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拔除后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在安钢总医院ICU气管插管已拔除的52例患者,均行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总结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 52例患者中除1例因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再次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外,其余患者脱机拔管后1、8、24 h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数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患者气道组织湿化程度为(2.19±0.19)分,舒适度评分为(1.68±0.28)分,耐受程度评分为(1.19±0.17)分。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拔除后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患者做好相关护理,可有效维持合理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数,提高患者的气道组织湿化水平、舒适度以及耐受程度,降低脱机拔管后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急性喉头水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和减轻婴幼儿气管插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降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8例心外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急性喉头水肿的原因加以分析,采取拔管前激素的应用;拔管后及时给氧和雾化吸入、喉头喷雾;同时注意避免多次插管,有效湿化气道等。结果:8例中5例4~6h逐渐缓解,12h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例采取上述措施后呼吸困难无缓解,于拔管8h后二次插管;1例行气管切开,于1周后拔除气管套管。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矽肺患者行肺移植术后的护理要点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33例行肺移植术的矽肺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从移植肺维护(包括气道管理和胸部物理治疗)、液体管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观察与护理、早期肺康复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总结经验。结果 33例受者平均ICU住院时间(9±3)d(3~32 d);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8±1.2)d(2~24 d)。21例受者术后第2天拔管脱机,10例术后第3~5天拔管脱机,2例受者分别在术后第3、5天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暂未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7、8天行气管切开术。33例受者中2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发生PGD、急性心力衰竭、重度肺水肿;另1例术中出血4 500 m L,术后发生PGD,术后第7天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31例均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生存比例为93.8%(31/33)。结论矽肺患者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是护理的重点与难点,术后合理有效地护理是其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供、受者基本特征及术中情况对于术后肺部并发症、围手术期存活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31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 d内受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患有术后肺部并发症, 并将受者分为术后肺部并发症组(189例)和无术后肺部并发症组(124例)两组。将两组受者术前及术中资料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并对受者术后生存情况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 受者年龄、合并慢性病、术前血小板计数低、术中大量出血(>1 500 ml)、灌注后严重低血压都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术后肺部并发症组比较, 术后肺部并发症组受者ICU停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延长, 再次气管插管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增加(P<0.05)。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中, 无术后肺部并发症组受者的围手术期总存活率优于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在肝移植术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儿童受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ECMO支持的2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重度ARDS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疑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另1例确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果 2例儿童受者均采用静脉-动脉(V-A)ECMO模式,ECMO开始前的氧饱和度指数(OSI)分别为31.8和23.9。2例分别在ECMO支持219 h和168 h后成功撤除ECMO;分别在有创机械通气342 h和232 h后撤除呼吸机;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1 d和18 d;住院时间分别为57 d和33 d。2例儿童肝移植受者ECMO支持期间移植肝功能稳定,无新发脏器功能不全,无可致命并发症发生。结论 ECMO是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重度ADRS的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手段,ECMO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评估及管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移植非术后即刻拔除气管插管(IPTE)的手术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肝移植的所有受者病例资料。肝移植术后带气管插管回病房,或虽然IPTE但48 h内因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的受者纳入插管组,余受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叶移植术在终末期肺疾病受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科接受肺叶移植的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肺气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病原体阳性11例(78.6 %);单侧肺叶移植2例,双侧均为肺叶移植2例,一侧肺叶移植而另侧为普通肺移植的双肺移植10例;术中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者11例。