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加强中药调剂监管工作,来探讨如何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发生。方法:选取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中药房开出的28944张处方,其中处方中有13924张为质量监管工作前开出的处方,15020张为质量监管工作后开出的处方。其中,对开展前和开展后的两组处方中出现的中药房药剂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中药房调剂时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后发现,调剂监管工作前开出的处方出现的不良事件数量和相关差错的发生都高于质量调剂监管工作后的处方差错数值(P0.05)。结论:通过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中药调剂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药房自2022年起开始应用PDCA循环模式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工作中。从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含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中选取120份,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从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中药房录入含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中选取120份,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分别在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评估医院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统计实施前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管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临床患者对中药房管理及调剂用药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情况,分析新管理模式在中药房调剂管理工作中的开展价值。结果:实施后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管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房管理和调剂用药相关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的实施开展,能明显提升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水平,减少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和不良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期间未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期间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120例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房中应用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满意度,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在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下中药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种类的变化,提高临床上中药疗效和服务水平。方法:整理我院中药房在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临床诊疗中有中药房处方5 06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并整理在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临床诊疗中有处方5 32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前,5 066张中药处方里,出现调剂差错83例,差错率1.7%;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5 326张处方,调剂差错31例,差错率0.6%,χ2=26.702,P0.05。完善管理措施前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频率,中成药出错例数从53例降低到21例,中草药出错例数从32例降低到10例干预前调查分析,出错总数从85例降到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能有效规范中药调剂,可明显降低出错率。同时医务人员必修已经比较规范,药剂人员必须增强业务技能,才能把处方调剂差错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药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我院89762张中药处方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传统的中药房管理方法,B组采用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措施,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4%,显著低于A组的0.35%(P〈0.05)。结论:加强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可确保中药调剂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的价值分析。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320例中药处方为观察组,并以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实施质量监管前的300例处方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处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于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提高中药处方的有效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中药处方调剂差错现象的原因,探究相应管理对策,减少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方法:查阅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记录资料,归纳整合出现的差错,并分析差错原因。针对各类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再对采取干预措施后一年中出现的差错及其原因进行记录和分析。最后对比采取措施前后的统计数据。结果:经过分析差错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实际发生数量由50例降低到12例,差错明显减少(P0.05)。结论:门诊中药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中药处方调剂质量,减少处方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药房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规范中药房的操作程序对中药房调剂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中山市中医院调剂质量监管前一年(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中药处方200份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调剂质量监管后(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中药处方200份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00%)比对照组(10.00%)明显更低(P0.05)。结论:规范中药房的操作程序可有效提高中药房调剂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药调剂管理对中药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3~10月的中药房使用常规管理办法为对照组。选择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的中药房使用中药调剂管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处方错误、查对制度不符、配伍禁忌、未执行脚注及饮片质量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及腹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房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应用中药调剂管理可以增强对重要调剂的监管力度,促进医务人员在书写处方时更加规范化,同时也减少了差错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中药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浙江省宁海县中医医院中药房实施强化调剂质量监督管理方案前后的各120例处方,将实施前的设为对照组,实施后的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房常规调剂质量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中药分类和质量管理,及中药调剂人员素质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医师处方及中药的核对工作。以两组中药调剂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中药调剂疗效的满意度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中药调剂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调剂质量监督管理,观察组处方对患者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处方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调查患者对调剂人员服务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强化调剂质量监督管理应用到药房药品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了医师处方与药物不匹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很大程度提高了医师处方药剂对患者的救治质量,而且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了保障,提高了患者对医师处方治疗及药师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房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对差错事件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岱山县中医院中药房于2015年7月开始实施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和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房综合调剂质量管理实施可有效降低差错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医院中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中药房自2015年1月开始应用门急诊医嘱传输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分别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本院中药房8000张调剂处方及2014年1月—12月8000张调剂处方,对比门急诊医嘱传输系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信息化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69%(55/80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15%(12/800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中药房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密切结合传统医药学和现代化科学,促使中药房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提升中药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中药房中药调剂效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中药房收治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诊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中药房收治的采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诊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中药调剂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取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调剂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药房中药调剂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调剂管理问题及强化对策。方法:将2018年医院中药房调剂的中药饮片处方32 635张设为管理前,将2019年医院中药房调剂的中药饮片处方26 777张设为管理后。对管理前调剂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处方出错事件的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纳入管理后的调剂管理中。比较管理前后中药饮片处方错误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的处方错误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中药饮片调剂管理问题构成,能够有效指导中药饮片的调剂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减低错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中药房进行中药处方分析,选择该年度1260张中药饮片处方为研究处方组,2019年中药饮片实施常规中药调剂,相同方法抽取1260张中药饮片处方为对照处方组.结果 2020年中药处方调剂差错30例(238%)低于2019年的92例(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房中药处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4年9月在中药房实施调剂质量监管模式,选取2014年1~8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调剂质量监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加强调剂管理对中药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相关的评价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质量监管体系建成前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调剂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成之后和建成之前相比,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建成前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建成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前后差距显著(P0.05)。结论:中药房采用多种方法来强化调剂质量监管,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率,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和平县人民医院中药房取药的48例患者,按照取药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取药期间本院中药房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取药期间本院中药房进行精细化管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处方调剂准确率与调剂单次处方时间,比较组间患者对调剂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调剂处方准确率100.00 % 高于对照组83.33 %,且观察组单次调剂处方时间(5.42±2.69)min短于对照组的(9.54±4.21)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调剂满意度为95.9 %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中药房运用期间有效降低中药房调剂差错率,提升调剂时间,提高患者调剂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对药品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永康市中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实施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前接受中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实施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后接受中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中药房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中药房管理,观察两组的药品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药品调剂时间、复核出错率、药品退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调配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药品调配的效率和准确率,减少药品复核出错率、药品退换率和药品调剂不良事件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房药品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现代化信息管理在中药房处方调剂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择13700份处方。对照组7500份为未进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时的处方。观察组6200份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观测中成药调剂差错率(包装不规范、中药种类差错、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中草药调剂差错率(信息沟通不畅、药学知识不专业、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结果]中成药调剂差错率(包装不规范、中药种类差错、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中草药调剂差错率(信息沟通不畅、药学知识不专业、中药剂量差错、处方书写潦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中草药调剂差错率(信息沟通不畅)两组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现代化信息管理在中药房处方调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利于于中药房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