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所撰《经方例释》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经方例释》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复方295首,涉及166味中药,总用药次数1 334次.结论:临床治疗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白芍、干姜、半夏、人参等;药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伤寒杂病论》治疗呕吐的遣方用药及其学术思想,以期对呕吐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并收集《伤寒杂病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4.2)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34首方剂,包含42味中药,高频中药(≥10次)有半夏、甘草、干姜、生姜、大枣、人参;中药功效类型以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温化寒痰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兼以寒佐;药味以甘、辛、苦为多;归经主要为脾、肺、胃经;关联规则获得8个药对,即大枣-半夏、甘草-半夏、生姜-半夏、人参-干姜、人参-半夏、大枣-甘草、黄芩-大枣、黄芩-半夏;聚类分析得到2组聚类方,即桂枝-茯苓-生姜及人参-大枣-黄芩-半夏-甘草-干姜。结论 张仲景治疗呕吐用药以顾护脾胃为中心,重视调节脏腑气机,治法以温法、补法为主,辅以安中降逆、苦辛通降、泻热和胃、温阳通气、温阳化饮、温中散寒。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敦煌遗书《辅行诀》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利用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录入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方剂,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敦煌遗书《辅行诀》中医方剂61首,涉及药物66味,药物总使用频次336次。所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白芍、干姜、生姜、黄芩、旋覆花、人参、大枣、竹叶、五味子、桂枝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累计频率为80.66%;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3.91%;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87.95%;归经以胃、肺、脾、心、肾、肝经为主,累计频率达86.15%。敦煌医术类方剂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以补气药甘草、人参、大枣,补血药白芍,滋阴药麦门冬为主,次以清热药竹叶、黄芩为辅,再以解表药生姜、桂枝,温里药干姜,化痰止咳平喘药旋覆花,收涩药五味子等为特色用药。高频次药物构成敦煌医术类方剂中治疗天行病的小阴旦汤。结论本研究总结出了敦煌《辅行诀》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体系,可为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将《伤寒杂病论》中涉及到呕吐的经文进行系统整理,并将涉及到的方剂录入数据库。共收集张仲景呕吐用药方43首,出现药味52种,使用频次共计212次。用药排名前15位的中药分别为: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干姜、人参、桂枝、黄芩、附子、芍药、茯苓、白术、黄连、柴胡、细辛,其中高频用药且频次≥10者为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干姜、人参、桂枝。功效比较位居前5位的分别是补气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用药归经比较位居前5位的分别是脾经、肺经、心经、肝经和肾  相似文献   

5.
陈景海  高惠敏  黄华花 《光明中医》2023,(15):2869-287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金匮要略》妇人病相关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金匮要略》中妇科疾病相关的“妊娠”“产后”“杂病”3篇中的方剂,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析其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类别、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等。结果 共收集35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67味;其中使用频次≥3的中药有20味,位居前5的中药分别是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当归,药性集中于温、寒、平,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数归脾、肝、心经,药类以补虚类及解表类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组药对,居前5的分别是生姜-大枣、生姜-桂枝、大枣-桂枝、白芍-桂枝、当归-白芍;基于熵聚类分析得10对核心药对、5首新方。结论 《金匮要略》妇人病3篇中,多用甘温、补虚类及解表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以大枣等补气药,当归、白芍等补血药,桂枝、生姜等解表药为多。通过分析该用药规律,可以为临床合理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共用药味157种,使用次数较多的药物有甘草、生姜、桂枝、大枣、芍药、半夏、茯苓、白术、人参、干姜等,其中前五味药恰好组成桂枝汤。桂枝汤本为解肌祛风,但方中药物既酸甘化阴,又辛甘化阳,具有调营卫,和阴阳的功效,发汗力弱,养正力大,是建中汤类的基本方。如是者,可以看出仲景治疗杂病,处方用药,顾护脾胃,未雨绸缪,先安未受邪之地。如使用药性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时,多配以和药以缓药性。  相似文献   

