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和雌性骨髓干细胞(female bone marrow stem cells,FBMSCs)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技术;观察SCs对F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观察SCs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FBMSCs向FSHR+和stra8+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青年SD大鼠FBMSCs,传代培养第三代FBMSCs,将其分为四组:1.SCs共培养组,2.SCs共培养+ATRA组,3.ATRA组,4.FMSCSs组。ATR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的了终浓度为10-5 mol/l。ATRA用MTT比色法检测支持细胞共培养及维甲酸对骨髓干细胞的存活及增殖的影响;为检测雌性骨髓干细胞分化情况,用RT-PCR检测生殖干细胞由有丝分裂转变为减数分裂前特异表达基因stra8 m RNA及卵巢颗粒细胞特异表达基因fshr m RNA的表达。结果支持细胞共培养组和维甲酸组培养的雌性骨髓干细胞部分分化成为大而圆的卵母细胞样细胞,分化的细胞周围有许多小细胞环绕。对照组细胞比较均一。RT-PCR显示支持细胞共培养组和维甲酸组的骨髓干细胞均有stra8 m RNA、FSHR m RNA表达,对照组没有表达;结论 ATRA和SCs均能体外诱导雌性大鼠骨髓干细胞分化为stra8+及FSHR+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分化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等神经细胞,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子细胞来源的难题。目前采用的诱导方法各有不同,所诱导分化的效率也不尽相同。目的:观察不同抗氧化剂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将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4组,使用不同神经细胞诱导剂诱导分化,分别为未干预组、β-巯基乙醇组、维甲酸组、β-巯基乙醇联合维甲酸组,诱导5 h,12 h,1 d,3 d,5 d,7 d,10 d后,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检测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率表达差异。结果与结论:未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其他3组细胞逐渐变成纺锤形,并生出多个小突起,互相连接成网,呈现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β-巯基乙醇联合维甲酸组在诱导10 d后其效率最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1.63%和79.72%。结果显示β-巯基乙醇联合维甲酸可加快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人hMSCs,设立3个实验组,分别是hMSCs+NSCs共培养组、hMSCs条件培养基+NSCs组、NSCs自发分化组(对照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等手段检测不同组中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与自发分化组相比,共培养组及hMSCs条件培养基作用组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百分率分别为(61.3±5.7)%和(58.4±6.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5);且RT-PCR结果显示,共培养组及hMSCs条件培养基作用组少突胶质细胞相关基因Olig1、Olig2的表达增强。结论 hMSCs促进体外培养的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可能与hMSCs分泌可溶性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4.
骨髓基质细胞促进人胚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法分离人胚NSCs,成球法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鉴定NSCs。按培养方式不同,分为NSCs自然分化组、BMSCs和NSCs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及Transwell共培养组,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和transwell共培养组中,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元标志物NSE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化组,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阳性细胞率低于自然分化组。免疫印迹检测显示Transwell共培养组中NSE表达量显著高于自然分化组,而GFAP表达量低于自然分化组。结论:BMSCs具有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探讨三七总皂甙、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 以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为诱导条件诱导大鼠MSCs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乙酰胆碱酯酶(AchE)、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SCs诱导后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 NSE、AchE、GABA、TH有阳性表达,GFAP表达为阴性。 结论: 三七总皂甙和维甲酸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在提高其分化率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体外天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验证其多能分化特性,检测分化后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天麻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化后细胞HLA-DR表达,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是否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hPBLs).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天麻诱导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流式细胞术显示h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后HLA-DR表达阴性,混合培养结果也显示分化hMSCs不引起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天麻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不引起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低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证明红景天苷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但是具体的影响方式尚不清楚。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红景天苷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方式和分子机制。 方法:选取第2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不同的诱导剂分为维甲酸诱导组、红景天苷诱导组和对照组,通过不同的时间点对细胞进行观察。 结果与结论:两诱导组细胞不同时间点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神经细胞分化相关的兔抗微管蛋白和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维甲酸组显著高于红景天苷组(P < 0.01)。Real Time-PCR结果显示,维甲酸和红景天苷诱导不同时间,两组细胞均有神经细胞相关基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 mRNA表达,与诱导时间有关且不完全相同,两组间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高丰度出现于诱导早期;诱导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兔抗微管蛋白表达出现于诱导早期。说明红景天苷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其诱导效应与维甲酸相似,且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方面优于维甲酸。   相似文献   

8.
