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AMI合并CS的52例患者一经确诊即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与未经IABP治疗的4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均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IABP前后的心功能指标、PCI术后1周内病死率及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进行IABP后桡动脉内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AMI合并CS患者的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冠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对预防心源性休克(C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患者,入院后6h内无CS发生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CS,则给予IA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CS的发生率及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ABP组5例发CS,对照组12例发生CS(18.5%vs44.4%,P=0.04),17例CS患者中7例死亡,37例非CS患者中5例死亡(41.2%vs13.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显著增加AMI并泵衰竭患者病死率,早期应用IABP可明显降低AMI并泵衰竭患者CS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再灌注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低血压状态(简称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CS)中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对策。方法观察AMI合并低血压及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31例,术中再灌注后出现或加重低血压及CS为治疗组(45例),其他为对照组(86例),观察两组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应用优化升压药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序贯疗法支持下急诊PCI的疗效。结果术中再灌注后出现或加重的低血压及CS 45例(占34.35%,治疗组),对照组86例(占65.65%),两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共100例(76.34%),包括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3例,窦性心动过缓31例,室性早搏23例,室颤3例。治疗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左心心力衰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需要使用IABP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再灌注损伤是AMI合并低血压及CS的重要原因之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低血压和CS,用优化升压药配合IABP的序贯疗法配合急诊PCI是一种快捷、实用、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1].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PCI,可以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2],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存活14例,死亡5例;无一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3例AMI合并CS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患者,加强IABP应用期间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及抗凝治疗护理,落实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20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顺利脱机。3例老年患者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1,3,5天死亡。IABP应用期间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穿刺部位渗血及小血肿各1例,肺部感染1例。未出现脑出血、下肢缺血或栓塞、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能确保IABP安全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IABP的功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使重危患者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置入不同时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严重心衰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ACS合并严重左心衰行PCI治疗患者,根据IABP置入时机的不同,分为PCI术前IABP置入组(A组,n=32)和PCI术后IABP置入组(B组,n=28).对比两组间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IABP工作时间、PCI术后1周心功能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TIMI血流情况优于B组;A组IABP机使用时间少于B组,且前者近期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后者;A组顽固性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小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IABP及早置入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严重心衰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主要包括体位选择、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出血观察、饮食护理、反搏泵管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认为AMI后根据患者病情采取IABP后,并通过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患者的血压回升,心功能改善,显著提高AMI合并CS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A组25例为入院时行急诊PCI术治疗前预防性置入IABP;而B组23例为术中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等接受IABP紧急置入。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结果:A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0%和0%,B组为47.8%和0%;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分别为(52.6±15.7)h与(89.8±12.7)h,P0.05;平均IABP使用时间分别为(44.6±17.4)h与(87.1±22.2)h,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PCI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AMI合并CS患者分为单纯PCI组和PCI前植入IABP组以及PCI同时植入IABP组,比较3组在PCI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搏出量以及近期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PCI前植入IABP组、PCI时植入IABP组和单纯PCI组患者PCI前后血压[收缩压(98.24±12.85)mm Hg与(80.56±10.62)mm Hg、(97.74±12.73)mm Hg与(79.86±11.49)mm Hg、(90.56±10.24)mm Hg与(84.30±13.81)mm Hg]、舒张压[(60.85±9.68)mm Hg与(65.64±10.12)mm Hg、(61.68±10.49)mm Hg与(65.37±11.68)mm Hg、(57.81±10.39)mm Hg与(68.72±12.85)mm Hg]、左心室射血分数[(36.63±4.16)%与(39.88±5.37)%、(35.98±4.75)%与(38.74±5.81)%、(33.32±4.53)%与(35.69±4.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120.37±5.81)次/min与(98.80±4.59)次/min、(118.74±4.38)次/min与(92.62±3.48)次/min、(126.44±3.56)次/min与(97.67±4.71)次/min]、每分搏出量[(2.36±0.69)L/min与(2.50±0.51)L/min、(2.64±0.85)L/min与(3.24±0.43)L/min、(3.29±0.62)L/min与(3.15±0.54)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I+IABP组和单纯PCI组术后组间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每分搏出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ABP组内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病死率IABP+PCI组为14.29%(7/49),单纯PCI组为30.43%(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P<0.01),3组总病死率为30.56%(36/79).结论 对于AMI合并CS患者,IABP能迅速有效地进行辅助循环,为早期PCI治疗提供条件,可明显减少心血管急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5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治疗及近期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8例,双支血管病变15例,三支血管病变25例,并左主干病变8例。56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51例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急诊介入术中死亡2例,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17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为34%(19/56)。在随访至30d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均值为(0.37±0.11)。期间1例死于心衰;6例心绞痛复发;9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无证实的亚急性血栓形成,无靶病变血管重建治疗或再次心肌梗死。