则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实施风险评估表前后妇产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妇产科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评估表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安全管理在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安全管理,评估实施安全护理管理前后病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在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后,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及差错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病人管道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后,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对嘉兴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安全护理对策,对该组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安全对策。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对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护理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20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流程管理对提升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2月期间,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血液透析室实施流程管理,针对流程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研究中,实施流程管理之前,血液透析室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5.00%,实施流程管理之后血液透析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施流程管理之前血液透析室的护理满意度为84.17%,实施流程管理之后,血液透析室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中,实施流程管理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风险因素,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