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不同浓度(0.1、0.5、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核因子κB/P65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细胞凋亡增加(P<0.05),核因子κB/P65 mRNA增加,同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均升高(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二甲双胍预处理能减少缺氧/复氧所致人脐静脉细胞凋亡(P<0.05),减少核因子κB/P65的mRNA的表达,同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均降低(P<0.05),其中0.5 mmol/L浓度组保护作用最佳。结论 二甲双胍对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核因子κB/P65表达及抑制了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25、50 mg/L)组,其中模型组、灯盏花素组进行缺氧2 h再复氧4 h。采用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的Stat1,3 mRNA表达变化。结果缺氧/复氧损伤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1 mRNA表达均增加(P<0.01),Stat3 mRNA表达降低(P<0.01);灯盏花素组处理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1 mRNA表达均减少(P<0.05),Stat3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tat3mRNA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基因Stat1 mRNA表达,从而抑制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菌环境下分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H/R)模型对照组、OMT(20μg/m L、40μg/m L和80μg/m L)干预组和舒血宁注射液(SXN,100μg/m L)干预组(阳性对照组),每组设10个复孔。药物干预6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心肌酶[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测定细胞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率,通过RT-PCR检测细胞中bcl-2mRNA、Bax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比值,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OMT40μg/m L、80μg/m L干预组、SXN干预组乳鼠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培养液中AST、CPK、LDH释放量显著降低,细胞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状况显著改善、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bc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且Bax mRNA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表达比值显著升高,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OMT 80μg/m L干预组细胞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苦参素能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心肌缺氧复氧(H/R)时miR-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乳大鼠心肌细胞H/R模型,TUNEL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蛋白表达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表达。重组miR-1慢病毒感染乳大鼠心肌细胞,Western-Blot检测各组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重组miR-1慢病毒感染乳大鼠心肌细胞后H/R处理,通过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软件分析和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心肌细胞H/R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同时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下降。在成功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细胞模型后,检测到心肌细胞miR-1表达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感染LV-rno-miR-1组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明显增加和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而感染LV-rno-miR-1 sponge凋亡蛋白的结果相反。相对于感染LV-rnomiR-1组和缺氧复氧组,感染LV-rno-miR-1病毒后缺氧4小时复氧12小时,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加。结论 miR-1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表达下降可能是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维持稳态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对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天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五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心肌营养素1组、缺氧复氧+心肌营养素1+PD98059(ERK阻断剂)组及缺氧复氧+心肌营养素1+DMSO组。缺氧3 h,复氧3 h。MTS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磺双乙酸盐(DCFH-CA)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心肌细胞促凋亡基因Ba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蛋白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分别是19.4%±2.3%比2.2%±0.2%及14.28±1.42比3.54±0.46(P<0.05),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心肌营养素1处理后,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减少,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更高,ERK1/2磷酸化蛋白水平增加,Bad mRNA表达明显下调。心肌营养素1的这种作用能被ERK阻断剂PD9...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吡格列酮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溶媒组、缺氧复氧+溶媒组、缺氧复氧+吡格列酮0.1μM组、缺氧复氧+吡格列酮1μM组,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利用Annexin—v与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后,溶媒组心肌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吡格列酮以剂量依赖方式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缺氧复氧组HIF-1α表达上调,吡格列酮各组促进其进一步上调(P〈0.05),与剂量无关。结论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的作用。方法采用人参皂苷Rb1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进行预处理,通过检测氧化应激、凋亡指标观察人参皂苷Rb1的作用。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加人参皂苷Rb1(50、100、200μmol/L),按实验设计因素处理后,通过蛋白电泳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氧复氧处理可使H9c2心肌细胞的ROS和MDA水平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上调caspase-3的表达,增加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复氧H9c2细胞MDA表达量,增加SOD活性,降低ROS水平,且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复氧H9c2细胞caspase-3的表达量及凋亡细胞数量。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降低缺氧复氧对H9c2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从而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croRNA-181a(miR-181a)对缺氧/复氧诱导下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出可调控Bcl-2表达的miRNAs。建立H9c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1a表达变化。进一步构建Bcl-2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变化。采用体外合成的大鼠miR-181a的模拟物(mimic)和抑制剂(inhibitor),用脂质体转染培养的H9c2细胞48h后,缺氧/复氧处理细胞,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TL)、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加miR-181a的模拟物组(mimic)、缺氧复氧加miR-181a的抑制剂组(inhibitor)。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凋亡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学软件预测miR-181a可调控Bcl-2蛋白的表达,在缺氧/复氧模型中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而miR-181a的表达上升近4倍。成功构建双荧光酶素报告载体以及突变体,实验组的报告荧光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突变体的荧光强度下降不明显。与H/R组相比,inhibitor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凋亡率下降,mimic组却拮抗了上述变化。结论:miR-181a能够增加氧化应激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损伤,促进H9c2心肌细胞凋亡,miR-181a通过调控Bcl-2蛋白的表达,在H/R介导的凋亡途径中扮演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氧后处理与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过氧化氢酶(CAT)预处理,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应用荧光探针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i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缺氧后处理组、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缺氧后处理组及缺氧/复氧+SOD+CAT组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明显上调,Bax蛋白明显下调。结论缺氧后处理及氧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可能机制与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T-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信号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用改良的方法培养出生1~3天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阻断剂组、营养素组和助溶剂组。