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3%~5%,不能为常规胃镜及肠镜检查所发现,其定位、定性诊断给临床消化科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以往难以确诊的小肠出血病因得以明确。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范围广等独特优点。适合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本次研究对7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进行了OMOM胶囊内镜检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不明原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胶囊内镜对46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小肠45例,滞留于小肠内1例(经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38例明确出血原因(诊断率82.6%),其中血管畸形15例、小肠肿瘤4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血管瘤5例,憩室1例、息肉1例、小肠溃疡9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小肠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明确诊断为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采用小肠部分切除或肠壁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肠管.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术后无腹腔感染、肠瘘、小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肠出血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及时剖腹探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包括病变在内的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疑诊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108例,于MRI扫描前60min开始分4次口服质量分数2.5%等渗甘露醇溶液2 000mL,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病变累及状况;以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MRI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腺癌27例,间质瘤25例,淋巴瘤23例,脂肪瘤6例,余27例未见异常;病灶位于十二指肠8例,空肠40例,回肠33例;内镜下活检组织病理显示20例未见异常,余88例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证实小肠腺癌29例、间质瘤28例、淋巴瘤25例、脂肪瘤6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8例、空肠43例、回肠37例;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MRI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74.1%。结论 MRI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小肠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2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均采用周围静脉法。扫描前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20 mg,检查时饮水600 mL,采用1 mm层厚平扫后注射对比剂,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增强后图像以1 mm重建,重建后图象采用CTA技术结合1 mm薄层图像对小肠出血部位、病变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2例患者CTA明确诊断出血部位9例,均显示出血灶及供血血管和引流静脉,其中7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3例未发现出血灶。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重建技术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定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小肠出血是指Treitz韧带到回盲瓣之间的肠道出血,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15%。由于相对少见,且小肠肠管长、系膜短、弯曲、移动度大等特点,常规的胃、肠镜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的检查,因而小肠出血诊断较困难~[1-4]。随着胶囊内镜、小肠镜、小肠CT的广泛应用,为小肠出血病因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回顾分析了73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肠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3%-5%[1],小肠血管源性肿瘤和小肠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更是临床少见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检查手段的局限等,临床诊断特别是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小肠出血患者中4例行肠镜下止血治疗;40例行开腹手术;24例行腹腔镜治疗,其中行小肠部分切除术57例,完全腹腔镜下憩室切除7例。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主要以肿瘤为首,占48.5%(33/68);其次为小肠憩室占29.4%(20/68),小肠炎症占14.7%(10/68),血管病变占7.4%(5/68)。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小肠出血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及炎症是其常见原因,术中肠镜检查可确诊小肠出血。外科手术是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建玉  杨国庆  姚勇  孙怡 《临床荟萃》2010,25(20):1790-1791,F0002
小肠出血性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胃肠钡餐、血管造影或核素显像作为主要检查方法,但其阳性率较低。少数医院可以进行小肠镜或胶囊内镜检查,但价格昂贵。我们对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田开锋  黄引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627-1627
小肠出血是消化科比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原因是血管畸形、肿瘤、溃疡等引起,明确诊断出血点是治疗的关键[1].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逐步出现了高选择腹腔动脉分支造影及栓塞治疗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小肠出血[2].但治疗时也可能出现肠管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憩室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小肠憩室出血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小肠憩室出血可见于各年龄段,其中大多数为Meckel憩室,少部分为十二指肠憩室及获得性空回肠憩室。临床表现多为无前驱症状的反复便血,部分病例可伴腹痛。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小肠钡剂造影、小肠镜和99mTc核素扫描等检查对小肠憩室出血诊断具有临床价值。结论:综合运用小肠造影、99mTc核素扫描和小肠镜等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2.
小肠双重造影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100083)王爱英林三仁小肠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或行剖腹探查。小肠双对比造影的开展,使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总结38例因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凡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下出血为下消化道出血。前者可通过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诊断和治疗;后者可经小肠镜、直肠、乙状结肠及全结肠纤镜诊断,目前开展小肠纤镜较少,故对小肠部位的出血诊断较困难,需藉助其他方法,如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甚至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4.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8):561-563
血栓与出血性疾病见于临床各科室,对于出凝血疾病,全面完整的诊断才能帮助临床治疗决策。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名及亚型、病变部位、作用靶点、对整体功能影响程度、伴发疾病及用药。对于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也应关注这五要素,完整诊断应包括:原发疾病及亚型、血栓或出血部位、血凝学异常的靶点及程度、整体凝血状态评估、伴发疾病及用药。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亦有不同。该文针对血栓和出血性疾病,分别阐述临床诊断五方面要点,以期帮助临床检验人员规范出凝血疾病诊断的全面性,提升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对老年患者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相应注意事项.方法 对1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疑诊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老年患者18例,成功17例,14例见小肠病变.其中,血管病变10例,小肠钩虫病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小肠疑似占位2例.其中,3位患者胶囊内镜滞留于食管下段,1例失败,另2例用胃镜将其推入胃内,检查成功.所有患者胶囊均在检查后3d内自行排出体外.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特别是考虑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性,易发生胶囊滞留于食管或胃腔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3例老年小肠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出血4例,空、回肠出血9例。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7例,小肠造影诊断5例,诊断性剖腹探查 术中肠镜诊断1例;三者诊断率分别为53.85%、30.77%和15.38%。结论老年小肠出血患者病程长,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多见于回肠以上部位,易出现伴发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较高的阳性率,内科治疗过程中应选择恰当止血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小肠出血病因中肿瘤占首位(27/41),良性多于恶性,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通过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99mTc—RBC扫描、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等技术,41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病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诊断价值,其灵敏性、准确性尚需系统的大宗的临床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肠血管畸形是引起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常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小肠冗长、迂曲、活动度大,缺乏方便、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将常规腹部CT和小肠造影的优点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尤其是多层螺旋CT快速、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减少了肠蠕动和呼吸伪影,使MSCTE更加简便可行,图像更加清晰[1]。MSCTE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本文探讨MSCTE和CTA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在小肠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DSA在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探索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血管疾病并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诊断过程结合其中5例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反复黑便或慢性贫血是小肠唯一的症状或体征,常规胃、肠镜及钡餐检查可无异常发现。10例均经DSA检查后确诊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其中5例经手术切除结果与病理相一致,术后随访无再次出血及贫血。结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DSA是诊断小肠血管发育不良并出血的可靠方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3例.术前诊断符合率52.9%.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体征,术前误诊率高.对有出血、腹痛、梗阻、包块等临床表现者应怀疑本病可能;对诊断不明者应综合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