7.
许小雪  郭盛  尚尔鑫  朱悦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11):3594-360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含姜-枣药对的方剂信息,分析其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指导。方法 检索含姜-枣药对的方剂数据,采用Excel软件提取方药信息,并运用R语言、Cytoscape软件对方剂组成、剂量、配比、功效、病证等进行频次统计及关联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847首含姜-枣药对的方剂,涉及中药475种,使用频次9786次,常用药对为生姜-大枣和干姜-大枣,其次为炮姜-大枣、煨姜-大枣、姜炭-大枣。目标方剂共涉及19种功效及63种病证,其中功效以补益、和解应用最为频繁,且生姜-大枣侧重于解表,干姜-大枣侧重于温里;病证以内科病证为首,主要为虚劳、腹痛、感冒等。大枣每人日服量集中于20枚以下,与补益、和解、解表等关联较强;生姜每人日服量主要为<20 g,与和解、解表相关联;干姜每人日服量主要为<5 g,与温里、和解相关联。生姜-大枣配比以>1为主,与补益、安神、和解相关联;干姜-大枣用于补益、安神时配比<1,用于和解时配比≥1。与生姜-大枣、干姜-大枣高频配伍的药物组成相近,均有甘草、人参、白芍、茯苓等药味;核心药物组成有所不同,与生姜-大枣相关的核心药物组成为生姜-大枣-甘草-人参、生姜-大枣-白芍-甘草,与干姜-大枣相关的核心药物组成为干姜-大枣-甘草-人参、干姜-大枣-当归-甘草、干姜-大枣-甘草-肉桂、干姜-大枣-茯苓-甘草。结论 含姜-枣药对方剂功效以补益、和解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姜-枣的剂量和配比需适当调整,与姜-枣药对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人参、白芍、茯苓。  相似文献   

8.
古医籍《内府秘传经验女科》是明代名医龚廷贤在1716年为治疗妇科疾病所撰的妇科著作。通过对该古籍所载53首中药内服复方,涉及132种中药,用药总次数为505次的药物、药类的频数、频率进行分析,得出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计频率为80.00%;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为86.76%;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为94.57%;归经以脾、肝、心、肺、胃、肾为主,累计频率为88.61%。因而,临床治疗使用核心药主要为当归、甘草、川芎、白茯苓、白芍、人参、白术、生姜、陈皮、黄芩。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等中药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57-2019年奔豚病治疗的文献资料,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平台中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162篇,共包含方剂200首,涉及中药177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24味,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白芍、生姜、半夏、甘草、当归、桂枝等;药味以辛、甘为主,药性以温性居多,归经以脾、胃、肺为主;得出较高频次药对26个,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生姜-白芍、半夏-白芍、甘草-白芍、当归-白芍、半夏-当归;得出34项关联药物,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川芎→当归,葛根、当归→半夏,葛根、当归→白芍,半夏、川芎→当归,葛根、当归、白芍→半夏;通过复杂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2个。结论:现代医家治疗奔豚病以补益气血为主,兼以平冲降逆;补肾益气及安神定志法在奔豚病治疗中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姚新苗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9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姚新苗专家门诊的505例痹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使用Excel 2013建立病例资料信息库,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工具(V2.3.5),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及用药频数、属性、聚类等数据分析。结果:505例患者共涉及中药255种,从用药频数看,姚新苗治疗痹证多选用甘草、生姜、桂枝、白芍、牛膝、大枣、柴胡、黄芩、茯苓、白术、姜半夏、当归等中药,其功效主要为调和营卫、温通经脉、缓急止痛等。从药性频数和归经频数看,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肝、肾、胃经为主。结论:姚新苗治疗痹证以调和营卫为治法,并根据辨证分清本虚标实,邪有异同,选方用药,逐层深入治疗痹证,做到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经方理论分析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机理,运用经方治疗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列举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桂枝麻黄各半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辨治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肌痉挛、皮肤瘙痒、消化不良临床医案4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张仲景脾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按照脾系统所涉及到的疾病依次归类,统计脾系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前十五味药物。结果功效用药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等;四气用药依次为温、寒、平、热、凉;五味用药依次为甘、辛、苦、成、酸;归经用药依次为脾经、肺经、心经、肝经、肾经;前1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生姜、半夏、大枣、干姜、芍药、人参、桂枝、附子、大黄、白术、茯苓、黄芩、枳实、厚朴、黄连。结论张仲景用药灵活严谨,其脾系用药规律概括为“回复纳运,调理升降,多用甘药,注重整体,寒温并用,以温为主,虚则太阴,实则阳明,兼顾虚实,苦辛通降”40字。  相似文献   