14例受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保留ECMO 5例,术后撤除ECMO的时间是1 d(1~11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是4.5 d(0~182 d),术后ICU停留的时间是11 d(2~186 d);1例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要二次开胸止血;14例肺叶移植受者中,10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残端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肺叶移植对特定的终末期肺疾病受者(特别是大供肺小胸腔)来说,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一种较为理想的雾化吸入方式,提高湿化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气道间断滴药加常规氧气雾化吸入法,观察组采用气道间断滴药加改良氧气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气道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每日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痰液成分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管切开氧气雾化法能将雾化药液充分吸入气道,可降低痰液的粘稠度,提高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肺移植受者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2例肺移植术受者,根据术后通气方案不同,将受者分为HHFNC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基本资料、呼吸功能、血气分析结果及生活质量指标。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APACHEⅡ等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个月和入院时SGRQ得分。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待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HFNC组和CPAP组受者年龄、APACHEⅡ评分、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性别及待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机械通气时间、拔除人工气道时呼出潮气量及ICU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进入ICU时、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时及转出ICU前血清p H值、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FNC组受者转出ICU前呼出潮气量及氧合指数均高于CPAP组(t=6.43、3.42,P均0.05),而血清乳酸含量低于CPAP组(U=2.56,P0.05)。HHFNC组受者入院时生活质量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P0.05);CPAP组入院时生活质量与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05)。结论 HHFNC可有效改善肺移植受者移植肺功能和早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再加上呼吸功能受损,使用脱水剂,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以及舌后坠等原因导致呼吸道不畅,常需气管插管,但黏稠痰液甚至痰痂常阻塞患者呼吸,甚至发生窒息.因此,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2011年1~5月,我们采用一次性双圈氧气雾化吸入器对30例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在肝移植受者中实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接受ERAS方案治疗将受者分为ERAS组(163例)和对照组(302例),ERAS组病情重于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输血量;记录肝移植受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术后再插管率;记录肝移植受者术后90、180 d及1年的生存率,分析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ERAS组受者的无肝期为45(39,5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0(32,48)min(P0.05)。ERAS组红细胞输注量为10(7,13)U,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10,28)U(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35(84,212)h、24(18,33)d,均短于对照组的154(103,253)h、34(20,50)d(均为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28 d总撤除呼吸机时间为26(25,27)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6(23,27) d(P0.05)。ERAS组受者的术后再插管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ERAS组受者术后90、180 d以及1年的生存率均为9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者的81.1%、78.1%、75.7%(均为P0.05)。ERAS和手术时间是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ERAS管理模式可提高受者生存率,同时可缩短受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再插管率,对肝移植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气管切开脱机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导管给氧加间隙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微雾喷雾器持续气道湿化.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痰液黏稠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痰痂形成、气管套管堵塞等发生率高,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可明显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及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成功实施的15例CDCD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15例器官捐献者均符合中国三类捐献标准(C-Ⅲ),采用经典原位全肝肝移植术7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供肝质量544.2~1 422.4(1 171.9±289.6)g,热缺血时间9~22(17.1±3.1)min,冷缺血时间2~9(5.4±2.0)h,无肝期43~100(67.5±14.1)min,术中出血量300~3 000(1 283.3±808.4)ml,手术时间355~605(513.3±70.6)min,术后呼吸支持时间为5~960(93.1±241.7)h,ICU逗留时间为48~720(126±167.9)h,术后住院时间13~103(34.2±22.1)d,总住院费用8.73~54.78万元。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性胆道吻合口狭窄1例,应激性消化道大出血、小肝综合征、多重耐药菌感染、肝性胸水1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肺部细菌感染2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例,腹腔大出血1例,肝包膜下血肿1例,移植肝新发肿瘤1例,拔除T管后胆漏并致弥漫性腹膜炎1例。术后随访时间0.5~51个月,1例因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第27天死亡,1例于出院后174 d因移植肝功能衰竭伴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余13例受者肝功能均恢复顺利,预后良好。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仍系高风险、高并发症手术,通过不断优化器官捐献操作流程、加强捐献器官功能维护、严格把握移植受者手术指征、规范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定期随访,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复杂胆道端端重建术中放置内支架管在预防胆道吻合口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肝移植受者复杂胆道重建过程放置胆道内支架管, 观察术后病情转归、胆红素和胆道酶学恢复、术后胆道内支架管处理及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6例受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前胆红素及胆道酶学均恢复正常。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等指标峰值分别为(83.8±56.4)μmol/L、(151.5±76.3)U/L、(301.7±177.0)U/L、(98.4±80.9)μmol/L, 出现拐点时间分别为术后(2.3±1.0)d、(3.0±1.1)d、(3.8±1.2)d、(1.8±0.8)d, 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术后(7.7±5.1)d、(5.0±4.9)d、(23.5±7.6)d、(3.8±2.4)d。