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及神经脊髓压迫情况,28例患者行椎板开窗减压、伤椎骨折复位器复位,使骨块回纳,伤椎冲入骨颗粒植骨融合治疗,椎体爆裂骨折采用椎间植骨融合;10例患者采用不切除椎板减压,直接撑开复位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术后3,6,9,12,18个月进行随访,经DR及CT检查,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无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恢复,达到1~3级。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后路间接减压经椎弓根植骨与开放减压后外侧植骨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08年3月所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并经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将其分为2组:间接减压组32例,于伤后早期(72 h内)经后路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间接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入自体松质骨浆;开放复位组24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半椎板、横突或关节突融合。观察2组手术中的情况及并发症,评价各组在脊柱的矫形、Cobb角的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1 h、2.23 h,出血量为360 mL、440 mL,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全部病例经9~24个月随访,平均15.2个月,2组患者术前、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前2组脊髓功能恢复、椎体畸形的矫正率、Cobb角的矫正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2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Frankel分级分别提高1~4级,4例脊髓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提高1级、2级,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的矫正均明显好转(P均<0.05),全部病例基本达解剖复位,术后无内固定物失败,内固定物取出后矫正丢失率分别为0.8%,8.6%。结论后路器械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提供神经修复空间,经椎弓根植骨可有效降低内植物的失败及矫正度的丢失,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符合要求的患者共46例,其中2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术治疗(椎弓根植骨组)、22例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椎体次全切组),同时两组均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评分、JOA腰痛疾患恢复率,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弓根植骨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椎体次全切组[(98±11)min,(192±26)min,t=5.624,P=0.003;(290±26)m L,(890±95)m L,t=2.638,P=0.028]。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63个月,中位数34个月。椎弓根植骨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椎体次全切组2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术中未进行硬膜缺损修补,术后6~8 d脑脊液漏自行停止;1例发生短暂性神经损伤,2周后完全恢复。2组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脊柱后凸矫正丢失等并发症。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8)。术前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9,P=0.412);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9.20±0.60)分,(2.70±0.50)分,t=40.771,P=0.000;(8.70±0.50)分,(2.90±0.70)分,t=31.625,P=0.000],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3,P=0.667)。术前2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7,P=0.416);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增加[(13.20±2.90)分,(27.20±1.50)分,t=21.007,P=0.000;(12.60±2.40)分,(27.60±1.80)分,t=23.452,P=0.000],2组患者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9,P=0.593)。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JOA腰痛疾患恢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20±11.50)%,(81.70±10.80)%,t=0.385,P=0.617]。术前2组患者的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5,P=0.45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脊柱后凸Cobb角均减小(32.5°±2.3°,7.60°±0.60°,t=51.319,P=0.000;37.40°±2.80°,0.80°±0.30°,t=60.962,P=0.000),椎体次全切组的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椎弓根植骨组(t=3.506,P=0.008)。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并且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后者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前者,但前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的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后凸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管占有率的变化。结果 30例腰椎骨折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后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断钉现象,1例椎弓根钉偏出椎体外,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1例椎体稍后凸畸形愈合。术后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管占有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固定牢靠,便于植骨融合,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混合植骨(自体骨、人工骨)联合经伤椎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9例老年人胸腰段骨折采用经椎弓根混合植骨结合经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65岁;均为单一椎体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和神经功能。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12~16个月的随访,平均13.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前34.9%,术后1周94.8%,末次随访92.5%.矢状位Cobb角:术前25.5°,术后1周3.5°,末次随访4.8°.椎管正中矢状径:术前67.9%,术后1周95.6%,末次随访94.0%.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10例,D级23例,E级14例;末次随访时C级5例,D级8例,E级36例。上述指标术后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和椎体高度的大幅度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混合植骨联合经伤椎固定术能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促进骨折愈合,重建伤椎的高度和稳定,避免内固定断裂和减少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及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的1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中骨折发生于T11者3例,T12者6例,L1者4例,L2者1例.Denis分型爆裂型9例,屈曲分离型3例,骨折脱位型2例.ASIA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6例,D级2例,E级1例.术后随访伤椎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伤椎高度,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4~ 56个月,中位数28.7个月.末次随访时,除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的患者损伤未恢复外,其余13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减压复位疗效满意,Cobb角及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具有减压充分,融合效果良好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撬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撬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4~67岁,中位数41岁。骨折部位位于T113例、T1216例、L115例、L22例。骨折AO分型,A1型22例、A2型5例、A3型3例,B1型4例、B2型2例。合并神经损伤18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11例。术后随访观察症状缓解、骨折愈合、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中位数16周;内固定拆除时间术后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合并神经损伤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与上下相邻椎体前缘高度平均值的百分比)和Cobb角恢复,无明显丢失。术前,伤椎前缘高度(58.5±10.2)%,额状面Cobb角(9.8°±2.6°),矢状面Cobb角(28.5°±4.3°);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95.5±2.2)%,额状面Cobb角(1.0°±1.5°),矢状面Cobb角(1.8°±1.1°);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92.2±2.6)%,额状面Cobb角(1.9°±1.3°),矢状面Cobb角(3.9°±1.0°);内固定拆除后1个月,伤椎前缘高度(91.6±1.9)%,额状面Cobb角(2.5°±1.2°),矢状面Cobb角(4.2°±1.1°)。