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休克指数和体温修正休克指数(以下简称“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前瞻性注册登记并分析111例院内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资料,以进一步评价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 收缩压、心率在成活出院组与死亡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1.109±0.428)和(1.082 ±0.410)]明显高于成活出院组[(0.899±0.303)和(0.844 ±0.265)],P<0.05.修正休克指数>1.1的患者死亡风险比为5.4,明显高于收缩压<90 mm Hg组(1.6)和心率>100次/min组(3.1),P>0.05.休克指数>1.1预测该组患者死亡风险的比值比为2.8.结论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是易于记忆和获取的有效评价指标,有助于预测诸如心脏骤停循环恢复患者最终死亡或成活出院等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2.
刘岩岩 《临床医学》2021,41(4):29-31
目的 探讨血钾水平联合修正休克指数对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82例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1例和死亡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心率、收缩压、血钾水平及修正休克指数差异,以受试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休克指数(SI)水平,探讨其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监护室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100例,根据28 d转归再分为生存组(n=48)和院内死亡组(n=52).分别测量并计算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休克指数(SI1)和入院后就接受液体复苏后2h的休克指数(SI2).结果 (1)死亡组入院时和液体复苏后2h休克指数(1.5±0.05)、(1.2±0.04)高于生存组(1.3±0.08)、(0.9±0.05),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并计算AUC值,死亡组SI1、SI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07 5、0.889 4,SI2≥1为截断点评价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78.4%.结论 入院后复苏2h的休克指数(SI2)较入院时休克指数(SI1),能较好的预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联合休克指数(SI)在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3家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的30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状态分存活组和死亡组,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qSOFA评分联合SI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SI与乳酸呈正相关(r=0.465,P<0.001)。SI的最佳截断值为1.0,SI≥1.0为1分,联合qSOFA评分形成SqSOFA评分,其预测患者的预后AUC是0.694(95%CI:0.639~0.745),优于qSOFA评分0.631(95%CI:0.574~0.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7,P<0.00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SqSOFA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能。结论:qSOFA评分联合SI评估脓毒症患者住院病死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脓毒性休克患者初始复苏后外周灌注指数(PI)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Pv-aCO_(2)/Ca-vO_(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河北医科大学脓毒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7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均按照2016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SSC 2016)进行液体复苏,并监测PI,完成3 h初始液体复苏时行中心静脉及动脉血气分析,计算Pv-aCO_(2)/Ca-vO_(2)比值。记录初始复苏3 h PI、Pv-aCO_(2)/Ca-vO_(2)、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参数、APACHEⅡ、SOFA。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绘制根据PI、Pv-aCO_(2)/Ca-vO_(2)临界值分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组间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28 d病死率的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37例、死亡组39例,存活组PI[(1.77±0.63)vs.(0.89±0.69)]高于死亡组,Pv-aCO_(2)/Ca-vO_(2)[(1.52±0.52)vs.(2.57±0.86)]低于死亡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PI组中位生存时间[20.09 d(95%CI:16.95-23.24)vs.11.00 d(95%CI:7.14-14.86)]长于低PI组(χ^(2)=12.424,P=0.000),低Pv-aCO_(2)/Ca-vO_(2)组中位生存时间[23.74 d(95%CI:20.35~27.13)vs.12.85 d(95%CI:9.75~15.95)]长于高Pv-aCO_(2)/Ca-vO_(2)组(χ^(2)=12.200,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PI(RR=0.397,95%CI:0.230~0.687,P=0.001),Pv-aCO_(2)/Ca-vO_(2)(RR=1.878,95%CI:1.169~3.019,P=0.009)均是脓毒性休克28 d死亡的预测因素。经ROC分析显示,PI、Pv-aCO_(2)/Ca-vO_(2)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分别为0.828(95%CI:0.732~0.923)、0.785(95%CI:0.677~0.893),分别以0.52(灵敏度58.3%,特异度94.4%)及2.35(灵敏度88.9%,特异度63.9%)为最佳临界值,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3(95%CI:0.835~0.971)。结论PI联合Pv-aCO_(2)/Ca-vO_(2)可更好地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是复苏阶段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IRP、血乳酸(Lac)、血清肌酐(s Cr)、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R)及降钙素原(PCT)。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CIRP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估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8 d后,25例(23.4%)患者死亡(死亡组),82例(76.6%)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IRP、血Lac、s Cr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CIRP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7,P=0.005;r=0.249,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1.138,95%CI(1.066,1.214)]、SOFA评分[OR=1.326,95%CI(1.174,1.478)]、CIRP[OR=1.322,95%CI(1.141,1.502)]及PCT[OR=1.055,95%CI(1.003,1.108)]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CI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95%CI(0.823,0.969)]、0.834[95%CI(0.726,0.913)]、0.798[95%CI(0.684,0.885)]、0.685[95%CI(0.562,0.792)]。CIR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Z=2.134,P=0.041;Z=2.348,P=0.026;Z=3.64,P <0.001)。CIRP的最佳临界值为2.6μg/L时,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73.7%。结论血清CIR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潘笑  朱斌  徐湘华   《护理与康复》2021,20(9):1-3+9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与年龄休克指数在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02例老年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转归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等,根据入院时心率、血压及年龄计算休克指数及年龄休克指数,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选择最佳截断点,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采用曲线下面积比较各指标预测价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的休克指数为0.78(0.63,1.06),大于存活组的0.56(0.48,0.68),死亡组患者的年龄休克指数为70.13(44.57,90.25),大于存活组的40.92(34.11,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休克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显著大于休克指数的曲线下面积0.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休克指数是老年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休克指数和休克指数在预测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而年龄休克指数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心跳骤停患者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共74例东莞厚街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急诊接诊心跳骤停患者资料。