后4组进行缺氧3 h,加不同药物处理后,复氧3 h,MTS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四氯四乙基苯丙咪唑基羰化青碘化物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ROS明显增加,而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eNOS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营养素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明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更高,磷酸化PI3K蛋白水平增加,eNOS mRNA表达上调。与营养素组比较,阻断剂组抑制上述指标表达。结论 CT-1能减轻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部分依赖PI3K/蛋白激酶B/eNOS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G-CSF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组和G-CSF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坏死率。Northern blot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中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 C)、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6μg/LG-CSF开始发挥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150 μg/L保护作用最强,30μg/L和750μg/L保护作用相似。对照组、缺氧组和G-CSF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坏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缺氧组比较,G-CSF组Bcl-2mRNA表达增加,Bax、caspase-3 mRNA、Cyt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缺氧心肌细胞中,G-CSF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发挥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原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二甲双胍组、激动剂组(n=6).对照组不作H/R处理,其他3组建立心肌细胞H/R模型.二甲双胍组和激动剂组在细胞H/R模型构建后分别加入二甲双胍(终浓度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山茱萸总苷对急性缺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的心肌细胞,采用液状石蜡封闭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将原代培养3 d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1 h、2 h、3 h、5 h)及药物治疗组,药物浓度采用生药10 g/L,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aspase-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各组caspase-9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时间延长,阳性表达的比例增加,5 h达到最高,给予山茱萸总苷干预之后,治疗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9表达都有所下降,与缺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茱萸总苷可以抑制caspase-9表达,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达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与心肌营养素-1(CT-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H9C2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组(c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 CT-1组(d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 ERK抑制剂组(e组)、缺氧复氧+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f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Q-PCR检测Bad mRNA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Bad mRNA和p-ERK1/2(除外e组)表达量增加,P均<0.05;与b组比较,c组细胞存活率、p-ERK1/2表达量均增加,Bad mRNA表达、凋亡率下降,P均<0.05;与c组比较,d组细胞存活率、p-ERK1/2表达量均增加,细胞Bad mRNA表达、凋亡率下降(P均<0.05);与d组比较,e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Bad mRNA表达量增加,p-ERK1/2表达量下降;d、e组各项指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氧后适应可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联合CT-1后保护作用明显加强,而ERK1/2抑制剂可阻断这种保护作用;该保护机制可能与CT-I激活ERK1/2信号通路,下调Bad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安宁包缺氧体系构建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评估其实验条件,为开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安宁包缺氧体系分别处理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指定时间(3 h、4 h、6 h、12 h),再进行复氧24 h,并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安宁包缺氧体系处理6 h、12 h分别诱导心肌细胞坏死率上升29.82%和4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安宁包缺氧体系处理4 h后复氧24 h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率上升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安宁包缺氧体系处理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4 h后复氧24 h为较合适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缺氧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纽(缺氧3h后复氧6h)、缺氧后处理组(缺氧3h后行复氧5min、缺氧5 min,反复3次,再复氧6 h).应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线粒体活性氧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为30.74±1.88a.u./μg,显著低于缺氧/复氧组(63.17±2.75a.u./μg,P<0.01),仍高于对照组(14.41±2.15a.u./μg).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5.86%±3.29%和26.99%±3.35%比5.72%±1.63%,P<0.01),缺氧后处理组低于缺氧/复氧组(P<0.01).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在缺氧后处理组显著上调,在缺氧/复氧组显著下调;Bax蛋白在缺氧后处理组显著下调,在缺氧/复氧组显著上调.结论 缺氧后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和细胞膜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1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过程中不同时期给予内皮素-1(ET-1)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损伤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染色计算凋亡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ET-1预处理组(EP)细胞生存率较缺氧复氧组(HR)提高,凋亡率下降,LDH活性下降;ET-1缺氧即刻处理组(EH)细胞生存率较HR组降低,凋亡率升高,LDH释放量增加;ET-1复氧处理组(ER)的细胞生存率、凋亡率及LDH活性与HR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T-1预处理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ET-1缺氧时有促进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彦清  刘保江 《心脏杂志》2007,19(2):132-134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把培养的18孔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异丙酚处理组。培养3 d的乳鼠心肌细胞给予1 h缺氧和3 h复氧处理(单纯缺氧/复氧组)。复氧期间给予异丙酚(25μmol/L)处理(异丙酚处理组),复氧结束后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比例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内抗凋亡分子Akt、Bcl-2和促凋亡分子p38 MAPK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显著降低了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凋亡(10.1%±3.2%vs25.3%±6.2%,P<0.01),并改变了缺氧/复氧过程中凋亡介导因子的活性。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异丙酚增加了心肌细胞内抗凋亡蛋白pAkt和Bcl-2的形成,降低了促凋亡蛋白p38的活性。结论异丙酚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后的凋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对pAkt、Bcl-2和p38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未成熟心肌细胞中Bax、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原代乳鼠未成熟心肌细胞,通过缺氧复氧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氧复氧前期给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处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仪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干预后心肌细胞的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缺氧复氧前短期给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可下调乳鼠未成熟心肌细胞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可以提高未成熟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而对心肌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与心肌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Cilostazol,CIL)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①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H/R模型。心肌细胞随机分4组:对照组;H/R组,缺氧2 h,复氧4 h;H/R CIL组,缺氧前1 h予以CIL(10μmol.L-1)随即缺氧2 h,复氧4 h;H/R CIL Wort mannin(H/R CIL W)组,CIL处理前30 min予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 mannin 0.1μmol.L-1);②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磷酸化丝氨酸/Akt(p-Akt)的表达。结果:CIL明显抑制H/R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并使p-Akt/Akt比值明显增加;Wort mannin可使p-Akt/Akt比值明显减少,抑制CIL的抗凋亡作用。结论:H/R损伤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CIL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