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亚型构成特点及其与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连续登记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8例,比较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特点。结果 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19例(32.34%),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各114例(30.98%),心源性19例(5.16%),其他2例(0.54%);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在OCSP亚型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表现为以腔隙综合征为主的多种临床表型。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是TOAST分型中的主要类型。OCSP分型不能提示病因。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登记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TOAST标准进行分型,分为5组(亚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VA组)、其他原因卒中组(SOE组)和不明原因卒中组(SUE组).检测各亚型的Fib水平,并分析LAA组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构成中,最多为LAA组(42.2%),其次分别为SVA组(23.3%),CE组(18.8%)和SUE组(14.3%).与对照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i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中,LAA组的Fib水平最高,与其他亚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LAA组为研究对象,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 血浆Fib的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血浆Fib的水平,可以为急性脑卒中各亚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及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8例.在基线时完善血化验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胆红素为变量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测量所有入选者血清IL-6水平,并观察其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CE)血清IL-6水平最高,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然后为不明原因型(SUD),最少的为小动脉型(SA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OCSP分型:IL-6水平最高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型(POCI),然后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最少为腔隙性梗死型(LACI),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水平会出现改变,且不同TOAST分型和OCSP分型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亚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依据TOAST方法对缺血性卒中人群进行亚型分析,总结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病因学特征。方法 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因首发缺血性卒中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300例,经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依据TOAST分型标准确定每个患者所属亚型。结果 本组患者TOAST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心源性脑栓塞12.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0.0%,小动脉卒中31.3%,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5.0%,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11.4%。结论本组患者在不同性别之间,TOAST亚型构成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4个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组(NIHSS评分≥8分)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轻症组(NIHSS评分<8分)两组,测定患者人院时血浆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相关的多个变量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入院时NIHSS评分与梗死体积、入院时BNP值均明显相关(P<0.01),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轻症组(P<0.01).血浆BNP水平≥634.15 pg/ml可以作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较严重(NIHSS评分≥8分)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6.1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改良的TOAST分型与OCSP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与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6-08-01-2007-08-01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7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及OCSP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关系.结果 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在改良的TOAST各亚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的病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腔隙性梗死的病因中小血管病变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部分前循环梗死的病因中心源性栓塞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结论 OCSP分型能部分的提示病因,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在排除心源性栓塞后可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可提示小血管病变.部分前循环梗死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及心源性栓塞的危险较高.后循环梗死病因多种多样,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ADE)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6至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3例,依据影像学诊断标准分为IADE组56例,非IADE组237例。患者完善头颅MRI、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通过测量双侧颈内动脉直径、双侧大脑中动脉直径、基底动脉直径、双侧椎动脉直径,评估基底动脉侧移、分叉高度确定IADE。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DE与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 IADE组H型高血压、尿酸、基底动脉直径、左椎动脉直径、左颈内动脉直径、右颈内动脉直径、左大脑中动脉直径和右大脑中动脉直径明显高于非IADE组[75.0%vs 60.8%,P<0.05;326.00(284.18,403.40)μmol/L vs 312.00(248.60,375.00)μmol/L,P<0.05;4.70(3.90,5.00)mm vs 3.50(3.30,3.90)mm,P<0.01;4.10(3.40,4.60)mm vs 3.60(2....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依据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病因分型,并分析危险因素在不同TOAST分型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SAO)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4.16%、37.56%。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SAO和LAA中暴露率最高的,分别为LAA:高脂血症55例(74.32%),高血压46例(62.16%),糖尿病31例(41.89%);SAO:高血压62例(71.26%),糖尿病53例(60.92%),高脂血症36例(41.38%)。结论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中,以SAO和LAA卒中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暴露率为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因分型与临床分型是否有关。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6例,分别在急性期行临床分型,和完善辅助检查后行病因分型,通过统计学处理了解二者是否相关。结果早期的临床分型与病因分型有关(P=0.012),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中有44.12%的患者具有颅内大动脉的异常,而腔隙性梗死中病因为小动脉闭塞的占48.72%,未发现部分前循环梗死与病因的明确关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分型能部分预示病因,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在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7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依据TOAST标准分型,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O),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和不明原因型(SUE)5型。应用NIHSS评分了解不同亚型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分析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早(P<0.01)。脑卒中亚型:LAA 194例(27.7%),SAO 220例(31.4%),CE 70例(10.0%),SOE8例(1.1%),SUE 208例(29.7%)。其中SAO亚型所占比例最高。各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CE型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NIHSS评分最高(20.11±1.42)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降低(P<0.01)。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NIHSS评分最低(4.10±0.3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SAO亚型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好;CE亚型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疗效及临床短期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180例发病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HbA1C,按HbA1C水平分为正常组(HbA1C ≤5.7%)72例、中间组(5.7%≤HbA1C≤ 6.5%)55例、升高组(HbA1C≥6.5%) 53例;入院24h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预后.