根据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n=43)和死亡组(n=3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对自主循环恢复时间、APACHEⅡ、cTnI、CK-MB、NT-ProBNP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NT-ProBNP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均0.0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95%CI:0.740-0.933)和0.845(95%CI:0.756-0.933)。NT-ProBNP对院前心跳骤停患者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的预测价值优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当NT-ProBNP取临界值2500.5 n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和58.1%。结论:NT-ProBNP对院前心跳骤停患者28天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的预测价值优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可做为评估心跳骤停患者预后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并评价BNP与感染性休克时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8例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持续监测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入院后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BNP测定。根据患者入院后28天的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2例),比较两组BNP、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乳酸与预后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时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9)。存活组第1、2、3天血浆BNP水平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未见下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分析显示: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9(P=0.031),对预后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76.7%。结论 BN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BNP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休克指数对急诊创伤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医疗决策和治疗指导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01—2017-12期间抢救室收治的1 439例创伤患者,其中男1 062例,女377例。以28d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2组患者不同休克指数等临床参数,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将患者按照rSIG分为9组、9~15组、15组,比较3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的休克指数、改良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年龄休克指数[(0.6±0.2)、(0.9±0.2)、(0.6±0.2)、(31.7±12.6)]明显小于死亡组[(1.1±0.7)、(1.6±1.0)、(1.1±0.7)、(57.2±42.5)];rSIG明显大于死亡组[(22.5±8.6)vs.(9.3±7.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IG对创伤患者病死率的判断能力最优,患者病死率随rSIG的增大而逐渐降低(Ptrend 0.05)。结论:不同休克指数可较好地评估创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rSIG用于伤员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时准确度更高,同时保持了简易、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 SIG)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1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当时和入院后6 h、12 h、24 h检测SIG、阴离子隙(anion gap, AG)、乳酸、HCO-3、pH等,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SIG和乳酸在入院后6 h明显升高,而AG和HCO-3则分别在入院后12 h和24 h才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 h SI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805~0.965),略大于6 h乳酸的AUC(0.836,95%CI 0.724~0.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1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动脉血乳酸动态变化情况对老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监护室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63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给与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入院后6h复查血乳酸,5d复查PCT,随访28d根据预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PCT和乳酸区别和2组乳酸和PCT的变化情况;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组的PCT,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区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CT、乳酸和APACHE II评分大于严重脓毒症组;死亡组PCT和乳酸均大于存活组(P0.05),6h乳酸和5d的PCT的差别更明显,死亡组乳酸和PCT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乳酸和PCT较前明显下降(P0.01);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PCT和乳酸含量持续保持高水平的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并进行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评定,探讨SAA结合qSOFA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05—2019-05期间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3例(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其中,非脓毒性休克患者147例(非休克组),脓毒性休克患者106例(休克组);并根据28 d内是否病死再将休克组患者分为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46例)。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255例为对照组。采集清晨外周血提取血清,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SAA水平,并进行qSOFA评分评定。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AA水平和qSOFA评分对脓毒性休克的诊断价值和预后价值。结果:观察组脓毒症患者血清SAA水平和qSOF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休克组血清SAA水平和qSOFA评分与非休克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血清SAA水平和qSOFA评分与生存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两者联合诊断脓毒性休克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66~0.945),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91.8%;联合预后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65~0.967),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81.7%。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SAA水平和q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有较高诊断价值和预后价值,可用作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力  孙自国  沈华强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3):222-226,231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Presepsin)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3期间我科收治的119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72例)和死亡组(4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resepsin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Presepsin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9.49%(47/119),平均年龄(58.26±15.28)岁,男65例(54.54%),女54例(4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esepsin,Lac,PCT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Presepsin、PCT和Lac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8、0.491和0.456,P0.05)。Presepsin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0.858~0.969)最佳截断值为987.61 pg/m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1.57%,特异度为88.61%。血清Presepsin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AUC明显高于APACHE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32,P0.05)。