14.
张杰  李莉  唐林  孟静岩 《河南中医》2016,(5):909-912
目的:通过对近现代临床应用于脾阳虚证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脾阳虚证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脾阳虚证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并对所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3首,涉及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显示甘草、干姜、人参、白术、陈皮、附子、木香、肉桂、茯苓、丁香等为常用药物,以补气药、温里药、理气药为主。性味分布情况显示治疗脾阳虚证以温、热、平性及辛、甘、苦味药为主,以辛热、辛温、甘平、辛苦温药居多。结论:脾阳虚证的遣方用药规律为药性上以温药、热药为主,药味上以辛、甘味为主,药物选择以补气药(甘草、人参、白术)和温里药(干姜、附子)为主,为临床脾阳虚证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知慧 《新中医》2016,48(1):202-20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清代名医沈金鳌运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特色进行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沈金鳌所撰《妇科玉尺》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配伍特色。结果:整理中药方剂440首,涉及中药299味,总用药次数3562次。所用核心单味药为当归、甘草、白芍、川芎、人参、白术、熟地黄、茯苓等,占总用药率的33.45%;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为主,占总用药率的71.39%;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计频率达88.39%;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计频率达94.71%;归经以脾、胃、肺、肝、心、肾为主,累计频率达87.41%。结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可选用:1核心单味药以当归、甘草、白芍药、川芎、人参、白术、熟地、茯苓等为主。2药类主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为主。3核心药恰组成两个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4核心药物中突现出四个药对:活血化瘀止痛:当归-川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白芍-甘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下气平喘:熟地-当归。  相似文献   

16.
1组方配伍及辩证加减 柴胡桂枝汤系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合剂而成,由柴胡、黄芩、人参、桂枝、白芍、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九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宋代名医陈文忠撰《小儿痘疹方论》中治疗小儿痘疹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小儿痘疹中药复方78首,涉及中药128种,总用药次数为551次.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0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47%;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8.10%;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达80.40%.结论:临床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白术、白芍、防风、黄芪、柴胡、黄芩、川芎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金匮要略》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并与《伤寒论》的方合并后找出《伤寒杂病论》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终找出张仲景的用药规律。方法:对《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除单方)分别采用双向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4组统计出单药和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高于0.1的单药和支持度、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1,3组前6位高频单药有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半夏、芍药;2,4组有桂枝、半夏、芍药、茯苓、干姜、人参;2组前6位高频药对有桂枝、芍药;半夏、干姜;桂枝、茯苓;桂枝、白术;人参、桂枝;人参、半夏;4组有桂枝、芍药;人参、半夏;人参、桂枝;人参、干姜;桂枝、茯苓;桂枝、麻黄。结论:《金匮要略》用药多温,重扶阳;张仲景治内科杂病,侧重补虚,扶正祛邪,治外感病,偏向驱邪,常用解表法;始终保脾胃,重后天之本;药物使用有明显的核心倾向,形成以核心药物为主体,以常用药对为纽带的方族;从所使用的核心药物、常用药对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用药大体一致,后者用药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当代方剂对治疗老年瘙痒用药的规律。方法以老年与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10),收集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方共221首,内服190首,外用31首。涉及200味中药,药物频次2393次。高频药物为当归、防风、甘草、生地、白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寒、温、平药性是主要的药性;归经以肝、肺、脾、肾、胃为主。结论运用统计方法发现当代临床以活血、补气血的补虚药清热药为主、以祛风清热止痒的药物为辅的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用药规律,为了临床组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配伍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调和脾胃的代表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及大枣7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所致的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类方生姜泻心汤为该方加生姜,减干姜用量;甘草泻心汤为在此基础上重用甘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