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体三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创立"水暖土和木达"学术思想,尤善治顽固性慢性疑难杂症。高教授认为:消渴病根源在于足三阴之脏腑同病,即肾脏虚寒,精气化生不足,精微失于固摄;脾脏运化失衡,水谷精微不为气血津液;肝脏失于体阴用阳之功用则化生风火,暗损脏腑百骸,清窍二阴,津血精微,故有虚实寒热气血之象,变证百出,消渴病之疾而作矣。高教授在消渴病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必须肝、脾、肾3脏同调,即益肾固精,壮水益火;补土固摄,强阴润燥;泻虚火,坚真阴,柔肝木。现将高体三教授三阴论治消渴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体三教授治疗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瑶 《中医研究》1997,10(5):40-41
高体三教授治疗胃病经验河南450004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赵玉瑶主题词/高体三/中医师胃脘痛/中医药疗法高体三教授行医五十余年,善于运用经方治病尤擅长脾胃病的治疗,兹就小柴胡汤变化治疗胃失和降证的经验介绍如下。对胃失和降证的认识临床常遇到许多慢性胃病患...  相似文献   

3.
高体三教授,河南省邓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1958年在河南中医学院进修。1959年留校任教。曾任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理事,河南省第五、六届省政协委员,中南五省中医系列教材编委及顾问等职。执教期间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高体三教授为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以三阴立论擅治各科疑难病症。高老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皆是由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脾肾三脏),进而影响冲任督带之脉最终导致妇科疾病。高老立足三阴,以脏腑辩证为核心,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显著。临证时治疗崩漏喜用黄土汤加减,不孕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痛经喜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5.
高体三教授认为,咳嗽实为太阴病之一,其症状在手太阴肺,病本在足太阴脾。以肝脾肾虚寒为本,木火刑金、湿热痰浊壅肺为标。治当温补脾肾,清疏养肝,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药主张寒热兼施,标本兼顾,使寒药去其标热,热药去其本寒。  相似文献   

6.
高体三教授是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出生于仲景故里,自幼从父业医,熟读医学经典,精研岐黄几十载,擅用乌梅丸治疗肝脾肾三脏合病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疑难杂症如眩晕、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疗效甚佳。笔者试对高体三教授运用乌梅丸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高体三,男,1921年生,河南省邓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少年时随父高文亭侍诊,习读医书,辨认草药,打下良好的中医根底。青年时曾拜见名医周连三老先生,多方请教,尽得真传。1958年在河南中医学院进修学习,1959年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8.
刘贯华 《光明中医》2013,28(3):464-465
本文举例介绍高体三教授临证治疗咳嗽、烧心反酸及血证的经验,从中可以看出高师善用经方、注重温补及其独特的辨证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体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的奠基人,临证善用经方及温热药物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尤其对干姜的功用具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高老认为:干姜除了温阳健脾外,还具有调理肝肾的作用,一则补太阴以燥土祛湿,二则温少阴以暖水散寒,三则调厥阴以疏木达郁。高老临证根据肝、脾、肾3脏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灵活运用干姜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均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体三教授是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高体三教授以六经辨证为主线,以脏腑辨证为核心,立足于肝肾两脏生理特性,临床灵活运用附子等温热药,效如桴鼓,对附子确有独到发挥,笔者试对高体三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立华教授 ,从医近 4 0年 ,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肝病科主任 ,长年致力于肝病的中医治疗和研究工作 ,曾参加卫生部组织的国家“六五”、“七五”中医肝病攻关项目 ,学验俱丰 ,疗效卓著。笔者进修期间 ,有幸侍诊左右 ,收益匪浅 ,现将陈教授治疗肝病胁痛经验择要介绍如下。1 湿热蕴结 ,苦辛开泄透邪有方  中医认为 ,肝炎乃“疫邪”、“伏气”所致 ,其性归之为火毒、湿毒 ,侵淫内伏于太阴、厥阴 ,酿致湿热留变 ,肝郁不舒 ,脾运呆滞 ,变生众患。湿热内蕴 ,气机阻滞 ,临床多见肝区闷痛、胃脘痞满、恶心厌油、干呕、口干口苦 ,或见黄疸、转氨酶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胁痛的病因病机、辨治要领及个人经验方面阐述了陈兰玲教授辨治胁痛的经验。胁痛是指由于肝络失和所致的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疾病。中医认为肝络不通或不荣而致胁痛。凡因情志失调,或病邪着滞肝体,久病损及肝络,致肝络瘀阻,或感受湿热,湿热熏灼肝胆,皆可致肝失疏泄、气血失和,肝络不通,而作胁痛。因于食少、思虑耗伤、久病体虚或年老气血衰少,肝失所养,不荣则痛。胁痛的辨证主要分为血瘀证、气滞证、湿热证、痰湿凝结证、肝络亏虚证。血瘀证以胁部刺痛、舌暗、脉涩为辨证要点,气滞证以抑郁寡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为辨证要点,湿热证以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痰湿凝结证以形体肥胖,苔白腻而润为辨证要点,肝络亏虚证以虚损不足表现为辨证要点。临床中常通过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健脾化痰、补肝治疗胁痛。常用方剂为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甘露消毒丹、柴芍六君子汤、一贯煎等。用药时,不过用理气香燥之品,常于疏肝理气时佐以补养肝阴肝血之品,重视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行气常佐以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时常不忘理气,补肝而不壅滞脾胃。  相似文献   