结论: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能改善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效地恢复梗死区心肌再灌注,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状况.[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之间的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69例,分成无复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其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术中记录及介入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有29(17.2%)例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象.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梗部位、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比例等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在冠状动脉开通时间、CK-MB、cTnI水平、ST段回落程度、术中最大扩张压力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状动脉开通时间长、CK-MB与cTnI水平高、先预扩张再支架、术中扩张压力大等可能有关,无复流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流正常者,AMI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浆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AMI患者按发病后至急诊PCI时间分组:A组(≤12h)29例,B组(12~24h)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血浆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LVEF。结果A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B组明显降低,但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急诊PCI治疗后,入院后24h和7d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M/发生后30d时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显示,A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是AMI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PCI的治疗时间越早,AMI患者术后心肌受损程度越轻,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重度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7例AMI合并重度心衰患者(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因AMI入院,但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60例AMI合并重度心衰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预后,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57例(85.1%),死亡10侧(14.9%),对照组患者存活40例(66.7%),死亡20例(33.3%),对照组病死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存活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5,P〈0.05)。影响观察组患者预后的主因素有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是否行急诊PCI治疗,病变血管数量和心梗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高血压、吸烟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观察组患者1例因肾动脉支架刺破球囊终止IABP,另有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经加压包扎后血肿未继续扩大。1例出现IABP相关的贫血,停用后恢复,其余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IABP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心衰患者的近期预后,应积极尽早使用IABP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4例A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62例)与中老年组(>40岁,692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冠脉病变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CCE)情况。结果 青年组的高脂血症例数、BMI、心室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GRACE评分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的BNP、肌钙蛋白I、D二聚体明显低于中老年组,AST、TG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少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大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组AMI患者行急诊PCI相对安全,其中肥胖、高脂血症、单支血管病变多见,心衰、猝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AMI入院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其发病至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急诊直接PCI组(<24 h)及择期PCI组(7~30 d).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的病变成功率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97.3%.98.5% vs98.3%,均P>0.05),择期PCI组植入的药物洗脱支架比例较高(83.6% vs 71.0%,P<0.05).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急诊直接PCI组中50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住院期间17例死亡;择期PCI组无死亡病例.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分别随访(12.3±9.9)个月和(12.5±10.3)个月,两组心袁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75岁以上A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62例高危AMI直接PCI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急诊PCI组及急诊PcI+IABP组,随访4周,比较两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操作,随访28d,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19.4%VS22.5,P〉0.05),两组病人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90.32%VS89.10%,P〉0.05)。【结论IIABP在高危AMI患者应用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应用IABP在高危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并未显示其优越性,应正确识别高危AMI患者,合理选择IABP置入时机。  相似文献   

18.
肖平喜  张瑶俊  李小波  葛震  田乃亮 《新医学》2011,42(11):732-734
目的:探讨症状性陈旧心肌梗死患者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介入治疗中,预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因存在CTO病变而行PCI的有心绞痛症状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术前是否使用IABP分为IABP预处理组(29例)和单纯PCI组(68例),比较两组术中靶病变开通率、X线曝光时间、无复流发生率、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ABP预处理组的靶病变开通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同单纯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术中无复流发生率较单纯PCI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症状性陈旧心梗患者CTO病变的介入治疗,IABP预处理不增加X线曝光时间,可以明显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及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但对于靶病变开通率、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31例AMI伴T2DM患者和37例AMl不伴T2DM患者接受PCI治疗,对比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PCI成功率和预后.结果 伴T2DM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远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较单纯AMI组多见[20例(65%)与12例(32%)、22例(71%)与11例(30%)、19例(61%)与9例(24%),X~2值分别为7.75、13.82、10.80,P均<0.05],伴T2DM组PCI成功率与单纯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纯AMI组[19%(6/31)与3%(1/37)、13%(4/31)与O(0/37),X~2值分别为3.94、5.01,P均<0.05].结论 T2DM合并AMI冠状动脉病变复杂,PCI术安全有效,但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潘玥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4-24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会明显增加.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对衰竭的心脏可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稳定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心功能.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急诊PCI患者的生存率[1].我科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IABP支持下,对17例AMI患者行急诊PCI,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