背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可分化为表皮细胞。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的分化及表皮细胞角蛋白表达。   方法:采用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CD33、CD34标记物进行鉴定。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30%条件培养基诱导其向表皮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与细胞角蛋白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胚胎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细胞成分均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出现细胞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后可能发生向表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s)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人眼角膜基质细胞(HCFs)并进行传代培养;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对细胞进行鉴定。利用角膜上皮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对处于共培养体系的HMSCs进行诱导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角蛋白12(CK12)在分化细胞的原位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分化细胞CK12 m RNA的表达,用单独培养的HMSCs做对照。结果HMSCs和HCFs贴壁生长,以梭形为主,接近汇合的细胞排列有一定方向性,呈漩涡状;HMSCs阳性表达CD29;HCFs阳性表达波形纤维蛋白;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HMSCs形状逐渐由长梭形变为不规则多边形,与上皮细胞的形态相似;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分别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证实分化细胞表达CK12。结论在一定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的HMSCs可向具有角膜上皮细胞表型的上皮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染外源性Nkx2.5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全骨髓法分离大鼠BMSCs,经多次传代培养扩增纯化,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90、CD45.脂质体法将pEGFP-N1-Nkx2.5质粒转染BMSCs,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转染48h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kx2.5的表达.转染4周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TnT、GATA4的表达,鉴定细胞分化.结果 第3代生长良好的细胞中表达CD90而不表达CD45的占细胞总数的99%.转染48h后,实验组可见部分细胞表达绿色的Nkx2.5-pEGFP融合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结果 表明,Nkx2.5蛋白只在实验组有表达(n=3).转染4周后,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结果 表明,cTnT、GATA4表达在实验组显著高于pEGFP-N1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n=3).结论 外源表达Nkx2.5基因能够增强BMSCs向心肌分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较多,采用不同诱导方法对骨髓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同的。 目的:比较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差异。 方法:大鼠全骨髓血细胞分离纯化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化学诱导组和共培养组,分别采用加入化学诱导剂β-巯基乙醇和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结果与结论:诱导培养1周后从化学诱导和共培养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突起,且呈辐射生长,2周后均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共培养组中第四五天可见星级神经细胞状结构,并形成更多的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为(70.82±2.46)%。而在第六七天化学诱导组中神经细胞形态样细胞形成,并有连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为(52.37±1.83)%。提示细胞微环境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发挥主导作用,且化学诱导法诱导效率低于共培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在不同培养条件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将小鼠i PSC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然后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脑片共培养组和脑组织匀浆上清组,将其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小鼠i PSC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都能够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这些神经元样细胞可以被神经细胞标志物nestin、MAP2标记;ATRA组的nestin、MAP2、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脑片共培养组和脑匀浆上清诱导组,但脑片共培养组和脑匀浆上清诱导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片微环境和脑组织匀浆上清均可诱导小鼠i PS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但效果不及ATRA组。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干细胞已成为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研究方向。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组诱导,分别为对照组(普通IMDM培养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200 ng/L)、5-氮胞苷组(10μmol/L)、5-氮胞苷+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诱导3 d后更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4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TnI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Desmin、cTnT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nT和cTnI的表达;诱导3 d后更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1,2,4周,采用RT-qPCR检测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Western blot检测诱导组均表达cTnT、cTnI,联合诱导组cTnT、cTnI的表达高于单独诱导组(P <0.01);(2)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组cTnI均呈阳性表达,联合诱导组高于单独诱导组(P <0.05);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组Desmin、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s)向结膜上皮样细胞(hCjEs)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MSCs和人hCjEs,分别从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法诱导hMSCs向结膜上皮样细胞定向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分化细胞角蛋白13(CK13)的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用单独培养的hMSCs和hCjEs做对照.结果 实验获取的hMSCs以长梭形为主,融合呈漩涡状;hCjEs呈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融合的hCjEs成铺路石样;hMSCs阳性表达CD44和CD29,hCjEs阳性表达CK13;非接触共培养使hMSCs的形状由长梭形逐渐变为不规则多边形;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分别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证实分化细胞表达CK13,与单独培养的结膜上皮细胞表达相似.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hMSCs形态发生变化、向具有结膜上皮细胞表型的上皮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条件下,相同浓度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比例的差异。方法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EGF、B27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单细胞克隆后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分化1周,行GFAP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根据培养液中所加营养因子的不同将单细胞克隆传代细胞分为5组培养:EGF组、NGF组、BDNF组、EGF+NGF组、EGF+BDNF组,此5组细胞培养1周,进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比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Nestin,诱导分化1周,细胞表达NSE、GFAP;与EGF组、NGF组、BDNF组相比,EGF+NGF组和EGF+BDNF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EGF+BDNF组细胞的比例最高。结论在EGF培养条件下,BDNF促进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高于NGF。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通过多种诱导剂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不同诱导剂的细胞分化率、细胞活力以及Nestin染色阳性细胞率不同。目的:对比多种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结果,探寻一种较好的诱导剂。方法:取健康成人骨髓于无菌层流室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取白膜,将细胞置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DMEM、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瓶中,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传至第3代分为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加入诱导剂,观察细胞型态变化,细胞活力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与结论:锥虫蓝染色比较各组细胞活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细胞活力最高(P0.05),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组活力最低(P0.05),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组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活力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阳性率高于其余3组(P0.05)。结果提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细胞活力高,神经标志物表达阳性率高(P0.05)。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是经过长期体外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逐渐丧失,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8.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8.1%。诱导0.5 h后处理组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但1 h后开始逐渐降低。说明体外可以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新的环境中能够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共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和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分化诱导,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在共培养第5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细胞的特异标志物;与对照组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相比较。 结果与结论:神经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伸展,呈放射状,互相形成连接,特异性烯醇化酶显示阳性结果,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表达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的神经元比例可达(33.0±10.5)%。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提示神经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地黄饮子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影响。目的:探讨应用"升降开阖"通玄府的引经报使药(升麻、牛膝分别置换薄荷)地黄饮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取4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的骨髓基质标志CD90和造血细胞标志CD45。取第3代细胞,根据诱导条件不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地黄饮子组、牛膝组、升麻组,空白对照组只用含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后3组用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以牛膝为药引子的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以升麻为药引子的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7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 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致呈单一的长梭形或扁平形,紧密漩涡样排列生长,流式细胞仪示CD90表达高达98%,而CD45表达仅1.3%。诱导7 d后,升麻组、牛膝组和地黄饮子组的细胞收缩变圆,向四周伸出多个明显突起,部分突起间存在连接,表现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而空白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牛膝组及升麻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均高于地黄饮子组,牛膝组高于地黄饮子组,升麻组高于牛膝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细胞染色结果一致。RT-PCR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 RNA改变类似于相应蛋白改变,升麻组牛膝组地黄饮子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升麻、牛膝为药引子的地黄饮子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