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 3例受者术后通过十二指肠镜拔除胆道内支架管, 3例术后胆道内支架管自行脱落。除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无症状的吻合口狭窄外, 其余受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在肝移植复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后患者氧气雾化吸入的最佳起始时间,以提高疗效及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1、2、3组,三组患者分别于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即时、6 h、24 h进行氧气雾化吸入。结果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第1组最优。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即行氧气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施行的20例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供者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避免热缺血,M-Ⅲ供者不采用ECMO,待心跳停止5 min后实施肝脏获取手术.受者均采用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7例行胆管端端吻合,3例行胆肠吻合.所有受者获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20例供者中M-Ⅲ占10%( 2/20),DBCD占90% (18/20).20例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和术后ICU时间分别为(6.2±2.7)h、(54±13) min、(2305±1311)ml和(44±35)h.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无原发性肝脏无功能或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术后1个月内1例受者因脓毒血症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18例受者长期生存,最长生存时间为58个月.结论 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我国可以应用的供肝获取方法,其中以DBCD为主要类型;建立科学的心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流程,合理使用ECMO等保护供肝质量措施,对我国公民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心脏外科术后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机困难,将其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23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患者呼吸循环状态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改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支持通气方式并撤机;对照组,21例患者,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通气、氧合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2.3±0.8)d和(7.3±0.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4.2±0.5)d和(7.3±0.5)d,住ICU时间分别为(6.5±0.9)d和(10.3±0.4)d,呼吸机相关肺炎分别为6例(26.1%)和12例(57.1%),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二次插管(8.7%),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二次插管(14.3%).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如果存在脱机困难,可采用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呼吸机正压通气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失去了上呼吸道湿化作用,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及继发性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氧气雾化吸入对改善氧合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2例儿童DCD供肝移植临床资料。受者1为4岁2个月男童,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症继发肝功能不全、严重低血糖;供者1为3岁8个月男童,因严重病毒性脑炎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受者2为12岁男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继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供者2为13岁男童,因颅内肿瘤致脑死亡继发心脏死亡行DCD。手术均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受者1和受者2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6、10 min,冷缺血时间分别为180、360 min,术中留置胆汁引流管和经胃空肠造瘘管。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移植肝功能,术后1周内每天行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血流情况,同时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等处理,采用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二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受者1和受者2手术时间分别为420、360 min,其中无肝期分别为55、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300 m L。受者1术后6 h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2 d血糖恢复正常,术后7 d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8 d痊愈出院。受者2术后5 h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2 d出现胆瘘,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腹腔穿刺引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支架引流治愈,术后1个月出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于移植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结论儿童DCD供肝是儿童肝移植的理想供肝来源,儿童DCD供肝移植治疗儿童遗传代谢性肝病效果确切;需要熟练、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引流和及时行动脉介入治疗是儿童肝移植术后胆瘘和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肺性脑病经口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后应用加温器与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恒温湿化氧疗在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行经口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后56例患者随机分为加温器与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恒温氧气湿化气道组28例(治疗组)和超声雾化器雾化组2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效果,耐受率,痰痂形成情况,气道黏膜出血,平均刺激性咳,窒息及气管堵塞情况.结果:治疗组湿化效果满意患者舒适度增加易于接受,、吸痰彻底,发生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平均刺激性咳,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恒温氧气湿化气道符合生理需要,使用加温器与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气道恒温湿化氧疗优于超声雾化器雾化,并发症减少,湿化效果好,明显降低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