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爱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5):158-158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医院防控措施,提高基层医院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方法:对本院2009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基层医院应对手足口病采用的防控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时间以夏秋多见,地区分布:全乡各村均有发病病例,各年度发病地区发病病例数逐年下降。经规范治疗治愈或好转出院,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对手足口病在落实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重点提高基层防病意识和防病知识方面是防控本病传染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采取随机盲选法,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3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在平均病情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感染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56%,与对照组的33.33%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可促进患儿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采纳及使用。 相似文献
3.
《双足与保健》2017,(13)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4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50例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96.00%,常规组是84.00%,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96.00%)优于常规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通过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有效率,同时家长的满意度也极大提升,此时护理方法值得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控制中,全面防控策略实施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中心接诊健康体检幼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分别采取常规防控措施与全面防控策略,观测两组手足口病发病率。结果对照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预防控制中,通过全面防控策略的实施,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崔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86-87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加强骨科手术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分析基层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措施,对整个手术全过程进行监控和干预.并通过对手术负责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注重手术过程的监控,加强消毒灭菌管理等,有效的控制了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对手术前、中、后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操作的标准化,监管的严格化,灭菌的有效化,强化医护人员的卫生要求,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基层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为主要特征。2008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该病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内发生暴发流行。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但绝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基层从事预防的医务人员在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战役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以及遇到的问题简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9.
《亚太传统医药》2017,(12)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某基层医院中药房的中药,分析总结中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再次对该中药房的中药进行抽查,分析比较实施管理对策前后的中药管理质量。结果:中药管理对策实施后中药饮片假冒品率、虫蛀率、发霉率、泛油率等不合格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对策实施后,中药丸剂、颗粒剂、片剂不合格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完善中药质量监管体系、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中药、提高中药炮制质量、科学贮存中药、提高中药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实现基层医院中药管理的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
目的:对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品管圈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分析在实施传染病防控品管圈管理模式前后的工作质量与管理效果。结果:在实施传染病防控品管圈管理模式后,医院传染病病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水平已经由原来的98.35%、98.70%、99.78%提升到了目前的100%、100%、100%。结论:科学开展传染病防控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使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持续性改进产生促进作用,为目前医院传染病防控要求的一个需求,值得关注并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感染防控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其作用.方法 从我院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选择50例开展实验探析,收治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儿分成常规组和探析组,各25例,常规组仅使用常规模式护理干预,探析组以常规组护理方法为前提,再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刘淮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2)
目的观察新型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基础护理服务,研究组给予患儿新型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干预,比较2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总有效率、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降温护理、重症预警、心理支持、生活干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实施新型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手足口病是以发热及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破等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病,其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病毒性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危重疾病. 相似文献
16.
《双足与保健》2017,(24)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以更好的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典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临床观察和实施全面护理,包括卫生预防护理、饮食护理、皮肤及口腔护理、消毒隔离护理、发热护理、并发症防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76例手足口病患儿都出现发热、疱疹样皮疹等临床表现,其中1例合并有较轻的心肌炎并发症,经合理临床治疗和全方面护理后,患儿身体恢复效果明显,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应用全方位护理措施,取得明显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手足口病400余例,集中隔离治疗,针对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恰当的护理有利于手足口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宣教对控制本病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辨证分型等方面对HFMD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辨证论治HFMD,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