13.
高体三教授是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高体三教授以六经辨证为主线,以脾脏辨证为核心,立足于脾脏生理特性,临床灵活运用附子等温热药,效如桴鼓,对附子确有独到发挥,笔者试对高体三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胁痛主症、辨治要领、个人重要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熊继柏教授辨治胁痛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熊教授认为:胁痛一证,最当辨清属虚、属实、在气、在血。胁痛实证分为气滞胁痛、瘀血胁痛、湿热胁痛;胁痛虚证主要有肝阴不足、肝郁脾虚。熊教授个人独到经验有3点:1辨治胁痛,首察证候虚实;2细观疼痛特点,辨识胁痛性质;3用药注重疏肝利胆;4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辨病用药。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胃痛"、"胸痹"等范畴,高体三教授应用其经验方柴胡桂枝鳖甲龙骨牡蛎汤治疗本病经大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本文从高体三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立方思路及加减法角度介绍其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有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高体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天旭 《中医研究》2000,13(1):17-18
高体三教授为河南省名老中医,行医50余载,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于三阴病的诊治,现就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因其病程长并且顽固而难以治愈,故医学界素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之说。目前西医多采用抗菌消炎,对症处理;中医常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进行治疗,虽能控制和改善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高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关系结合本病的发病特点,立足于三阴(即肝脾肾三脏)为主进行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药物组成 茯苓2…  相似文献   

17.
聂××,男,28岁,1972年10月15日诊。发病已二、三日,初起寒热,身痛,继则左胁作痛,上连左胸腋,下及左上腹,按之痛不减,脉弦细,苔薄白。余仿修园法投以小柴胡汤加青皮、牡蛎,并配合西药止痛剂,仍无效。余思索良久,方悟得时值燥金司令,胁乃肝之分野,其胁痛者,金盛克木也。《湿病条辨·秋燥》云:“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汤主之。”遂书:桂枝  相似文献   

18.
高体三教授治肝6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体三教授是我院著名的方剂学教授,从医60余年,擅治内科杂病、妇科病。治病多从肝经论治,认为肝者将军之官,主调畅气机,气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肝藏血,血以母气,气血温煦、濡养,则五脏功能正常,四肢运动灵活;肝藏魂,肝血充足,则魂以守舍,精神正常。若肝体、肝用异常,则疾病由生。肝木横克脾土则脾病;木火刑金则肺病;肝血不济心阴则心病,肝血难化肾精则肾病。七情所伤,暴  相似文献   

19.
针对顽固性便秘的发病特点,高体三教授另辟蹊径,提出阳虚是其发病本质,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灵活化裁仲景方,组成验方柴胡桂枝姜附大黄汤,经临床验证,本方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停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84-1986
目的:总结及探讨高体三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整理高体三临床医案医话,对高体三治疗慢性胃病的辨治特点及用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凝练高老治疗慢性胃病的诊疗特色,并运用到临床中,观察疗效。结果:高体三教授擅于从足三阴辨治慢性胃病。足三阴,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重视脾肾,强调肝胆,提出了"益火补土,疏木达郁"之治法,并自创"清胆和胃汤",疗效显著。结论:高体三教授运用益火补土、疏木达郁法治疗各种慢性胃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