结论:血清Presepsin升高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的变化,以期为院内心肺复苏(CPR)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1—2018年间在我院急诊科经过CPR且自主循环恢复的244例住院患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死亡组(n=204)和存活组(n=40),比较两组患者NLR水平的不同,绘制ROC曲线分析NLR对CP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NLR水平(21.4±18.8)明显高于存活组(11.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NLR与CPR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敏感度为82.89%,特异度为50%。Logistic回归分析:NLR水平上升(OR=1.062,95%CI:1.017~1.110)是影响CPR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PR患者中,患者的NLR值升高可提示患者预后质量较差,因此可根据血液中NLR来判断患者的预后质量,并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肺水肿影像(RALE)评分评价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分析79例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难治性心脏骤停而接受VA-ECMO患者的数据,评估人口统计学、临床数据和评估肺水肿的RALE评分,采用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ALE评分对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31例,死亡组48例。存活组患者年龄更小,基础合并症更少,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死亡组。存活组的RALE评分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ROC分析显示,RALE评分预测死亡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与SAV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者VA-ECMO上机后24、72 h液体平衡明显小于死亡者(P<0.001)。Kaplan Meier生存曲线上显示VA-ECMO上机后24、72 h后液体负平衡患者预后优于液体正平衡患者(P<0.05)。结论 RALE评分在预测因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或难治性心脏骤停而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重症肺炎患者入院首次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对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支持需求和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成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12h内行膈肌超声检查。根据住院期间是否行IMV分为机械通气(MV)组和无机械通气(NMV)组;根据入院30天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MV组和NMV组DE;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D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E对重症肺炎IMV需求及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V组DE低于NMV组[1.15±0.60(cm)vs. 1.67±0.79(cm),P<0.05];死亡组DE低于存活组[1.07±0.59(cm)vs. 1.91±0.70(cm),P<0.01]。ROC曲线显示,DE预测重症肺炎需要IMV的cut-off值为1.28cm(P<0.05),灵敏度68.8%,特异度67.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0.694(95%CI:0.547-0.841);DE预测重症肺炎死亡的cut-off值为1.21cm(P<0.01),灵敏度68.0%,特异度82.1%,AUC 0.816(95%CI:0.702-0.931)。结论 DE对重症肺炎患者IMV需求和死亡预后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呼吸指数(RI)水平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入住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5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35例,比较2组入院时和入院后第3、5天的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和心指数(CI)。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存活组患者第5天RI、EVLWI、PVP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第5天RI、EVLWI、PVPI水平明显升高,CI明显下降(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第3、5天的RI、EVLWI、PVPI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存活组患者(P0.05),CI则在入院第5天显著低于同期的存活组(P0.05)。2组患者RI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RI、EVLWI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且RI与EVLWI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创伤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改良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MSI)、修正的创伤分数(revised trauma score,RT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价值。方法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9例,依据伤后24h预后分为死亡组52例和生存组27例,比较2组就诊时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瞳孔状态及GCS评分、TRISS、SI、MSI、RTS、MEW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效能。结果死亡组呼吸频率[(13.26±3.42)次/min]、心率[(58.94±12.69)次/min]较生存组[(16.53±3.36)、(78.50±18.56)次/min]慢(P0.05),收缩压[(92.55±25.28)mm Hg]、平均动脉压[(71.83±17.52)mm Hg]较生存组[(113.64±28.43)、(84.70±15.22)mm Hg]低(P0.05),左、右瞳孔大小正常比率(59.3%、63.0%)及瞳孔反射正常比率(70.4%、74.1%)低于生存组(87.7%、86.5%;90.4%、94.2%)(P0.05),SpO2[(88.70±12.50)%]与生存组[(94.50±1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GCS评分[(9.18±2.11)分]、SI(0.52±0.32)、MSI(0.72±0.21)、RTS[(6.59±1.47)分]、TRISS[(59.48±17.53)分]均低于生存组[(11.52±1.67)分、0.63±0.12、0.94±0.36、(8.13±0.97)分、(85.55±28.10)分](P0.05),MEWS[(7.85±0.29)分]高于生存组[(5.62±1.7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10分(OR=3.37,95%CI:1.54~8.98,P=0.032)、RTS6分(OR=3.21,95%CI:1.79~7.98,P=0.007)、MEWS≥5分(OR=3.53,95%CI:1.27~8.04,P0.001)是院前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以1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790(95%CI:0.680~0.901,P0.001),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5%;RTS以7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800(95%CI:0.682~0.898,P0.001),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70%;MEWS以7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的AUC为0.825(95%CI:0.734~0.916,P0.001),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2%。结论RTS、MEWS、GCS评分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24h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演变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淋巴细胞计数(LPH)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6年最新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2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4例),分析2组患者入院时PCT、LP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差异。随访28d,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8例)与存活组(4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第1、3、7天PCT、LPH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CT、LPH、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者入院时PCT、APACHE-Ⅱ评分、乳酸、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LPH、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55,P0.05),PCT与LPH呈负相关(r=-0.363,P0.05),LPH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1、3、7天PCT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治疗后第3、7天LPH均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脓毒症患者入院时PCT、LPH、AP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854~0.994)、0.850(95%CI:0.717~0.937)、0.792(95%CI:0.651~0.896)。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LPH的变化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