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撬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有利于骨折愈合、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稳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及术后合并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估(Frankel分级),X线影像学结果(患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对本院行单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2周配合针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①术后患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术后12个月随访,压缩率及Cobb角较术后无明显改善,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恢复。结论:单纯通过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即可达到良好的稳定,术后配合针刺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3岁,中位数43岁。损伤椎体,T_(10)2例、T_(11)6例、T_(12)14例、L_110例、L_26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14例、D级10例、E级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由术前(44.83±12.73)%降低至(10.24±7.25)%、(13.11±8.51)%,Cobb角由术前31.49°±14.17°降低至6.90°±5.15°、8.74°±6.39°。术后12个月,部分病例的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2例、D级12例、E级20例。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定长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7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长节段椎弓根固定进行治疗并随访,采用Frankel分级、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Frankel分级较术前要提高1—49个等级,术前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为65.7%和78.4%,术后分别为95.7%和97.1%,随访未见矫形丢失情况发生。结论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长节段椎弓根固定对恢复及维持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附加伤椎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05月选择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予附加伤椎固定的6钉固定方法,将椎弓根钉置于伤椎上下正常椎体及伤椎未骨折部分,并行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前、术后的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观察术后腰痛和腰椎活动情况。结果:4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500-800ml,平均650ml。术后所有患者骨折均得到良好复位,术前的伤椎压缩百分比、后凸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分别为(41.8±9.5)%、(21.3±5.2)°、(47.5±12.8)%,术后分别为(4.2±4.7)%、(3.3±3.7)°、(6.1±4.9)%,术前、术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9-24个月,平均18个月,4-6月伤椎基本骨性愈合,9-12个月复查X线片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38例术前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29例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9例术后神经功能无变化。随访期内无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内固定失败、断钉等并发症。结论:附加伤椎经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骨折脊柱的即刻稳定性,近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自制C型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病人手术前CT及MRI提示胸腰椎骨折并伴有椎体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全椎板减压,用自制C型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在后侧方推挤使椎体后缘骨折块复位,达到恢复椎管容积的目的,并自体骨横突间植骨,术后随访以评价脊柱矫形、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法)。结果:术后X光平片、CT检查36例椎管容积均恢复至正常80%以上,。术后随访6~72月(平均24月),未发生椎体后突畸形,Frankel分级平均进步1~2级。结论:自制C形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器扩大了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治疗适应证范围,复位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CT片检查,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死亡病例及神经功能损伤障碍加重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对术前与术后12周、1年患者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进行比较发现,术后12周、1年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术后1年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前侧方脱位得到基本复位,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均明显改善。植骨面均见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神经损伤1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后还可获得很好的脊柱融合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对Cobb角和相邻正常椎体的比率也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平均随访(1.4±0.2)年,术后浅表感染7例,术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的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A级12例,恢复至B级10例;B级13例,恢复至C级9例;C级47例,恢复至D级36例;D级40例,恢复至E级31例。结论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质量胸腰椎骨折效果令人满意,且安全性高,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3 ~ 65岁,中位数46岁 骨折节段,T112例、T1212例、L18例、L24例.AO分型,B1型7例、B2型11例、B3型8例 脊柱载荷评分3~6分,中位数4.5分椎体高度压缩<70%,椎管占位<1/3 伤椎一侧椎弓根完整15例,双侧均完整11例 均无脊髓神经损伤 受伤至手术时间3 ~ 10 td,中位数5 td观察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甲级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 ~ 30个月,中位数24.5个月 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改善,术前18.060°±5.703°,术后即刻8.916°±5.543°,末次随访时9.338°±5.76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增大,术前(62.020±10.842)%,术后即刻(97.392±7.637)%,末次随访时(96.592±6.854)% 腰痛症状明显缓解,脊柱功能改善;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7.064±2.058)分,未次随访时(1.312±0.77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2.253±14.526)%,末次随访时(8.381 ±°°3.217)% 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伤椎后凸畸形、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少,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3~60岁,中位数41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8例、L19例、L22例。按照脊柱骨折的Denis分型,A型6例、B型9例、C型2例、D型4例。脊髓损伤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均为E级。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中位数3 d。术后随访观察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数100 min。术中出血量140~230 m L,中位数16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97.6±2.7)%,(97.2±3.0)%]较术前[(46.5±3.7)%]增大。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2.3°±3.1°,-1.3°±3.0°)较术前(20.3°±2.1°)改善。均无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中间的压缩率变化情况,VAS评分改善,后凸Cobb's角改善情况。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前为62.79%±11.97%,术后1周降为37.00%±19.41%,术后1年为37.79%±20.32%,椎体中间压缩率术前为55.74%±12.99%,术后1周降为37.00%±19.41%,术后1年为37.79%±20.32%.VAS评分术前(7.71±0.91)分同术后1周(2.71±0.73)分及术后1年(1.4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24.29°±2.30°,术后1周为11.21°±2.75°,术后1年为10.71°±2.73°;术后检查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4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没有其它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既能改善病人疼痛情况,解除神经压迫,又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安全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