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7):867-86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IMT、EEV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WF、D-D、凝血PAI-1、FIB均有显著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如VS、VD及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SBP、SDP、IMT、EEV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有降低,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血栓前状态、调节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针刀松解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劲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76-77
<正>颈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引起,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临床上药物疗法多不能根治,且长期用药常出现不良反应。近年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西药对照组,观察患者TCD测得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的变化,发现针刺风池、天柱、百劳等穴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各种因素对交感神经的刺激,调整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达到平眩止晕的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安心颗粒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麻醉犬在体心脏实验方法,经十二指肠给予安心颗粒,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用RM-630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结果 安心颗粒能够降低总外周阻力、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及心肌耗氧量,而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安心颗粒可通过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观察了49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针刺风池、太冲等穴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针刺后较针刺前即刻收缩压平均降低3.2kPa(P<0.001),舒张压平均降低2.0kPa(P<0.001),外周阻力平均降低0.03kPa·s/ml(P<0.001),而动脉顺应性、每博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果表明针刺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而对大、中动脉的顺应性以及心输出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手法推拿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积分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丹东弘信医院的1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手法推拿治疗,持续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液D-二聚体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头痛、颈肩痛、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手法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D-二聚体含量及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颈肩痛、头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提高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眩晕症状,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魏东光,李国顺,孙本韬肺动脉高压(PAH)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向肺心病发展的必由之路,PAH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肺心病患者的病程、生活质量和预后(1)。早期治疗PAH可减轻缺氧性PAH的肺动脉结构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红花注射液是从菊科植物红花中提取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化学名为混合查尔酮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血液循环 ,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为了解其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我科于 1999— 3~ 10月对 2 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临床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 :脑梗死患者血流变诸项指标中单项或多项异常、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无药物过敏史 ,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心房…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魏东光,李国顺,孙本韬肺动脉高压(PAH)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向肺心病发展的必由之路,PAH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肺心病患者的病程、生活质量和预后(1)。早期治疗PAH可减轻缺氧性PAH的肺动脉结构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红花注射液是从菊科植物红花中提取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化学名为混合查尔酮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陪送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为了解其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和学的影响,我科于1999-3~10月对2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临床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计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注射液是从中药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出单一成份注射液,化学名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基异黄酮。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液粘度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导致血液粘度增加,肺部微循环差,肺动脉压力升高。由于血管粘度增加,使血流缓慢,引发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肺血管受损及肺血管重构。为了探讨葛根素对肺心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我科于1997—4~1998—4月之间对45例肺心病患者进行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针刀疗法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源性眩晕(CV)的疗效及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V患者随机分为微针刀组(100例,脱落5例)和药物组(100例,脱落3例)。微针刀组于后颈项部寰枢段枕下三角区域行微针刀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药物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椎动脉Vm,并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微针刀组低于药物组(P<0.001);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微针刀组高于药物组(P<0.05);微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8%(92/95),高于药物组的67.0%(65/97,P<0.001)。结论:微针刀疗法可改善CV患者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急症》2015,(6)
目的探讨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经颅多普勒(TCD)在颈性眩晕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组30例受试者以及颈性眩晕组12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后进行常规和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后TCD检测,统计分析比较各数据集的差异。结果 1)不同中医证型颈性眩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痰湿中阻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降低,呈低阻力波形;肝阳上亢证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但搏动指数增高,呈高阻力波形;肝肾亏虚证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搏动指数增高,呈高阻力波型;气血不足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而搏动指数降低,呈低阻力波形。2)痰湿阻络证和肝阳上亢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颈椎运动负荷试验更加敏感,而肝肾亏虚证与气血不足证患者对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的敏感性较差。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差异,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价值,对中医实证型患者的敏感性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方法以2005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7d~14d内成功完成PCI治疗的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成功PCI使收缩时间比率、SVR/SVR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择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作为评价PCI疗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芪益心颗粒对大鼠慢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主动脉狭窄法造成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1个月开始给药,给药后1个月结束试验,行左颈动脉、左心室插管,测定动脉血压(SAP)、左室压峰值(LVSP)、左室末期舒张压(LVED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并观察药物对脏器指数、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心钠素(ANF)、血清醛固酮(ALD)、心肌Na 、K 、Ca 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参芪益心颗粒可逆转由于主动脉狭窄所造成的后负荷增加导致的LVDEP,LVP,SAP,dp/dtmax增加,心脏指数、左室指数增加等心脏功能的异常改变,并改善心肌K 、Na 离子代谢,调整血浆A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芪益心颗粒对慢性心衰所致心脏血流动力学、脏器指数等改变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1)
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胰高血糖素(GLU)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ET-1、NO、GLU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ET-1、NO、GLU水平,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