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科》2016,(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I指数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FMA评分、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探讨中频脉冲电疗的最佳刺激强度。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6例,分为低频率组、中频率组、高频率组各22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各组均使用YKL-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电疗,低频率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20~30 Hz,中频率组给予31~40 Hz,高频率组给予41~50 Hz。各组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runnstrom分期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运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其变化值(⊿NIHSS、⊿Brunnstrom、⊿FMA、⊿MBI)。结果总体患者治疗后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中频率组Brunstrom分期、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NIHSS均低于低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且31~40 Hz的脉冲电强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神经康复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正规神经康复治疗方案。2组患者于溶栓前、溶栓6h、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记录并发症及继发障碍发生的情况。结果 2组溶栓6h、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NIHSS评分明显低于溶栓前(P0.01)。2组康复治疗14d和30dFMA、BBS、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康复治疗30d 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MA、BBS、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痛1例,对照组坠积性肺炎2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肩痛2例,肩手综合征1例,治疗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 24.0%,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超早期神经康复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效减少并发症及继发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5.
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药物、康复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进行改良Barthd指数(M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经过3周治疗,两组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iMA均有所改善。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MBI的增分值、上下肢FMA增分值的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减分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MBI、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周治疗,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6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疗法治疗对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溶栓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MAS、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MBI、MA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CIS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5%与78.18%,P0.05)。两组治疗前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PCs、SD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降低MMP-9、GDF-15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WSI亚型患者FMA、MBI评分高于IWSI亚型患者(P0.05);对照组IWSI型患者手、上肢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WSI亚型(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上肢、手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P0.05);观察组各亚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WSI亚型患者(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对照组CWSI亚型患者(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CWSI患者治疗效果优于IWSI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复元合剂配合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元合剂及超早期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shwa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张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FMA得分均有提高,MAS及NIHSS评分均减低,同组病人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MOTOmed康复功能训练配合益气复元合剂有助于改善病人下肢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利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进行普通康复宣教。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善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病人治疗后患肢FMA,MB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病人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Nustep-T4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FMA、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PCs、SD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PCs、SD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step-T4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及预后生活质量,治疗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外周血SDF-1α进而增加EPCs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恢复情况及对临床疗效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偏瘫病人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康复技术治疗: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能力训练、下肢分离运动、牵张训练、神经促进技术、骨盆控制训练。每日2次,每次2h。试验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治疗,进行Ⅰ~Ⅵ阶段患肢(上下肢)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积分降低,FMA评分及ADL的BI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NIHSS积分较低(P0.05),FMA评分、ADL的B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Brunnstrom技术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肢体康复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变部位分为三组,A观察组(一侧皮层单个病灶,24例)、B观察组(一侧基底节单个病灶,24例)、C观察组(一侧脑干单个病灶,24人)。各组内分别设条件对应的A对照组(23例)、B对照组(24例)、C对照组(23例)。各组均有一侧上下肢功能障碍。且肌力≤Ⅲ级。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入院治疗前、治疗后2 w、4 w分别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FM-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用Barthel指数(MBI)。结果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不同时间FMA、FM-B及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各观察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FMA、FM-B及M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各观察组间在治疗前FMA、FM-B及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w、4 w时上述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观察组FMA、FM-B及MBI评分与B观察组及C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B观察组与C观察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持续的康复治疗获益更大;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于急性期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心理疗法,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年县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熄风通络颗粒组40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熄风通络颗粒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通络颗粒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和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熄风通络颗粒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与联合组患者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MEP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康复机械手联合虚拟情景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上肢功能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淮安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8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虚拟情景训练,C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D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虚拟情景训练。对比4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量表(STEF)评分,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病人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以及干预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4组干预前FMA评分和ST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4组FMA评分和STEF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与C组相近(P>0.05),其他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干预前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4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D组>C组>B组>A组;干预3个月后4组两两比较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病人采用神经康复机械手配合虚拟情景训练能够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入院期间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FMA)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对脑卒中后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中医综合理疗,C组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病人Fugl-Meyer上下肢功能指数量表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中,联合运用迷走神经电刺激与中医综合理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增强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