结果 入院时,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为轻度37例、中度31例、重度4例,中间组分别为23、25、7例,升高组分别为21、18、14例;3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比较,P均≤0.01.入院后3个月,正常组预后为自理62例、依赖10例,中间组分别为43、12例,升高组分别为35、18例;3组预后为依赖者比较,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HbA1C水平与NIHSS、MRS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4、0.326,P均≤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HbA1C水平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越差;HbA1C可作为评价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二十四碳烯酸( 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病例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按照血浆C24∶1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作为自变量,以最低分位水平作为参照,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C24∶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较高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进一步按血浆C24∶1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等分位,以血浆C24∶1<5.96μg/mL为参照组,在调整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C24∶1水平在5.96~8.61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129(95%CI 0.010~1.644);C24∶1水平在>8.61~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20(95%CI 0.001~0.509);C24∶1水平>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04(95%CI 0.000~0.271),且随着血浆C24∶1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逐步降低(P=0.042)。结论高浓度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是指神经功能恶化发生在发病的48或72 h内[1],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3[2].它是相对于发生更晚的晚期神经功能恶化而言的,二者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AST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泰安院区)、肥城市人民医院、东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非溶栓患者41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168例,降压治疗82例,无降压治疗86例;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组84例,降压治疗43例,无降压治疗41例;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组144例,降压治疗74例,无降压治疗70例;其他病因明确型(10例)和病因不明型组(10例)样本数太少,未做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出院后3个月全因病死率、死亡/致残率。结果LAA组、CE组和SAO组降压治疗患者治疗2周或出院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无降压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3个月,LAA组降压治疗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降压治疗患者(13.4%vs 3.5%,P=0.041),CE组降压治疗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无降压治疗患者(14.0%vs 34.1%,P=0.030),SAO组降压治疗与无降压治疗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 2.9%,P=0.961)。LAA组、CE组和SAO组死亡/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3%vs 39.5%,51.2%vs 70.7%,20.3%vs 20.0%,P>0.05)。结论LAA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有增加3个月病死率风险;CE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应避免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降压治疗是获益的;SAO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未改变其3个月死亡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医络病学辨证分型与西医TOAST分型及血管病变部位、侧支代偿分级的分布特征、对应关系,了解络病学辨证的可操作性。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及其中146例大动脉病变者进行络病学辨证分型、TOAST分型、影像学分析大血管病变部位及侧支代偿分级,分析分布特征、络病学辨证分型与各观察指标分布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络病学分型与TOAST分型分布方面,脑络瘀阻证以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O)为主,占90.17%(46/51);热毒滞络证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为主,占40.00%(26/65)、心源性脑栓塞(CE)占40.00%(26/56);脑络瘀塞证包含CE 45.45%(20/44)、LAA 27.27%(12/44)为主。脑络失荣证包括LAA 64.00%(48/75)及SAO34.67%(26/75)。脑络瘀阻证与SAO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49)。146例大动脉病变病人,各证型在TOAST分型方面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与脑络失荣证分布具有一定一致性(Kappa=0.41)。在病变血管方面,各证型与病变血管部位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差(Kappa0.40)。侧支代偿分级方面,脑络瘀塞证以一级代偿12例(36.36%)和二级代偿12例(36.36%)为主;而热毒滞络证无代偿或代偿极差者为27例(52.94%);热毒滞络证与无代偿或代偿极差者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Kappa=0.44)。脑络失荣证则各级代偿均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络病学辨证分型与部分TOAST分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同一TOAST分型中包含不同的中医络病学病机,其差异性与血管病变部位无关,热毒滞络证与侧支代偿差异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80岁)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血管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神经科连续住院的91例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和影像学资料,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对各TOAST分型亚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短期预后、影像学表现、脑血管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大动脉粥样硬化(34/91)是高龄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罪犯血管多位于颅内(25/34).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28/34)和颅外(12/34)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各组.心脏源性栓塞组患者血脂水平偏低,短期预后不良(7/15)患者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闭塞组,严重脑水肿(4/15)患者比例高于其他各组,后循环梗死(1/15)和脑白质病变(3/15)患者比例低于小动脉闭塞组.小动脉闭塞组出现并发症(4/20)患者较少,无短期预后不良.结论 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各TOAST分型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脑血管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上述差异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早期降压治疗对不同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和肥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48 h内伴有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溶栓患者597例。依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LAA)261例,心源性栓塞型卒中(CE)91例,小动脉闭塞型卒中(SAO)225例,其他类型20例。将各分型患者分别分为2组:LAA降压组(n=126)和LAA非降压组(n=135);CE降压组(n=46)和CE非降压组(n=45);SAO降压组(n=115)和SAO非降压组(n=110);其他类型降压组(n=7)和其他类型非降压组(n=13)。降压组24 h内降压10%~20%。观察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死亡/致残率及卒中复发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随访1年结果显示,在LAA、SAO和其他类型卒中分型中,降压组和非降压组患者1年后的死亡率、死亡/致残率及卒中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分型中,降压组患者1年后的死亡/致残率显著低于非降压组(45.6%和66.7%,P0.05),但1年死亡率及卒中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降压治疗对LAA、SAO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CE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1年死亡/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并在72 h之内入院的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TOAST分型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分析二者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02例,TOAST分型中小动脉性卒中(SAO)最多(40%),其次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34.3%),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最少(3.0%);血浆Hcy水平在LAA型中最高(P〈0.05);hs-CRP水平在LAA及SAO型中最高(P〈0.05)。对于2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的患者,Hcy(OR=1.472,95%CI:1.225-2.629)、hs-CRP(OR=1.841,95%CI:1.143-2.966)是LAA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OR=2.990,95%CI:1.175-7.639)是SAO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以LAA及SAO为主,检测血Hcy、hs-CRP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