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卡马西平片(0.1g,tid),治疗组则予热敏灸联合闪罐法治疗(1次/天,5次/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面部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和Portmann简易评分,分析两组面肌痉挛强度和频度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H-B评分、Portmann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面肌痉挛强度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治疗组面肌痉挛频度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闪罐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热敏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4例)采用巨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患者(33例)采用常规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患者愈显率为30.30%,治疗组为55.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对照组愈显率为39.39%,治疗组为67.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结合热敏灸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热敏灸联合针刺、热敏灸、针刺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90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热敏灸组、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热敏灸联合针刺、热敏灸、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治疗后予以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疗效评价.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腹针治疗老年人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老年人夜尿症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腹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加腹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14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夜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夜尿次数均值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与对照相比,热敏灸联合腹针治疗老年人夜尿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脐灸组(n=32)和热敏灸组(n=31),2组患者均进行热敏灸及常规针刺治疗,1次/d,治疗45 min/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热敏脐灸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施加热敏脐灸治疗,1次/d,2 h/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ortam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1),且热敏脐灸组治疗后的Portamnn评分高于热敏灸组(P 0. 05);热敏脐灸组患者愈显率为90. 63%(29/32),热敏灸组愈显率为83. 39%(26/31),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热敏脐灸组痊愈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脐灸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且能缩短周围性面瘫的总体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热敏灸是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理筋通经手法配合热敏灸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理筋通经手法及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5.3%,对照组愈显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通经手法法配合热敏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较单纯热敏灸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三组。对照1组32例常规针刺,月经前2周开始,1次/d,1周治疗5次,月经第1天停止。对照2组32例美洛昔康,月经前1天始服,1片/d,1次/d,共服3d。治疗组32例隔药灸联合腹针,经期前2周开始,1次/d,5次/周。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愈显率90.60%;对照1组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愈显率75.00%;对照2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愈显率6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3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VP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推灸联合组和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天1粒,5 d为1个疗程;推灸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推拿点穴和热敏灸治疗,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推灸联合组VAS评分改善及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属气虚血瘀、阴虚肠燥证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5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每日1次;中药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加减为治疗方法,每日1剂。两组均以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以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热敏灸能显著缩短缺血性中风后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为(18.28±6.72)h,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32.56±9.48)h(P<0.05);(2)1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的近期好转率为94.3%,优于中药组80.0%(P<0.05);(3)疗程结束后第10天,热敏灸组与中药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5.7%与68.6%,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症状,但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价小儿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就诊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儿推拿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儿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6d,1次/d,休息1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愈显率90%,复发率6.6%;对照组愈显率60.7%,复发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热敏灸能明显改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温和灸热敏态与非热敏态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于疼痛发作前5 d开始对关元穴实施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45 min,并配合常规针刺,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将患者在关元穴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在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4次的归为热敏腧穴组(治疗组),没有出现热敏化现象或整个疗程中热敏化现象次数4次的归为非热敏腧穴组(对照组),以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温和灸热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优于非热敏腧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恶性肿瘤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30例住院患者用热敏灸治疗,选取①水分至中极之间任脉区域;②肾俞、命门区域。按照《热敏灸实用读本》中热敏腧穴探查方法,充分暴露后依次探查,选取两个热敏穴位施以双点温和灸,以热敏现象消失为一次饱和施灸剂量。1次/d,连续15d为1疗程,疗程间隔2d。观测腹水消退情况、治疗前后生存质量(KPS评分)及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45d),判定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 4例,部分缓解(PR) 20例,稳定(NC) 5例,进展(PD) 1例,总有效率80. 0%。生活质量改善17例,稳定8例,降低5例。治疗后(73. 17±8. 15)分,高于治疗前(65. 52±6. 32)分(P 0. 01)。[结论]热敏灸治疗恶性肿瘤腹水疗效确切,且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照海穴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腹针结合照海穴放血的方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继续治疗。20次为1个观察周期。采用国际通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48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为(6.08±2.21)分,较治疗前(13.51±2.64)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结合照海穴放血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可改善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热敏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塞来昔布200mg,2次/d,均2周为1个疗程,且都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的75%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敏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利用艾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不同灸感(热敏灸感和传统灸感)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183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32例、传统灸感组5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3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3例、传统灸感组33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翳风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翳风穴进行治疗,每日艾灸结束后,对患者予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第2个疗程仅对患者施以针刺治疗,在前一疗程取穴基础上加足三里(双侧),施以补法。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Portmann评分在两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热敏灸感组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灸感组(P0.01)。结论:艾灸同一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同时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敏灸(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丰隆等),1 d 1次,治疗半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NCV、SNCV变化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腹泻型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热敏灸组30例予热敏灸治疗;头针组30例予头针治疗;联合组30例予热敏灸联合头针治疗。3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组治疗前后采用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抽血检查P物质(SP)和5-羟色胺(5-HT)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83.33%,头针组总有效率90.0%,联合组总有效率96.67%,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3组治疗后BSS评分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BSS评分低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3组治疗后SP、5-HT含量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SP、5-HT含量均低于热敏灸组及头针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头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调节SP和5-HT分泌,改善BSS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后休息1 d,治疗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频度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痉挛强度、频度分级均改善(P 0. 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艾条悬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痉挛强度和痉挛频度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痉挛强度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6.7%和43.3%,对照组分别为6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痉挛频度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3.3%和46.7%,对照组分别为66.7%和3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太极刺配合推拿三联法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